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為出發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著眼于當代社會發展和高中學生成長的需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而如何提高政治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正是本文所要探討的重點。
一 營造和諧氛圍,激發創新欲望
在課堂中,創設和諧的氛圍環境,引導學生進行教學的“再創新”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初步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只有師生得到充分交流,才能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在教學調查中發現,許多學生特別是成績中等以下的學生,由于不懂老師提出的問題或怕回答錯,上課總是提心吊膽,導致整節課都處在“高度緊張”的狀態,死氣沉沉,沒有生機。一位新生在政治課堂上做其他作業,我發現后既沒有大發雷霆,也沒有冷嘲熱諷,反而真誠地對學生說:“對不起!這都怪我的課講得沒趣味。”當天,這位學生一宿沒睡,第二天一大早就來向我作檢討。作為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情緒和情感;作為教師,應淡化權威意識,實施角色轉換,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平等相處,和諧交流,為學生創新意識的產生創設一個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氛圍。這在教學中必須以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前提,有了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的想象力和豐富的創造力才有可能被充分發揮出來。
二 激活課堂教學,培養創新能力
高考以其基礎性、能力性、整合性、實踐性的強力沖擊波,全方位介入中學教育,其意義不僅僅在于考試方式本身,而在于對中學素質教育推動和導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這就要求教師立足于創新教育,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為此,要改革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索“主體、創新、發展”的新模式。
三 提升教師素質,增強教學能力
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最基本的因素。多媒體教學手段是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起來的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它的產生和發展為教育教學注入了新元素,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師應具備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應具備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能力。特別是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課教師,要能通過掌握多媒體教學技能,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點來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思想政治課具有抽象性、時代性、理論性、綜合性較強等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把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并且引入大量的現實材料,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學習效果,達到教學目的。教師通過掌握多媒體教學技術,運用計算機強大的課件制作功能和信息網絡功能,就能有效地解決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長期困擾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讓教師無奈、讓學生無趣、教學無良好效果的問題。
其次,多媒體教學有利于促使教師不斷獲取新知識。由于思想政治課具有時代性的特征,教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前往往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例如:通過信息網絡搜集各種教學資源的過程,也是教師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和更新自己已有知識的過程。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信息網絡了解本學科教研新動態,更為直觀地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方法,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從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逐漸被大多數老師所認識,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改善教學關系,增加信息量,使教師能直觀形象、生動具體地展現教學內容,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然而,在教學實踐中,也不能“凡課皆多媒體”。那種不管教育教學實際的需要、不以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為目的、形式化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做法不但不能達到教學目的,反而會成為教學的累贅。只有教師認真鉆研教學內容,全面把握教學信息,多媒體教學手段才會成為教師手中的教學利器。
四 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讓學生發現新問題,產生新見解、新思想、新結論,并對他們進行鼓勵與贊揚。對學生的一些奇思妙想,教師要予以保護和啟發。既鼓勵求異,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求知欲,擴展學生思路,又鼓勵質疑,大膽質疑,從而啟發出獨特新穎的各種見解和意見,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總之,創建高效的政治課堂,需要教師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創新能力,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形成勇于質疑、樂于創新的精神。長期堅持,在思想政治課堂這片沃土上定能收獲豐碩的創新教育之果。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