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們生來是脆弱的,所以我們需要支撐;我們生來是空白的,所以需要幫助;我們生來是無知的,所以需要辨別的能力。我們在出生的時候所沒有的東西,在長大的時候所需要的東西,全都要由教育賜予我們。”由此不難看出,教育對人的一生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作為決定人之命運的教育的最直接從事者——班主任,肩上的擔子該是何等的光榮和艱巨。班主任,常常是懷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精神,以山之仁,水之智,去迎接每一天。
從事班主任工作的人沒有寬廣的胸襟是難以勝任其本職工作的,要理解、寬容學生,首先要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其想法,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解決困難,點亮他們人生道路上的啟明燈。
但在平時工作中,班主任工作壓力大,班上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升學率的高低、各種比賽的名次等成為關注的焦點,在這樣的情況下,某些老師的眼里有分無人,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需要和社會性發展,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也就不足為奇了,師生間的交流也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在工作中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多與學生交流,即(1)面對面的交流:可以與單個學生交談,也可以與多個或全班學生對話,它的好處是及時、反饋快,但若不注意談話技巧容易出現僵局。(2)書面交流:如寫“師生短箋”、“學生心語”、“老師心語”、日記、周記、說明書等。(3)參與學生集體活動、團體活動。(4)上好心理輔導課,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態度。
我們應該學習魏書生的自強觀,把教書放在末位,把育人放在次位,把自強放在首位。教師只有找到了自己的支點后,心理才能平衡,才能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去指導學生。境界是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表現的情況,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享受往往是對人自身而言的,二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當人對事物的追求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和狀態,從精神上就會得到一個滿足,對自己來講是一個享受或是一種痛苦。“學習是享受,工作是享受,盡責是享受,做人也是享受。”如果我們能做到這幾點,那么我們可以將生活當成藝術,從生活中得到藝術品的樂趣,找到自己的人生支點,才能享受到生存和工作的快樂和幸福,守護心靈的凈土,構筑自己人的精神城堡,用一顆平常心,實實在在地做事,你就會享受到生活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創新是教育思想不竭的動力。人的價值在于他的創造性,教育教學工作更是如此,創新并非遍地挖坑,而是往深處鉆井,拿起眼前可為的平常的事業,全身心地鉆進去,看到里面的無限廣闊,發現它深層次的規律,其樂無窮。科學教育需要創新,人文教育更需要創新。人文教育不是人文學科知識的簡單組合,而是以此為基礎,揭示與塑造人文精神,由于人文精神體現人性的本質,帶有內隱性,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因此,需要教育者去深入挖掘,創新的關鍵是廣博的知識。
有的學者以為,我們的教師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1)謀生型教師,把教育工作當做獲取工作必需;(2)事業型教師,把教育工作當成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3)藝術型教師,把教育工作當成一次藝術來鉆研投入,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后兩種教師固然也是平凡人,但他們把對教育工作的熱愛、癡迷、投入、鉆研、貢獻,當成了人生的第一需要。我希望我們的教師都能成為后兩種人。
育人先教書,每一位班主任都深諳此道,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要在班上營造一種積極前進的氛圍,就得把德育放在首位。而通過班會,可以褒嘉行,增強自豪感,通過主題教育,拔誤識,培養謙遜心,所以要重視班會課的作用,要讓每一次班會課都能真正解決一個問題,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問題。不能為了應付檢查而在講臺上敷衍。班會的內容形式必須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其次要多方面創建班級文化。班級文化教育是指班級成員在班主任指導下,朝著班級目標邁進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具有無形的教育功能,一旦形成就會爆發巨大能量,充滿朝氣的班級文化教育氛圍,能讓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心態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視野得到拓寬,品位得到提升,各種消極頹廢的文化得到有效抑制。
眾所周知,當水壩出現漏水后,從水源堵漏洞能解決根本問題,但是比較費時,因為你很難在水里找到它。為了省時省力,從下方堵漏,有時也能堵住,但充其量只能解決眼前問題,而最終會由小漏變成大漏,直到大壩塌陷,洪水泛濫。用“堵漏”方法試圖解決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至今不乏其人。如墻壁怕弄臟,就用報紙貼上,地板打掃干凈了,還未檢查衛生時,就不允許同學進入教室,為了保護讀書角的書不被破壞,就不允許同學們取下來閱讀……
而在教育中要解決實質性的問題,要靠我們在平時教育過程中點點滴滴地去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廣州市第89中學的某班班主任要求學生早上從家里帶一個生雞蛋到學校,并妥善保管好,等到下午放學時再將雞蛋交給老師。當天班上共有40多名學生,只有10多名學生能將雞蛋完好無損地交到老師手上。這時老師才緩緩道來:“一個雞蛋,你們保護一天都這么難,可想而知,你們的父母辛辛苦苦地將你們養育成人,每天要付出多少心血呀!”那一刻,班上所有學生都呆住了,老師趁熱打鐵,語重心長地向學生們講述了應該如何心疼自己的父母,熱愛自己的家庭,熱愛自己的學校。如果我們在平時能多從小事抓起,注意過程,注意細節,多搞防火宣傳,多采取防火措施,我們的工作一定會更上一層樓。作為一名班主任,只有在學生中樹立起威信,才能自如地駕馭各種教育活動。充分利用威信效應,可以取得各種教育活動的高效益。班主任的威信應該如何建立呢?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你想成為學生愛戴的老師,那你就要努力做到使你的學生不斷地在你的身上有所發現;就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人格魅力。
一個人的德行形成,是一個很長的“慢”過程。不斷創新發展,注重對學生的正面引導和表揚激勵,突出管理育人、
活動育人和環境育人,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主發展的能力,構建新型教育模式。在學習過程中起作用的不是說教與灌輸,而更依賴于對一個個直觀榜樣的耳濡目染,模仿、默識與領會,我們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這個道理。被學生們稱作“老師”的人,一舉一動都是學生的范本,學生時時刻刻都在模仿或評判著你,在某種程度上說,老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潛移默化超過他所教授的知識對學生的影響。作為班主任,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召開有意義的、創新的班會課。
那么,什么課是有魅力的,既吸引孩子們,又能讓孩子們受益無窮。首先,我們要精心設計,進行精妙的探索,使班會課成為充實的課;要進行精深的思考,使班會課成為厚實的課;要有精湛的技藝,使班會課成為扎實的課;要有精髓的延伸,使班會課成為殷實的課。
剛開學時,我們可以召開班會,介紹新學校、新老師和新同學,使新生喜愛我們的學校,喜愛自己的班集體;借助校園視頻,學習校紀校規,使學生理解學校教育規章制度對個人生存發展的促進作用,從而加強自我控制能力和規則意識,教育學生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指導學生完成《學生自我認知表》,提高新生自我認知能力,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初步明確個人發展目標,并能為目標實現提高自己的規劃和責任意識。開學后,再通過系列主題班會、年級學生大會、板壁報宣傳、學科教師學法指導、拓展體驗實踐活動等進一步完成學生在思想、學習、行為上的中銜接過渡。同時,為使家校達成共識,我們還可以通過家長會,使家長了解校情、校史,熱愛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建立家校平臺;同時學校邀請專家舉辦講座,讓家長了解有關銜接、差異、家庭教育規律等。統一下發《給家長的建議》,開展周末親子共讀,創建學習型家庭的活動,努力形成家庭、學校相配合的教育合力,實現共贏。
班主任德育工作應該進行有境界的德育;有邏輯的德育;有智慧的德育;有魅力的德育;有實效的德育。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