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的理念是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人。以前主要是側重于知識的學習,強調記知識。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加入很有必要。在過程教育學中,引導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本文就如何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提出了三方面的觀點。
【關鍵詞】課堂環境 實驗 合作 主動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8-0135-02
一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課堂氛圍的好與壞將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產生積極或者消極影響。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領導者和管理者,新課程強調過程教學,學生參與,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要為學生創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發表出來,讓學生能體會到一種成功感,而不是傳統的教師主宰課堂,讓學生有了觀點不敢或者不愿意發表。
[案例1]讓學生參與到問題的研究、探討中來,需要老師巧妙地調動和精心地安排。要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因為豐富的實踐經驗是創新的源泉。高中化學必修2中學習同分異構體時,如C5H10的同分異構體,首先讓五位學生手拉手站成一條線作為碳連找到一種,然后兩邊其中一位學生移動,兩位學生移動,三位學生移動,移動時讓上場的五位學生討論怎樣移動,看一看能找到幾種移動方式,同時讓教室中的四個小組的學生也要進行討論并行成結論,最后教師公布答案。這樣的課堂教學打破了教師“一言堂”的模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并探究問題,提供給學生發表見解的機會,也形成了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 利用化學實驗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1.充分利用好家庭實驗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利用身邊物質,開展課外和家庭小實驗,加強探究性學習。開展探究性學習,根據課程標準提供的素材,深挖教材內容,以身邊的事物為切入點,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為系統性的探究性學習尋找信息源。
[案例2]銅—鋅原電池:學生在學習了銅鋅原電池后回到家利用身邊素材自制原電池裝置,可用熟透的菠蘿(或西紅柿等水果)代替稀硫酸和燒杯,利用銅、鐵(或鋁)作導線,再用一個小燈泡裝一套原電池。這個實驗加深了學生對原電池的理解。
2.充分利用好演示實驗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演示實驗,是教師演示實驗過程,引起的學生觀察、思考,從而認識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合理布局的演示實驗具有高度的藝術性,是化學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演示實驗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認真做好每一個實驗,也要要求學生認真對待每一個演示實驗,通過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案例3]金屬鈉的性質。
問題:(1)鈉是否像鐵塊一樣沉入水底?(2)鈉的形狀有何變化?(3)你有什么啟示?(4)溶液顏色是否有變化?(5)你是否還有其他發現?并由學生觀察、討論和發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對鈉水反應現象總結為五個字:浮、游、熔、嘶、紅。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學習,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更深入透徹。
3.充分利用好學生的分組實驗,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教師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分為幾個小組,給出幾個實驗方案讓學生進行討論,找到適合自己小組的實驗,然后分組開展化學實驗,在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隨意地進行創新性實驗,也可和其他小組進行實驗競賽,這樣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討論過程中也能取長補短,完善自己所學知識,也對個人實踐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有了相應提高。
[案例4]鋁離子的相關性質實驗。
問題:(1)將氯通化鋁逐滴加到盛有的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直至過量,會出現什么現象?原因是什么?如何驗證結論?(2)將氫氧化鈉逐滴加到盛有氯化鋁的溶液的燒杯中直至過量,會出現什么現象?原因是什么?如何驗證結論?(3)將氯通化鋁逐滴加到盛有氨水的燒杯中直至過量,會出現什么現象?原因是什么?如何驗證結論?(4)將氨水逐滴加到盛有氯化鋁溶液的燒杯中直至過量,會出現什么現象?原因是什么?如何驗證結論?
全班分為四組并且每組都要完成實驗,組內成員每人都參予,有的操作,有的記錄;再問用什么藥品制取氫氧化鋁較好;最后小組之間對比討論,教師給出結論。
三 合作學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以小組合作為主要組織形式,讓學生依據一定的分工、程序和方法在異質小組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利用合作性人際關系促使學生主動參予。教師在課堂上扮演旁觀者并解答學生的惑凝。
[案例5]關于過氧化鈉漂白作用的探究性實驗。
問題:將過氧化鈉加入盛有石蕊的鹽酸溶液的燒杯中,會出現什么現象?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驗證結論?
1.小組內進行討論
首先小組內進行討論。小組成員可以依次發言,各抒己見。在小組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提出假說:(1)過氧化鈉溶于水時生成了氧氣和氫氧化鈉,氫氫化鈉可以電離氫根離子,消耗了氫離子,從而使溶液變成紫色;(2)過氧化鈉具有強氧化性,從而使得石蕊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褪色。
2.對照任務,進行人員分工
這時,小組內再進行分工,一部分學生設計實驗來檢驗假說,另外一部分學生去檢驗假說。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應隨時觀察每一小組的活動情況,結束時對每一小組活動情況進行評比,指出各自優缺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也可讓學生互評,說出自己的設計目的、進行的操作過程、所獲得的實驗結果、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處。通過這樣的一個互評過程,可以使每一個小組學到他人的長處。
這樣優化組合后,實驗的啟發性和探究性大大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激發起來,對學習化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同時學會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與方法,體驗成功的喜悅。
總之,我們應摒棄陳舊的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自身的素質,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注重過程教學,為學生著想。教師應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因為改革會給教學帶來無限的生機與樂趣,使學生主動學習并在愉悅的氛圍中接受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