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教學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有效教學的“鼻祖”。在新課改背景下,有效教學的核心觀念依然沒有改變,但問題卻更加突出,筆者通過大量的課堂教學實例、問卷調查及訪談,發現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實際上與教師專業領導力密不可分。
【關鍵詞】有效教學 專業領導力 中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8-0070-02
一 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在對有效教學漫長的歷史研究中,我們發現,有效教學是一個與時俱進、動態發展的概念,它的內涵隨著教學價值觀、教學的理論基礎以及教學研究的范式變化而變化。實際上,有效教學的豐富變化性遠遠大于其相對穩定性。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能力、知識結構、責任意識、教學效能感都對教學的有效性有極其重要的影響,這些因素組合的差異使得不同教師的有效教學千差萬別,這些因素的協同耦合發展更帶來了有效教學形態的整體上的變化和發展。①
二 中學英語教學有效性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單一
新課程改革強調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不僅關注語言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還強調情感態度、學習策略與文化意識的培養。教師除了會在個別公開課上考慮以上五維目標外,平時的授課主要仍以語言知識的傳授為目標。
2.教學模式為講——練——測
新課改前后,教師熟悉的授課模式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在“減負”的大背景下,這種講課模式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講——練——測一條龍教學對于應試最有效。
3.教學手段單一
目前,英語教學中呈現兩種教學態勢,要么教師主演,要么學生主演,但教師主演仍是主流,在“時間緊、任務重”的現實中,教師通常又回到原點,畢竟,在現行的評價制度下,這種教學最省時、高效。
4.無效的教學互動
在課堂教學中,涉及學生能力的練習,往往被教師大膽地刪掉,在聽力不計入總分的省份,幾乎沒有聽說教學,所以教師的語言運用能力日漸減弱,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則得不到訓練,一旦遇到公開課,師生語用能力的弱點就暴露無遺。有時,教師安排學生小組討論,而學生還沒把問題弄清楚時,教師就請學生來回答,結果可想而知,這樣的生生及師生互動顯然都是無效的。
5.教學管理簡單
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完成作業、精力不集中、講話等違紀現象時有發生,教師的做法通常是說教、罰站、罰寫、找家長或上報學校處罰等,在禁止教師體罰及心罰學生后,教師更是束手無策了。
6.教學評價偏頗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除終結性評價(考試)外,過程性評價也非常重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即使在試題(卷)講評中,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也很少幫助學生分析,也沒有給出學習建議或鼓勵性的評價。
7.課后作業隨意布置
課后作業多以做練習為主,而這些練習題很少有選擇性、
梯度性和連續性。有時與上課內容沒有緊密聯系,或者超出學生能力。
8.師生關系緊張
在考試及升學的壓力下,教師拼命教,學生被迫學,中學生處在青春叛逆期,教師簡單的管理形式,使師生關系極易緊張,特別是成績不好的學生厭學情緒嚴重,教師又經常冷嘲熱諷,這樣的課堂多數是無效甚至是負效的。
三 教師專業領導力
以上問題的出現,是教師專業領導力缺失的表現。教師專業領導力是與有效教學結伴而行的,具有教師專業領導力的教師一定能實行有效甚至高效教學。
教師專業領導力的內涵包括專業精神、系統思維能力、課程領導力、課堂領導力及課外影響力。近年來,教師領導力成為中小學管理實踐和研究的一個關鍵詞,人們關注教師領導力的發展與研究,希望這種延伸的學校領導力能在改善學校管理、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改進學生學習和生活方式、促進學校發展上有所作為。但在我國關于教師領導力的研究中,還存在很大的瓶頸,尤其是中國傳統的科層制使校長不可能真正“賦權”給教師,中小學校長在學校的責任仍然呈現出一種“無邊界”狀態,教師領導力只能是空談。在國內外大量關于教師領導力的研究中,幾乎所有人都不曾提及教師作為一門專業應具有的領導力。教師擁有眾多的“從眾者”即學生,這是教師角色本身所賦予的,如同下屬與領導的關系一樣,學生聽不聽老師的話,是主動學習還是被動學習,完全取決于教師的專業領導力。
1.專業精神
專業精神是知識分子的人格和氣質。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不僅是社會美好價值的堅守者和弘揚者,更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和創新者,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力量。不受專業外勢力的控制和限定,有能力作出自主的職業判斷,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己任,堅守教育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為本。此外,專業精神包含終身學習及文化引領等核心價值觀。有了這樣的專業精神,才會在困擾中尋求思想上的解決之道。
2.系統思維能力
系統思維能力是深入了解影響我們的個別行動,以及使得這些個別行動相類似背后的結構,眼界高于只看個別的事件、個別的疏失或個別的個性。它是相對于被切割的局限思考模式而言的,當今幾乎風行所有領域的分解主義,將復雜問題以簡約的方式不斷切割、愈分愈細,使人們只會進行“局限思考”,無法看到自己的行動如何影響他人。而系統思維能力則能由看片段到看整體,從對現狀做被動反應,轉為創造未來,能從迷失在復雜的細節中,到掌握動態的均衡搭配,能看到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桿點所產生的以小搏大的力量。②
3.課程領導力
課程領導力即是這種系統思考能力的整體教學觀。課程領導是運用領導的理論、方法、策略與行為來完成課程范疇內的任務,以更好地理解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以達成課程發展的根本目標,提升課程品質、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發展學生的學業成就、再造學校組織和文化。③ 教師課程領導是指教師需要參與考慮學校不同課程類型的整體均衡協調、優先順序安排、循序改進方案;參與決定哪些課程應保持、改善、重開、停止;參與完善基于內在動機的課程教學評估機制;也包括教師在動態的課程與教學過程中闡明個人對課程的理解,共同建構學校課程的意義,形成教師賦權承責、不斷合作改進的組織文化。④
4.課堂領導力
課堂領導力是上述宏觀領導力的微觀表現。課堂領導力是溝通能力、協調能力、語言能力、心理素質、文化素質、教育理論素質、教學實踐素質、駕馭教材的素質、教育技術素質等綜合能力。有課堂領導力的教師不局限于一節課向學生傳授多少知識,而是注重通過為學生描繪愿景,營造整體學習氛圍,基于學生學習優勢,因材施教、因勢利導。
5.課外影響力
課外影響力則是教師課堂領導力的延展,它是“無教而學,無教而思,無教而獲”。受影響的對象不僅包括學生,而且包括其他教師及工作人員,家長及社會等。課外影響力是教師專業領導力的結果。一些當代教育家們,他們將教育實踐匯聚成一本本書籍,并且通過無數場報告影響了許許多多的教育工作者及家長,應該說,他們是教師專業領導力的領軍人物。
所以,發展教師專業領導力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解決課堂有效性的有力途徑。經濟的全球化和競爭的日趨加劇使各國教育迎來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外語教師承擔著拓寬學生國際視野的歷史使命,如果教師沒有全球視野,不能為學生描繪中國夢的愿景,而只關注成績,不僅課堂的有效性無從談起,恐怕明日之中國,也會因教育的失敗而永遠沉睡在夢里。教學活動是一項領導活動,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領導者,與其他領導力不同的是,教學活動的領導力更需要專業性,這種專業領導力就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有力保證。古今中外,無數優秀的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用他們的專業領導力,引領莘莘學子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注 釋
①肖成全等編著.有效教學[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②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郭進隆譯)[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45
③鄭東輝、施莉.課程領導理念探微[J].教師教育研究,2006(2):61~65
④毛利丹.教師的課程領導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09(8):97
參考文獻
[1]David Frost、Judy Durrant.Teacher Leadership: rational,strategy and impact[J].School leadership Management,2003(23)
[2]Carol A, Mullen. 21st-Century Priorities for Leadership Education and Prospective School Leaders[J].Scholar-Practitioner Quarterly Volume,2010
[3]OECD.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Executive Summary
[4]李星.教師課程領導: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路徑[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8)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