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學校教育最直接的實施者,他的立場觀點、情感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思想品質的形成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取向。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都可能會左右學生的認知判斷。因此教師在表達思想、評價學生的時候要格外慎重,否則,造成的消極影響很難挽回。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有肯定和否定兩個方面,恩威并舉、剛柔兼濟,方能收到實效。評價方法既可以是對學生的活動直接進行點評,也可以是作為幕后導演間接實施評價。不管哪種方式,都必須出自真情,只有真情才能觸動心靈,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促使學生健康發展。
一 點評式評價
對學生生活中出現的勢頭、發生的事情、存在的問題,隨時隨地予以表揚、鼓勵、提醒、督促或暗示。這種評價法不受時間、地點的嚴格限制,只需一兩句中肯的話,點到為止,雖然言辭不多,但效果很好。如對文采較好的學生,可以用“聽說大詩人正在醞釀新作品”、“憑你的文學素養,會學得更好,繼續努力”等語言予以激勵;對于違反紀律的學生,可以說“老師不希望你犯同樣的錯誤”等具有勸誡、警示作用的話;對膽小拘謹的學生可予以鼓勵,“老師非常愿意和你交流思想,歡迎你常來找我”;對過分打扮的學生,可以提示“自然美才是最真實的美麗,真羨慕你們”;對胸無大志、貪圖享樂的學生,可以提醒道:“如果是鯤鵬,豈能做戀窩的小雞。”
二 批評式評價
批評是對學生不良行為的否定性評價,其目的是使學生轉變思想,提高認識,適度的批評能提高學生的耐挫折能力。由于學生性格、心理特征、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批評學生時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對性格開朗、心胸豁達的學生可以單刀直入,直擊要害;對性格內向、感情脆弱的學生可以慢慢地講道理;對脾氣暴躁、逆反心理較重的學生要避免正面交鋒;對經常犯錯誤的學生,不妨給點暴風驟雨。此外,批評學生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1)要抓住時機,明察秋毫,有理有據。(2)要注意用語和場合,盡量避免有他人在場。(3)要就事論事,不可以算舊賬。(4)不要動不動就找家長,這只能解一時之痛。如果錯誤不嚴重,可在適當的時機通知家長。(5)不能護短、包庇,特別是當學生受到其他人的批評后,不能不顧事實一味袒護,更不能站在一旁煽風點火。
三 談心式評價
這種開誠布公的促膝交談,最容易讓學生打開心扉,教師不偏不倚,恰到好處的點評也最容易觸動學生的心靈。許多棘手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師生雙方敞開心扉的溝通而解決。教師要學會傾聽,引導學生說話,不要滔滔不絕地說教。除了談話,還可以通過寫信與學生交流。在給一名早戀學生的信中,我這樣寫道:“早戀不是早熟,而是不成熟的表現,猶如秋枝上的青果,難以抵御寒霜的侵襲。”有個學生十分狂傲,他在給我的信中說:“老師,您恐怕沒遇到過像我這樣的‘神童’吧?”我這樣警告他:“小鬼難當家,別忘仲永痛,同志仍須努力,革命尚未成功。”有個學生考試失利,情緒很低落,我就鼓勵他:“晨讀迎東曙,暮誦對燈輝,書上攀登人憔悴,展翅高飛。”
四 鑒定式評價
即寫操行評語,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揚長避短,積極上進。平日的操行評語不同于畢業鑒定,切忌公式化,千人一面。最好用短小精悍的文字、精練中肯的語言表現出學生的特性,鼓勵學生上進。我曾這樣評價一個缺乏個性、過分矜持的學生:“斷臂的維納斯,給人以無窮的藝術想象空間,如果你是一尊有缺點的雕像,將更加完美。”有個學生平時比較散漫,缺乏自律意識,我給他的評價中有這樣一句話:“雖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但魚畢竟飛不上天,鳥終究也不能入海,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制的。”
五 討論式評價
此法是在課堂上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師如果能在授課時把握時機,春風化雨,予以點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語文課上,老師讓學生分析蘇軾的《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問表達了詩人什么思想感情。有學生說這首詞的上闋寫傷春:紅花凋謝,青杏初結,柳絮飄揚,芳草無邊,一片“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情景。老師趁機說:“時光匆匆,年華易逝,青春之際的你們,怎能讓年華付水東流?”又有學生這樣分析,下闋寫墻外行人的煩惱:墻里佳人笑聲飛揚,使“墻外行人”心曠神怡,但“佳人”并不知墻外有行人,蕩罷秋千,翩然而去,“佳人”笑聲漸失,“行人”煩惱倍增。“行人”指蘇軾,“佳人”指朝廷,表達了詩人報國無門的憤懣之情。老師接著點評道:“蘇軾一生歷盡坎坷,但始終懷有一顆拳拳的報國之心,同為中華兒女,我們怎能不愛自己的祖國?振興中華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六 民主式評價
學生進入高中以后,自我意識發生了質的飛躍。他們渴望別人尊重自己的“獨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民主,尤其重視同齡人對自己的評價。各種形式的主題班會、師生家長聯席會、民主選舉會等都很受學生歡迎。教師要充分發揚民主,當好幕后指揮,積極為學生創造民主環境,形成民主評價的氛圍,不可以專權專制,否則費力不討好。我在處理違紀學生時經常采用民主班會的形式。首先準備一些題目,做成問題簽,然后由違紀學生抽取、回答,其他同學依據回答情況,做出評定,違紀學生如果態度不誠懇,敷衍了事,必然會受到“口誅筆伐”,直到改正錯誤為止。我曾設計了諸如“請你談談學生不帶手機進校園的好處”、“我們都不喜歡晚自習受到別人打擾,你理想中的自習環境是什么樣的”等問題,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既受到教育,又不失尊嚴,同
時也學會了正確評價自己、對待他人。
七 自我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真正的教育是能夠促使自我教育的教育。”通過自我評價,能夠做到自我認識、自我激勵、自我監督,進而達到自我發展。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客觀地評價自己,就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誠實、正直、公正的品質,形成健康、高尚的人格,這將是學生受益一生的財富。自我評價的形式有很多,如各學習階段的小結、自我鑒定,給自己寫信,讀書心得、觀察筆記等。評價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審視自我、教育自我的過程。下面是學生到云南旅游時寫的一段心得:“不論你是第一次還是第一百次見到良心石,都不能不被它的氣勢壓倒。一塊百余噸的巨石被輕輕夾在峭壁之間,經歷無窮的風雨侵蝕,而僅靠微弱的摩擦力維系著千鈞一發的平衡。傳說良心有瑕疵的人走過其下會被崩塌的巨石瞬間壓為灰燼。自然,每個人都能辨出,這只是傳說而已。然而當自然之劍真的高懸于自己的頭上時,也許人們會捫心自問,過去那些所謂的‘小小的罪過’會被放大,人們會突然覺察到世上每個隱秘的角落都被冥冥之中的自然之力監視著,它讓人懂得擁有一顆不會在噩夢中驚醒的純凈的心是多么的可貴。經過良心石下,我的心靈得到徹底的凈化。”
正確對待成長中的青少年,恰到好處地評價學生,體現了教師工作的藝術;關心學生的終身發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更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要用愛心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用真情塑造其美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