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的班級管理離不開愛,愛每一個學生,勝過愛自己的孩子,是每個教師及班主任的天職。作為一個教書多年的農村小學普通教師,筆者認為班級管理最重要的是讓每一個學生在愛的教育中成長。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理念,認真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細心幫扶每一位學生,切實當好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低年級班級管理是辛苦的,同時又是充滿了童趣及創造力的一門育人科學,它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的健康成長,甚至影響著孩子們一生的生活道路。25年班主任工作的實踐告訴我,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低年級班主任,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和認清這個年段班主任的任務和職責。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教育這些可愛的孩子們。經過這些年的不懈努力和摸索,筆者對低年級班級管理有了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 抓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也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小學生年齡特點和思想品德發展規律的需要。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首先認真上好學生的思想品德與生活課,在課中結合一些真實的故事來教育學生,如我們班學生楊××,人聰明,學習很好,因為是單親家庭,有很多壞脾氣:不愛干凈,不關心班集體,好動,欺負其他同學,科任老師很不喜歡他。上課前我有意找到了一個和他有相似經歷的學生,在老師的教育下轉變好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各抒己見;課后,又單獨跟他談心,同時又和他的父親溝通;最后,該生有了很大轉變。接著利用班隊課教育督促學生貫徹《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且我還利用課外活動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如在活動中,做一些互相幫助而獲得成功的游戲,我還開展“比比誰做好事多,誰就最光榮”的活動,以此來教育學生不但學習好,而且品德也要好。通過這些活動,我們班的各方面情況都比同年級其他班好很多。
二 教育學生掌握好科學文化基礎知識
學習是小學生的主要任務。為了使學生學好功課,提高學習質量,作為班主任要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自覺性;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責任心;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刻苦學習的意志。同時還要經常與科任教師聯系,了解他們上課時學生有什么情況,配合其他教師針對學生的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我們班學生張××,上我的語文課的時候專心聽講,成績還不錯,但是上其他教師的課時不專心,造成其它科目成績差,根據她的情況,我單獨跟她講偏科的危害,讓她樹立信心,積極鼓勵她全面發展,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會有進步。通過和科任老師的共同努力,本學期該生有了很大進步,每科的平均分由上學期不及格上升到班上中等水平。
三 關愛每一個學生
多年的小學班主任的工作,讓我得出:只有把愛全部投入到學生的教育中去,你的教育才會有所收獲。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一個班主任要做好本職工作,首先要做到
愛學生,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赤子之心,愛學生是教師更是班主任的天職,也是當好一名班主任的奧秘所在。一切最高超的教育藝術和教育方法,都蘊藏在教師對學生的熱愛之中,沒有熱愛,就沒有教育。這種愛,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一個成功的教師,他的成功就在于此。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大家試想一下,一個整天離不開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一旦離開父母來到學校讀書,要想使他們安心在學校學習和接受教育,奧秘就在于我們老師如何像他們的父母去呵護他們,我常想,一個低年級的班主任要帶好這些孩子,首先就要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就是他們的家,老師就是他們的爸爸媽媽,老師要像他們的爸爸媽媽一樣愛他們。只有這樣,這些孩子才能安心待在學校,老師才有教育學生的機會,低年級的班主任只有勤于扮演好這個爸爸媽媽的角色,才能管理好班級,提高班級的管理水平。
原來我一直擔任中高段的班主任,本學年我第一次擔任低年級班主任,接到這個班級時,我深感責任重大,但我覺得,既然學校把這個班交給我,那我就要盡我最大的努力去教好這個班。因為我們學校處于離縣城不遠的農村,情況相對有點復雜,大多數學生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有6個是留守兒童,有4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有3個是領養孩子。我首先對班上的學生進行摸底,了解學生的基本狀況,對于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更是對他們關懷備至,使他們重新得到關愛。其中6個留守兒童,他們的境遇比單親家庭的孩子更糟糕,他們失去了同齡人應得到的一切,有時連最基本的生活都沒有保障。他們是那樣的孤獨、無助,回到家,有時吃方便面、有時吃一點非常簡單的飯和咸菜。每當看到這些孩子我真的很心疼,我曾建議學校考慮一下這些特殊的孩子,想辦法讓他們中午飯在學校吃,(我校中午煮飯,晚飯不煮,因為學校沒有宿舍),讓他們感受到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也能得到溫暖。我想,這就是愛。而且這是更有價值的愛,這是社會的囑托、事業的期望,這種愛,正是我們教師責任心的源泉。單親家庭中有一個孩子,他媽媽在他3歲時就離家出走了,在家庭的影響下,兒子非常仇視母親。我經常講有關母親的故事給學生們聽,找一些跟母親有關的童話給他們看,漸漸地,他有所改變,還寫了一篇關于母親的短文,看到他的改變,作為老師的我特別欣慰,因此,我認為,真心的關愛,可以改變一個學生。
四 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習慣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并變成需要的行為方式。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在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學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而良好的班風、班貌是各種習慣養成的基礎,低年級則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學生的習慣要及早開始培養,從他們入學的第一天起,就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注意培養。所以,我班應以良好習慣的養成為突破口,從而促進班風班貌的整體發展。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大的財富。
我們班有36個學生,各自家庭條件不同、性格特點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家庭教育也不同,怎樣把他們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呢?如何讓這些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個良好的開端呢?這些問題一直在我的腦海中閃現。言傳不如身教,更重要的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通過有趣、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熱心地給予引導。由于學前教育的缺失,我們班的學生剛入學時,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為什么學習、為誰學習、也不知道怎么學習,這就需要老師從點滴教起,不要嫌麻煩。我就根據他們的特點,經常講些有針對性的童話故事給他們聽,用這些生動的童話故事把他們吸引到學習上來,這些小朋友第一次聽到這樣的童話都入了迷,我就在這個情景中讓他們想一想說一說看誰想得好,說得好。這樣做有一定的效果,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孩子們都有了主動學習的愿望,剛入學的孩子喜歡表現、又爭強好勝,我就根據他們這樣的心理,以游戲的形式來開展教學活動:“比比誰最行”。上課前,我激發孩子們講故事,誰講得好,老師發給獎品,開始誰也不敢講,這時我鼓勵平時較活潑的崔×起來講,她講后,我及時發給獎品,其他孩子看到這情景都爭著講。雖然,有幾個只講了幾句,但我及時鼓勵他們,以后你們一定會講得比現在更好。這樣做的目的是鍛煉他們說話的能力,對以后的學習有幫助。我還利用一些其他活動課開展多種學習競賽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這些有趣的活動中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 因材施教,細心幫扶
剛入學的孩子,什么都要從零教起,他們就像一棵棵等待培植的小樹,需要老師精心地培育,才能健康地成長。學生處于這個學習階段,老師要因材施教,細心幫扶。學生剛入學,我把小學生的各種常規編成兒歌。讓同學們天天讀、時時想、記在心、照著做,并且通過一些有趣的游戲來進行訓練,使孩子們初步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通過一學期的訓練,學生的很多習慣已初步形成。
在我們班的學生中,多數學生守紀、聽話。但何××非常特殊,上課時好動,坐不住;下課后愛惹是生非,令任科老師很頭痛,經常教育他。事后,他又忘了,班上的同學都很怕他。通過很長時間對他進行了解,我覺得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法來應對他,而要有針對性在他身上找到突破口。有一次,我們班進行小測試,我發現,他靜靜地坐在那里認真答題,而且,書寫很認真。我就當眾表揚了他,這次測試他很認真地全部完成,雖然成績不是很理想,但是進步很大。這時,我突然在他身上找到了教育突破口。每當他有了進步時,我就當眾表揚他。得到老師的表揚,他就認真去做老師布置的事情,漸漸地,他有了很大的進步。對于像他這樣的學生,要愛護、尊重、關心他們,不諷刺、挖苦他們,要幫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這樣老師對他們的教育才會有意義。對不同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總之,班主任的工作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它是每個班主任綜合素質的表現。只要每個班主任用愛心去關心學生,無私奉獻、不斷學習、提高業務能力,按新課標的要求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只要付出,就會有回報。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