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語言輸入,一直是中學英語教師積極探討的問題。并不是所有的語言輸入都能促使“語言習得”發生,語言知識只有被學習者消化、吸收才能進入大腦長期記憶,才能起到催化語言習得的作用,高效的語言不僅要依靠先進的教材和設備,更要依靠教師正確的指導,依靠教師捕捉語言輸入的機會。
教師捕捉語言輸入機會時,需要特別注意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即本文要談到的“變異思維”應貫穿于整個英語教學活動。筆者試圖通過本文對英語教學中的“變異”談談自己的認識和做法:
一 關于英語教學中的“變異”思想
變異,顧名思義,即多樣性、多變性。英語詞匯浩如煙海,且不說超大詞典,一般中型詞典的收詞也有五六萬之多。這樣的詞匯量充分說明,雖然英語教學大綱規定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僅兩千左右,但其提供的語言卻是豐富多彩的。因此,語言的豐富性決定了語言教學的“變異”特征。下面從三個方面論述英語教學中的“變異”思想。
1.變化題材和體裁
我國學生學習英語最直接的途徑是閱讀,由閱讀技能的培養帶動聽、說、讀、寫技能的提高。教師引導學生選擇語言輸入的題材應廣泛,應涉及社會、文化、科技、經濟等各方面的內容。體裁應多樣化,不局限于故事性文體,也應包括議論文、說明文,以及應用文體。特別是應用文體,隨著我國對外交往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作為一個現代中學生應能讀懂簡單的英語應用文,如信件、請柬、便條、通知等。
2.變化教學方式
英語的教學方式應多樣化。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室里,由教師唱“獨角戲”,學生當聽眾被動地接受知識。除了傳統的“講座式”教學外,為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還應經常變換教學方式,如課堂討論、游戲、復述故事、寫文章摘要、演短劇等。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不再把英語學習當成一種負擔。
3.變化語言吸收技能訓練
學生學習英語是交際的需要,要達到交際的目的就需要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技能。盡管在中學不同階段每一項技能訓練有所側重,但不能忽略其他技能的訓練,而應有所側重、有所兼顧。在教學中,教師為了使學生高效地吸收語言知識,就要注意變化語言知識的技能訓練。
例如,英語有“問路和指路”這項活動。教師為了使學生掌握這項內容,不僅要訓練學生聽、說的技能,還應讓學生掌握讀、寫的技能。具體來說,在聽、說方面,能聽懂對方問路并指路;在讀的方面會識別街道位置;在寫的方面能給朋友寫一段話,介紹如何達到某一目的地。缺少了哪一項技能都談不上完美的語言吸收。
二 關于英語教學中語言形式的變異
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讓學生學習掌握英語語言形式的變異。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詞匯的變異
學生吸收英語語言知識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他們熟練掌握詞匯的程度。為了幫助學生過好詞匯這一關,教師在教學中,特別是在詞匯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如何變換詞匯表達方式。詞匯變異有三個作用:(1)能豐富詞匯表達形式,避免文中詞匯過于單一;(2)能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所學詞匯;(3)能幫助學生準確使用詞匯。例如,英語里有很多表示意義“大”的詞,如big、large、great、huge、grand、vast等。教師應注意向學生呈現這些詞的用法,讓他們體會這些詞的區別。學生不僅應會表達a large population,還應會表達a huge population。再如,在一篇談論“左撇子”的文章中,為避免詞匯表達單一,可用the left-handed people、the left handers、the people who prefer to use their left hands、the lefty 等。通過學習上述不同表達方式,教師可引導學生體會“左撇子”的詞匯變異。
2.句子結構變異
句子結構變異可使文章語言豐富,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教師在閱讀、寫作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體會和運用句子結構變異的妙處。例如,教師可讓學生觀察一篇文章中的一段:The person at the advertising firm in charge of the matter then holds a meeting. Also present will be a person who thinks up an idea for an advertisement,and a person who will buy space in newspapers or time on TV. There will be a writer writing the text for the advertisement and a designer who will design it,using pictures or photographs in the text. 在這段話里,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句子結構變異。在第二句話運用了表語提前的倒裝句,最后一句運用了there be 結構,分詞短語和定語從句交替使用。
3.語言功能變異
語言輸入中所包含的語言功能要豐富,輸入的語言中包含多種類型的語言功能和表示同一功能的多種句子形式。例如,命令句可以用若干種句型來表示。(1)Imperative sentence. John,close the door.(2)Question structures John,could you go and get some chalk for me?(3)Declarative sentences intended for di-rectives.(4)Hints of various structures: John,do you know who’s talking in the next room ?(Intended as a hint for John to take action)Well,we’re run out of chalk now.(Expecting someone to take action)
語言功能變異的另一個含義是語言輸入的交際目的要多樣化。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語言最常見的功能是解釋、提供信息和獲取信息,但這并不是語言輸入的所有功能。教師所提供的語言功能范圍越寬越好,如可提供下列一些功能項目:(1)如何表示出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2)如何表達希望、請求等;(3)如何表達地理方位、關系等;(4)如何描述物體、人體等。但目前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十分匱乏,幾乎到了無話可說的地步。教師說的最多得話是“某某的題答案是……”“某某詞語的搭配是……”“某某句子的意思是……”這種情況一定要改變,否則就會制約學生的語言習得。我們希望學生學習多少語言功能,就應在學生的交流活動中提供多少語言功能。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應始終持有教學“變異”思維,應豐富英語教學的形式與教學內容,但不應為求“變異”而盲目追求辭藻華麗。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