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樂事,是在成長的關鍵期遇上一位優秀的老師,這位老師不僅課講得好,還是人生命運的導師、幼小心靈的守護神,他還能為迷途羔羊指點迷津。如何能成為這樣的一位老師呢?這就要發揮好老師的語言魅力。教師的語言就好比演奏家手中的樂器、畫家手中的畫筆、攝影家手中的相機。沒有樂器就沒有美妙的樂曲,沒有畫筆就沒有飛揚的丹青,沒有相機就沒有那瞬間的精彩。
教師的語言要包含著對學生的愛,要不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然而,某些教師口中的語言帶有“暴力”,他們的話輕而易舉地傷害了學生的心靈。
日前,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公布的《教師語言暴力調研報告》結果顯示,分別有48%的小學生、36%的初中生和18%的高中生遭遇過教師的語言暴力。統計發現,51%的小學生、72%的初中生和39%的高中生認為,教師的語言暴力對其造成了心理傷害。早在兩年前,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組委會就“你認為最急迫需要解決的校園傷害”進行過專項調查。結果發現,81.45%的被訪小學生認為校園“語言傷害”是最急需解決的問題,關注度明顯超過調查組列出的其他十項校園傷害。“建立和諧師生關系,規范教育教學用語”已成為當前教育領域上的一項重要工作。
教師語言暴力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訴諸口頭或書面上,直接或間接地對學生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性的語言,它是有害于學生身心發展的一種語言行為。語言暴力發于口,卻源于心。它折射出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缺失和教師專業發展的滯后,嚴重影響了師生關系的和諧,傷害了學生的自尊。教師語言暴力越來越引起學校、家長以致社會的廣泛關注,全面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以及尋求有效的解決對策,對于推進素質教育和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身心的健康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教師對學生實施語言暴力,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教師師道尊嚴思想根深蒂固,把學生當作教師的附屬品,認為自己對學生有絕對的話語權,不尊重學生,不文明用語,出口傷人。有的教師教育觀念落后,批評教育學生不講究方式方法,好意但沒好話,好心而沒有好言語,學生難以接受。還有的教師師德低下,缺少敬業精神,對學生缺乏愛心和耐心,動輒惡語相加,給學生造成心靈的創傷。再者,現在考試排名競爭激烈,教師工作壓力變大了,加之平時也會遇到些不順心的事情,致使教師情緒容易出現波動。如果教師把不良情緒帶進課堂,可能會用不友好的言辭傷害學生。另外,學校對教師教學活動監督和管理缺位也難辭其咎。因此,要消除語言暴力對學生的侵害,需要教師和學校的共同努力。
首先,教師要增強民主法制意識,嚴格依法從教,建立相互平等與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地位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師生身份之別。教師的威信不是來自讓學生害怕受傷的嚴厲言語,而是源于教師豐富的學識和迷人的人格魅力。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作風民主、依法辦事,保護學生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和侮辱,各項合法權益得到實現,不體罰任何學生,更不能用惡劣的言語傷害學生,這樣師生關系才會融洽和諧。
其次,教師要堅持科學的育人觀,以學生為本,塑造學生完美健全的人格。教師應從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生活的規律出發教育學生,多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賞識激勵為主,不斷增強學生進步的自信心和完善人格的自尊心。批評懲戒學生也要講究藝術,運用智慧,選擇合適的時機,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讓學生心領神會、明理知錯、知錯能改。生硬冷酷、簡單粗暴地呵斥學生不是明智之舉,只會傷害學生的自尊,讓學生對前途悲觀失望,進一步激化師生矛盾,那么批評教育的積極效果也就難以達到。正如印度詩人泰戈爾所說:“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
再次,教師應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愛崗敬業,對學生傾灑一片愛心。教育是奉獻愛心的事業,有愛心才會獻身教育工作,才能包容一切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尊重學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師要維護自己的尊嚴,就要首先給學生尊嚴,對學生的“面子”倍加愛護。“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心靈的傷害勝過皮肉的痛苦。在一個熱愛教育、疼愛學生的教師眼里,學生無論多么頑皮淘氣,也是可愛和可塑的,教師如果教育得法,學生總可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誠如是,作為教師怎舍得忍心用尖酸刻薄的言語去傷害學生稚嫩的心靈呢?
要做到給學生更多的愛,避免教師的言語傷害學生,教師還應學習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加強自我心理調適,盡量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或通過積極有效的發泄途徑,及時排解消極情緒,遇事冷靜克制,克服盲目沖動。樹立競爭、開放和革新意識,積極調整心態,保持樂觀向上的心理,每天帶著微笑進課堂,用健康情緒感染學生,用溫暖的語言撫慰學生、激勵學生。
最后,學校作為管理者,一方面要給教師們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通過心理咨詢和輔導或其他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來緩解壓力、愉悅身心,使教師始終處于工作生活的最佳狀態,減少教師與學校、學生的心理沖突,為消除語言暴力營造良好條件。另一方面,學校對教師用語必須做出相應規范,加強制度建設和日常監管,公布教育禁語,提倡文明用語,從源頭上治理語言暴力,將預防校園語言暴力的關口提前,防患于未然。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