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更有效地提升云南省幼兒教師頂崗置換培訓項目的培訓質量,本研究運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對昆明市嵩明縣、尋甸縣的園長、幼兒教師進行了調查研究,了解培訓需求。提出了準確定位農村幼兒教師培訓內容,拓展多樣化的農村幼兒教師培訓形式,針對農村幼兒教師實際開展培訓,加強對教師個體的指導等建議。
【關鍵詞】農村幼兒教師 國培 置換脫產 培訓需求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8-0158-02
在《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和《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加大財政投入支持學前教育發展的通知》精神指引下,自2011年教育部、財政部啟動了“幼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以來,通過培訓,為農村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有力地推進了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有效地提高了農村幼兒教師素質,對進一步加強農村幼兒園教師培訓,促進幼教改革發展具有重大且深遠的意義。
“國培計劃(2013)”——云南省幼兒教師頂崗置換培訓項目工作即將開始,為找準培訓定位,擬定切實可行的培訓方案,提高培訓質量,昆明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成立項目調研組,對嵩明縣、尋甸縣的部分鄉鎮公辦、民辦鄉鎮幼兒園開展了實地調研,力求從我省農村幼兒園實際出發,使國培幼兒教師置換脫產研修培訓項目,能真正著力解決農村幼兒園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面臨的實際問題,最終通過培訓促進我省農村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 調研對象和調研內容
昆明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國培項目調研組于2013年5月2日~3日到昆明市嵩明縣、尋甸縣的部分鄉鎮公辦、民辦幼兒園開展了實地調研。了解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現狀、以往培訓情況,征求農村幼兒教師對培訓的意見和建議,聚焦幼兒教師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就國培農村幼兒教師置換脫產研修培訓項目在培訓的目的、方式、課程設置、管理等方面的內容,請幼兒園園長和一線教師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在當地教育局的指導下,項目調研組選取了嵩明縣小街幼兒園(公立)、貝特蘭茂幼兒園(民辦公助,撥班建園),尋甸縣塘子幼兒園(公立)進行調研。調研對象包括縣教育局領導、幼教專干、園長以及一線幼兒園教師。采取參觀考察、深入座談、發放問卷的形式,對農村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現狀和培訓需求進行了調查。
二 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編寫了《“國培計劃(2013)”——云南省農村幼兒園教師頂崗置換培訓項目培訓需求調查問卷》,包括20個封閉性問題和一個開放性題目,內容涵蓋個人情況、培訓現狀與培訓需求等方面的內容,回收有效問卷32份;同時和縣教育局領導、幼教專干、園長以及一線幼兒園教師開展深入座談。
三 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研以點代面,對我省農村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現狀及培訓需求有了初步了解:
1.農村幼兒教師隊伍不穩定、數量不足、專業師資缺編嚴重
農村幼兒園教師整體素質不高,表現為學歷偏低、專業結構不理想、理論素養低、專業技能不過關、流動性大,其中民辦幼兒園表現更為突出。
接受調查的幼兒教師中,最高學歷為本科,最低學歷是高中以下,大專學歷人數最多,約占參加調查教師的40.6%;專業背景為學前教育的幼兒教師約占56.3%,約有44%的幼兒教師是非學前教育專業;小教高級和小教一級、二級的教師占47%。
2.教師教育觀念陳舊,教育教學方式落后
表現為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把握不準,在組織教學活動時,以個人的實踐經驗為主,忽視教育理論的指導作用,忽視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技能訓練,“小學化”現象十分突出。
調查反饋,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執行,有31.3%的教師對教學設計感到困惑,21.9%的教師對教學行為轉變難以把握,28.1%的教師對課程內容整合感到困惑;68.8%的教師反映目前采用的主要教學方式還是分科教學;目前工作中,31.3%的幼兒教師感覺最棘手的問題是技能、技巧欠缺,反映出專業教師的缺乏和教育理念的落后;對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問題,34.4%的幼兒教師認為是由于家長的錯誤需求,28.1%的幼兒教師認為是由于辦園條件局限。
3.教師在職培訓機會少
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訓,農村幼兒園教師保教工作欠規范,保教質量不高。
調查數據反映,幼兒教師在組織“五大領域”教育活動時,自身欠缺并有待提升的教育教學技能主要有:教學資源運用(40.6%)、教學設計能力(37.5%)、教學駕馭能力(37.5%)、環境創設能力(34.4%)。幼兒教師參加的培訓主要在園內(68.8%),接受縣市、省級和國家級培訓的機會非常少,地域受限(31.3%)和費用高(25%)是主要原因;參加培訓的需求:非常強烈(37.5%)、較為強烈(31.3%);培訓的內容傾向于:幼兒教育發展動態(31.3%)、幼兒心理健康(31.3%)、幼兒衛生與保健(18.8%);關于培訓和學習模式,較認可的模式為:案例討論與分析(78.1%)、聽優質課(68.8%)、異地考察觀摩(65.6%)、專題講座(43.4%)、師帶徒(40.6%)、專題研討會(37.5%)、現場研修(31.3%)、課題研究(31.3%)。
4.缺乏對農村幼兒家庭教育的研究,導致農村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相脫節
34.4%的幼兒教師認為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問題是由于家長的錯誤需求而導致的;在開展家長工作的過程中欠缺的技能:71.9%的幼兒教師反映是轉變家長教育觀念,針對幼兒問題與家長溝通(21.9%)。座談情況反映,大部分學員提出要考慮幼兒園的地理位置特點,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幼教事業,應根據幼兒以及幼兒家長的特點,深入考察,為農村幼兒教育提出實用性的方案,城市的優質幼兒園與自己工作的農村幼兒園差距太大,建議安排一定的時間到農村鄉鎮公辦、民辦幼兒園進行學習觀摩。對農村幼教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以更好地適應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
三 對策和建議
1.準確定位農村幼兒教師培訓內容
結合以上的項目反饋和調研分析,我院需對農村骨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培訓項目進行重新審視、定位,堅持按需施教的培訓原則,立足農村幼兒教師實際,立足農村幼教現狀。課程安排要更加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精選教學專題,設置靈活機動的模塊化課程,加大實踐反思模塊的比例,增加農村幼兒教師培訓開展得較少的園所文化、團隊合作、急救護理、課程開發能力、教育科研、對話傾聽能力、政策文件、反思研究能力、職業規劃等課程的培訓;力求在培訓中確立農村幼兒教師的主體地位,找準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點、城鄉幼兒教育的結合點以及培訓者與參培者的結合點,切實幫助農村幼兒教師解決問題,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提高培訓質量。
2.拓展多樣化的農村幼兒教師培訓形式
一般農村幼兒教師很難有機會和充足的經濟能力支持外出參加培訓,這意味著農村幼兒教師培訓需要不斷完善已有的培訓形式,爭取政府更大的投入。培訓機構要創造條件,為幼兒教師提供外出觀摩和接受專家名師指導的機會,提高培訓的層次性和權威性。目前,昆明學院國培置換脫產研修項目已有的培訓形式主要是講座、聽課評課、園所觀摩等,沒有開設專家名師具體指導的形式,下一步還要繼續豐富培訓的形式。比如,增加專家名師的具體指導,在研修幼兒園的遴選上,提供多層次、多類型、多風格的幼兒園,既考慮到優質幼兒園的引領、示范作用,也安排觀摩一些規模不大但辦學規范、教學過硬的公辦園和民辦幼兒園。
3.針對農村幼兒教師實際開展培訓
參加國培項目的幼兒教師,由于各種原因,缺乏先進教育理念的引領,缺乏組織和實施幼兒教育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缺乏音樂、舞蹈、繪畫等專業技能,缺乏科學的教學方法;同時,農村幼兒園普遍存在班額大、教師少的現象,如何提高教師的職業熱忱也是農村幼兒教育發展的關鍵,可見,農村幼兒教師培訓要注意更新培訓理念,提升教師教育實踐智慧,注重專業性,倡導終身學習理念,應以觀念引領和教學技能培訓為突破口,以激發專業熱忱為保障,逐步提升其培訓質量。
4.加強對農村幼兒教師個體的指導
當前的培訓大多采取集體講授的形式,更多的是集體指導,忽視個別指導,忽視教師參與的主體性,教師大多處于被動接受狀態,與專家、優秀教師進行討論交流的機會較少。應組建有梯度的師資團隊,分階段進行培訓方法,建立動態課程評估系統,關注教師培訓的“疲勞期”。充分使用參與式教師培訓,組建行動學習小組,開展個案分析,充分調動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幫助農村幼兒教師解決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調動農村幼兒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熱情。
參考文獻
[1]霍力巖、余海軍.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看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10(10)
[2]張云亮、汪德明、時莉等.農村幼兒教師培訓的現狀、評價及其需求[J].學前教育研究,2012(1)
[3]李莉.農村幼兒教師培訓策略研究[J].教育導刊,2012(12)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