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輕教師在初次擔任班主任時,往往會整天板著臉,時刻對學生的學習、紀律、勞動各個方面指指點點,面對學生表面上的順從沾沾自喜,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陷于被動。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沒有很好地把握住班主任工作的獨特性、人文性。班主任面對的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各種興趣愛好的群體。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重視與學生的思想交流尤為重要,其中談話是一個重要環節。
在我從事班主任工作的幾年中,我發現與學生成功的談話,能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師生雙方都心情愉快,氣氛和諧;但失敗的談話可能會導致一場“口舌之戰”,學生和教師情緒對立,有的學生甚至會走上極端。所以教師與學生談話時要注意談話的技巧,講究談話的藝術,使之成為學生前進道路上歡快的樂聲、誤入禁區的哨聲、排解苦悶的良藥。那么該如何把握好師生之間言語交流的分寸,表現出言教的獨特藝術魅力呢?
一 要具備友善的態度
與學生談話首先要態度和藹,語氣親切。有時也不妨變換一下角色,做他們的知心朋友。這樣,學生易于接受,敢講真話,向你敞開心扉。
我班的小張平時不善言語,與我也很少交流,也許是因為成績較差才比較內向。這種狀態使我一直很難找到機會與他溝通。一次班會課上,我發現他正在看小說,他察覺被我注意時,馬上塞進了抽屜,生怕被訓斥一番。然而我卻笑著對他說:“其實這本書還不錯,我非常欣賞……”這時,我們之間的距離一下子縮短了,師尊生卑的感覺也不存在了。
二 要善于作自我批評
教師不能一味地以師長自居,而應把自己放在和學生平等的地位,明確自己應負哪些責任,哪些地方沒有關心到學生,哪些地方對學生的態度不夠正確等,這樣學生會自覺查找自己的責任,會學著理解和體諒老師。
一個星期五的下午,由于我出差,因此下周二下午常規的班會課無法進行了。但是學校通知大家周二要準備參加緊急疏散演習,我因匆忙忘了通知學生要穿好校服和球鞋,直到周一下午回校時我才突然記起這件事,心里不由一慌,趕緊給班干部打電話,讓他們通知大家注意著裝。但是,周二下午仍然有三四個學生沒有穿,于是我在全班學生面前說:“真是不好意思,忘了提醒大家星期二穿校服和球鞋,由于我的年輕,總不能很周全地考慮一些問題。”也許我有些過分擔心,擔心學生的不理解,可卻出人意料,從學生們的眼中我看到了理解。
三 要注意個體差別,注重方式方法
一個班級集體中學生性格各異,在對每位學生的仔細觀察,認真研究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各自的優缺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在開學之后不久,小嚴把實驗室里的器材弄壞了,為了了解情況,我就此事詢問了班長,他如實地反映了情況。但事后小嚴誤會了班長,誤以為班長在老師面前打他的小報告,他表現得極為不滿,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架勢,并揚言要報復,班長有些不知所措。在這樣是非分明的情況下,堅持原則是非常必要的。但具體應怎么做呢?首先,不能和學生產生正面沖突。教師在全體學生面前與個別學生針鋒相對,無論是言教還是身教,都無助于矛盾的轉化。于是,我另辟蹊徑,在小嚴的隨筆中寫了一段話。這段話推心置腹,以誠相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黑白是非,利弊曲直,盡訴筆端。我在心底里期盼著通過書面語言能扭轉局面。之后我暗地觀察他的反應和表現,準備在他情緒有些緩和時,再找他個別交談。話題從隨筆談起,這樣談話就有了理解互動的基礎,問題解決起來也相對容易多了。果然,談話很順利,小嚴語氣溫和、態度誠懇,很平靜地開懷暢敘了自己對那件事的做法和想法,并由衷地向我表示悔過,最后還向班長道了歉。這件事對我感觸很多,在學生成長的同時也啟發了自己的智慧。
教育是一門藝術,我愿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只有重視與學生談話的技巧和藝術性,才能和學生愉快談話、順利完成工作。從而把學生培養成胸懷寬廣的人,既能正視自己又能容納別人;把學生培養成品行端正、情操高尚的人,既有獨特的個性又有健康的人格。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