【摘 要】醫學生物學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技能,使學生能夠科學地認識生命的現象,認識生物、人、自然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為學習其他醫學基礎課及專業課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牢固樹立專業思想。
【關鍵詞】醫學生物課 教學感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8-0064-01
筆者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醫學生物知識作為科學素養的一部分,是現代人一生都需要并應不斷得到發展的。一個人的職業、生活與生物學也有直接的關系。
一 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于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關鍵是心理對該學科有無興趣,正如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醫學生物學的教學涉及許多深奧抽象的概念、原理以及有關醫學的基礎常識等方面的知識,學生學習起來很吃力。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和要求,把書中的一些知識、事例或故事等繪制成相應的漫畫、圖片、圖表等,并在課堂上用投影儀、幻燈、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將其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在愉快的情感交流中獲得知識,在輕松的氣氛中受到啟發和教育。如在講授第八章生物與環境時,我出示了一組相關圖片,先讓學生分析說明其含義,然后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再將其與教材中的理論觀點相聯系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努力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 在教學中樹立學生的主體思想,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讓學生自主地參與觀察生命現象,探索生命本質,從而獲得生物學知識,有效地形成生物學概念;教學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對生命科學的探究能力,而探究能力又是形成生物學概念的前提;生物學習能培養學生探究生物世界的積極態度,如同交給學生一把開啟生命科學寶庫的金鑰匙。傳統的生物課堂教學都是按學科知識的邏輯體系進行教學,以傳授課本知識獲得間接經驗為主。即使是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都是在教師的控制下按部就班地進行。知識的傳授很少有機會與學生的生活以及社會實踐相聯系。
在醫學生物學課程中,貫穿師生互動學習,可給學生一些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加深對生命科學的理解和熱愛,更好地知曉生物教學與社會發展的聯系。教學成效往往取決于能否體現學生的認知過程,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在參與中接受知識。多媒體技術集圖、文、聲、像于一身,運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進行情境設置,將理性的教學內容運用音樂、圖畫、錄像,以感性的方式直觀地反映出來。使抽象的書本知識外化為一個個具體、熟悉的景象;使枯燥呆板的文字符號物化為生動的豐富形象;使學生置身于可知可感的環境中觀察、體驗,直接地感受蘊涵于情境中的思想與情感。同時,使學生在思索與分析的過程中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
三 醫學生物學基礎教學注重實驗教學
醫學生物學的實驗教學目的不僅是訓練學生技能,培養動手能力,而且還要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對細胞學理論知識的聯想和理解能力,增強學生對細胞生命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和思維的自覺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和接近當今社會人才需求的標準。為此我在保留少數驗證性實驗內容的基礎上,更側重開放性及探索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等內容。如有絲分裂末期的主要過程是子核的形成和細胞體的分裂。曾有人認為星紡錘體含有三種紡錘絲,即三種微管:(1)星體微管,由星體散射出的微管。(2)極微管,是由兩極分別向相對一極方向伸展的微管,在赤道區來自兩極的極微管互相重疊。現在則認為極微管可能是由星體微管伸長形成的。(3)著絲點微管,與著絲點聯結的微管,亦稱著絲點絲或牽引絲。著絲點是在染色體的著絲粒的兩側發育出的結構。有報告說著絲點有使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的功能。無星紡錘體只有極微管與著絲點微管。核膜破裂后染色體分散于細胞質中。每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的著絲點分別通過著絲點與兩極相連。由于極微管和著絲點微管之間的相互作用,染色體向赤道面運動。最后各種力達到平衡,染色體排列到赤道面上。在這個難點上,盡可能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實驗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獨立思考、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操作,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學生將從中得到啟迪,能更好地理解細胞學的理論知識及生命現象。
生物科學素養作為科學素養的一部分,是現代人一生都需要,并應不斷得到發展提高的。一個人的職業可能與生物學沒有直接關系,但任何人的生活和工作都不可能脫離生物圈。生物科學素養包括具備基本的生物學知識,相應的技能和能力,對社會中的生物學問題的解決有濃厚興趣并積極參與,用正確的價值觀規范自己的態度、行為和習慣。同時,科學是開放的、發展的,今天被認為是正確的,明天未必仍然完全正確,科學貴在創新,要不斷增強創新意識。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育要以人的發展為本,既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又要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現代教育的核心要求。作為醫學生物學教師應與時俱進,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以人的發展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體驗,培養學生的發展性學習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達到“可以不教”的目的,這應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參考文獻
[1]李誠濤.醫學生物學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