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推進和中等職業教育多形式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深入進行,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規模逐年擴大,出現了學生生源結構多元化、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學生并存、在校學生學籍異動較頻繁等現象,給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如何克服這些困難,是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學籍管理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學籍管理 困境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8-0168-02
筆者從事中等職業學校學籍管理工作近兩年,發現中職學生學籍很難監管,無法像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學籍管理那么嚴格。中職學生學籍管理難在哪里,是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還是管理部門的不重視?深入探究,發現中等職業學校學籍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生源結構多元化、辦學規模較大、生源數量下降等問題。
一 中職學籍管理的內涵
1.“管理”的概念
在分析中職學籍管理之前,首先要研究管理的概念。“管理過程之父”法約爾認為,管理是由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及控制等職能為要素組成的活動過程。經濟組織決策管理大師赫伯特·西蒙認為,管理就是決策。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認為,管理是一種以績效責任為基礎的專業職能。美國科學管理之父泰羅認為,管理就是確切地知道要別人做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系統論則將管理定義為,根據一個系統所固有的客觀規律,施加影響于這個系統,從而使這個系統呈現一種新狀態的過程。南京大學周三多教授認為,管理是在社會組織中,為了實現既定目標,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管理由管理職能、管理方法、管理對象和管理人員四大要素構成。
2.中職學籍管理
根據教育部2010年印發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可以看出,中職學籍管理的職能是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提高教育質量,推進中等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其管理對象是所有中等職業學歷教育的學生及其學籍信息,管理人員是國家、省(區、市)、市(州)、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及各學校學籍管理人員。
二 中職學籍管理的規定
1.教育部的相關規定
國務院早于1991年就做出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為此,國家教委1994年印發了《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規定》,規范了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頒布,教育部于2001年印發了《關于制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規定的原則意見》,并于2010年重新制訂并印發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辦法》。
2.湖北省及兄弟省份的相關規定
為加強中職學校學生學籍管理,湖北省教育廳先后印發了《省教育廳轉發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辦法〉的通知》、《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職學校學籍管理工作的通知》、《省教育廳關于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學籍管理和資助工作的通知》、《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12年秋季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新生學籍注冊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兄弟省份中,河北省制訂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陜西省制訂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實施細則》,江蘇省和黑龍江省制訂了《中等職業學校學籍管理規定》,湖南省制訂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辦法》等。
三 中職學籍管理的困難及其根源
1.中職學校生源結構多元化,管理對象難以監管
早期,中等職業學校學歷教育的招生對象主要為初中畢業生以及具有同等學歷的人員。近幾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緊缺人才的迫切需求和人們觀念的變化,部分未升學高中畢業生也開始逐漸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力求通過所學的一技之長為就業增加砝碼。同時,國家鼓勵中職學校招收復轉軍人和進城農民工進行中等職業教育與培訓。
不可否認的是,接受中職學歷教育的學生大多數為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困生。這部分學生在義務教育和基礎教育階段就易被同學和老師忽略,對學習的興趣較低,也是周圍人眼中不聽話、特立獨行的另類。特別是應屆初中畢業的學生,年齡較小,多為十四、五歲到十六歲的未成年人,思想還不成熟,自控能力較差,無法預料自己行為可能產生的后果,也不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給中職學校學生學籍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2.中職教育辦學規模逐年擴大,管理對象數量增多
在加快發展中職教育,擴大中職教育招生規模的時代背景下,出現了部分學校間采取聯合、連鎖、集團化辦學等多種辦學模式,擴大招生規模;有的利用普通中學舉辦中等職業教育班;相關部門支持和鼓勵獨立設置的高職學校舉辦中等職業教育;積極發展遠程教育,擴大廣播電視中專、中央農廣校等遠程教育機構的招生規模;擴大民辦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提高民辦中職教育在中等職業教育中所占的比例。
多形式辦學模式的存在和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中職學籍管理對象增多,范圍加大。大部分聯合辦學和開展遠程教育的學校將學生和學籍管理工作委托給聯合辦學點、分校及校外班,僅在學生注冊和畢業時匯總學籍信息并上報。因此,不在學校本部就讀的學生學籍信息如果發生變動便不能及時地傳輸給主辦學校,主辦學校也無法準確掌握辦學點、分校及校外班的學生情況,不能做到學籍常態化管理,這種學校內部的信息不對稱大大降低了學籍管理效率。
3.中職教育生源數量逐年下降,學校放松對學籍的管理
近幾年,在國家人口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下,義務階段教育適齡兒童逐年減少,高中階段教育的生源總數也相應減少。與此同時,普通高校卻仍在逐年擴招,學生和家長看到通過普通高中和高考進入大學的幾率增加,再加上普遍存在的中職學校低人一等的心理,在高中階段教育的選擇上更傾向于普通高中。一方面生源總數減少,另一方面選擇普通高中的學生增多,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數就大大降低了。
學生數量減少,學校的生存受到威脅,教職工人員無心教學和管理工作,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招生和留住學生上。因此,雖然相關文件對學校招生錄取、新生入學注冊,以及學籍變動與信息變更等方面作出了規定,但學校依然隨時歡迎學生到校就讀,學生注冊后中途因各種原因流失也不據實及時上報,以期學生再次返校。學校學籍管理工作的放松,使得在學生學籍信息掌控中處于劣勢方的教育行政部門更加難以監管,加大了工作的難度。
四 解決中職學籍管理困境的對策
以上幾種情況,反映了學校負責人及學籍管理人員對待學籍管理態度不認真,相關行政部門在學籍管理工作方面統籌管理不嚴格。為保證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維護學生的切身權益,為解決中職學籍管理的困境,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1.明確校長是學籍管理第一責任人的職責
校長切實落實學籍管理職責。學校學籍管理人員在學生報到、注冊時應認真核對學生的學歷證件、身份證和戶口本,確保學生學籍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對于證件信息有出入的學生應嚴格審查,謹慎對待。學校在注冊時需嚴格把關,并對逐級呈遞給教育行政部門的注冊表信息負有直接責任。
2.增加漏注冊和畢業生信息漏報處理辦法
新生注冊和畢業生畢業證驗印期限過去后,確因學校工作失誤等實際情況,未能及時辦理,符合相關條件并經省教育廳復核,可予以補注冊或補發畢業證書。相關條件如下:(1)學校提供學生實際在校學習的相關證明,包括學生繳費憑據、考試試卷、學籍卡等;(2)漏報國控專業新生注冊的,需提供相關省級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當年招生的批文;(3)學校(和相關教育行政部門)加蓋公章的整改報告;(4)市州教育局審核同意并加蓋公章的書面報告。
3.加強在校學生信息管理
充分利用“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信息系統”進行電子學籍注冊,并將此電子學籍作為學生畢業審核的重要依據。學生注冊后,原則上不得進行基本信息更改,對于確需更改的學生,學校需提供學生的合法證明材料(如身份證、戶口本等)原件、復印件及相關說明,定期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備案后方能更改。
4.在學籍管理文件中增加責任追究相關條款
沒有責任追究,管理辦法就不能很好地得到貫徹落實,只制訂不能執行和執行過程無監督都是中職學籍管理中的疏漏。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制訂適當的責任追究辦法。
參考文獻
[1]李霞.試論在學籍管理改革中推進電子注冊工作[J].學理論·上,2012(10):217~218
[2]陳湘陵.淺析如何提高職業學校學籍管理效果[J].中國電子商務,2012(8):156
[3]賀凌云、姜慶軍.淺談高等職業院校學籍學歷管理工作[J].科技致富向導,2012(24):92
[4]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辦法》的通知.教職成〔2010〕7號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