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讀與寫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兩個語言技能,英語教學中應將兩者有效地統一起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本文分析了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讀寫能力的現狀,指出了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以期改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并促進學生英語讀寫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閱讀 寫作 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2-0005-02
我國現有的教育模式培養(yǎng)出了很多應試精英,但當這些精英踏入社會時,發(fā)現需要將課本上的知識進行有效轉化,才能很好地融入工作和社會。因此,國家提出了許多對教育改革、課程改革的希望和要求,很多教育專家、教育一線工作者也投入到了對高等教育改革的制定、探索與實施中,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實用性很強的改革建議和實施措施。針對如何改善、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效率及學習效果的諸多研究成果涌現出來,主要包括對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的教師語言、語法教學、文化教學、寫作能力提高、聽力學習策略等的研究,其中對聽說能力方面的研究在近幾年呈上升趨勢,這不可避免地吸引著、影響著高校師生的關注度及改革踐行度。而一直作為傳統教學內容的讀寫知識,反而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與重視。
一 讀寫的重要性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規(guī)定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聽和譯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寫和說的能力,使學生能以英語為工具,獲取專業(yè)所需要的信息,并為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打下較好的基礎。從這一規(guī)定可以看出,大學英語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語言的使用能力。語言的使用能力包括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不能片面地理解為聽和說兩個方面。讀寫有著與聽說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
說是用語音表達思想,寫則是用文字表達思想。寫作則往往有較多的時間進行推敲,失去了面對面的許多輔助表達手段,意思必須明了、準確,故用詞較多,句型較復雜,篇章結構也較嚴謹。由于寫作時措詞選擇要求嚴謹,所以可鍛煉人的思維,影響和提高說的表達能力,讓人在說的過程中思路更加清晰,表達更加明確。
研究讀與寫時,要將二者統一起來研究。讀和寫,以文字作為媒介,是一個交際活動的兩個方面,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古人云:“勞于讀書,易于寫作。”不讀書的人是寫不出好文章來的。不但閱讀對寫作有影響,寫作同時也對閱讀有影響。寫文章要講究布局結構,閱讀時就能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別人的篇章結構。寫作時對句型和用詞要多加斟酌,閱讀時對作者遣詞造句的用意就能更好地心領神會。
此外,就目前國內的大學教育現實而言,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大學中要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考研時英語不過線者更是被一票否決。而在四六級考試和研究生入學的英語考試中,聽說所占的比重遠遠小于讀寫所占的比重。所以,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
二 大學生英語讀寫能力的現狀
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投入大量時間學習大學英語讀寫課程,但效果并不十分可觀,從大學英語四六級通過率不高,到日后使用英語的工作狀態(tài)欠佳都可看出。本文從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分析了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讀寫能力上存在的問題。
1.閱讀能力現狀
本項目對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非英語專業(yè)的大一新生的閱讀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發(fā)現他們在閱讀方面存在如下共性:
第一,閱讀速度慢。詞匯量是衡量語言能力的直接因素,詞匯量不足將直接制約閱讀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影響到讀者對文章的理解,而詞匯量既包括詞匯知識寬度,也包括詞匯知識深度。大學生在初高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詞匯量,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詞匯知識掌握雖有一定的寬度,但詞匯深度不夠,無法熟練運用所學詞匯,閱讀英文材料時無法實現對文章深層次的理解。接受調查的學生閱讀遇到陌生詞匯時往往查字典或亂猜詞義,降低了閱讀速度,也打斷了對篇章的整體識解。有些學生的語法知識薄弱,對語法術語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不會分析長句尤其是復合句式的結構和層次關系,即使所有的單詞都認識也不能正確理解文章的意思。
第二,文化識解弱。當問到某段話的大意時,大多數學生只是將段落翻譯一下。一篇文章的意義并不是所有單詞意思的堆積,理解文章要知道其寫作背景,這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文化背景,知道各個國家不同時期所涌現的文學流派的特點及其寫作風格,了解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四六級考試中的閱讀材料題材廣泛,有故事類的、科技類的,也有文化類的,覆蓋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習俗、政治、經濟、名勝等背景知識,例如,“nod”在印度以及大部分阿拉伯國家則表示否定,如果缺乏相應的文化知識,就有可能對整篇文章理解不全面,甚至會誤解作者的意思。
第三,語感能力差。語感是指人對某一語言的感知力,正如漢語中的出口成章、下筆有神,學習外語同樣也需要有敏銳的感覺,多讀、多聽、多看能培養(yǎng)和提高語感,語感強的人閱讀速度也快,理解的也透徹。學生需要通過擴大詞匯量、不斷地練習來提高自己的語感能力。
第四,閱讀視野窄。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專業(yè)課任務重,花費在英語上的時間相對較少,學生一般只在課堂上學習英語,只看課本上的文章,沒有大量的時間來閱讀英語課外資料,使閱讀能力難以有所提高,甚至還有下降的趨勢。這也影響了學生詞匯量的增加和語感能力的增強。
2.寫作能力現狀
寫作是各種類型英語考試的必考題型,而本項目所調查的學生都反映他們的寫作能力不強,看到題目后不知如何構思,在大型考試中寫作部分得分低。束定芳先生指出:大學生畢業(yè)后真正稱得上外語過關,即能用外語進行一般的語言、寫作交流的不會超過10%;研究生、博士生在繼續(xù)學習300個課時的英語之后,能真正過關,即用外語撰寫專業(yè)論文的不會超過10%;而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大學生,幾乎50%的人無法使用英語進行書面交流。
在平時教學中,改卷子和改作業(yè)時發(fā)現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令人擔憂。情況大概可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語法知識欠缺。例如:“桌上有本書”常被譯為“The desk have a book.”學生沒有掌握英語的基本句型,分不清句子的句法成分,不能確定句子該用的時態(tài)和語態(tài)等。
第二,詞匯深度不夠。由于詞匯量不足,學生寫作所用詞匯簡單,句式結構單一,多用簡單句,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缺乏有效銜接。
第三,中式表達。大部分學生在寫作時習慣在腦子里先用中文列好提綱,文章結構確定后再用中文思考各個段落的內容,最后將其翻譯成英語。因此在作文中經常會出現類似“I rode bike go buy things”的中式英語,這種字字翻譯的句子讀起來非常別扭。
第四,文體不分。學生對不同體裁及相應格式不了解,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有時寫得不倫不類;對文章布局、段落結構、語句銜接做得不好。
第五,提高動機不強。根據朱菊芬先生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學習現狀的調查,中學階段學生在閱讀、聽力、詞匯、語法、寫作中,語法的收益最大,而寫作技能最弱。到大學后,對于自己最想提高的技能,寫作在五項技能中處于最后(0.85%),遠遠落后于同為產出技能的口語(66.1%),學生對于寫作處于被動應付、完成任務的狀態(tài)。
三 解決策略
針對大學生英語讀寫能力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幾點解決策略:首先,學生要補充語法知識,擴大詞匯量,增強語感,拓寬閱讀范圍,掌握各國各地區(qū)之間的歷史知識和文化習俗,以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其次,學生要明確學習目標,有長遠的學習規(guī)劃,正確積極的學習動機,還應該增強自控能力,改變懶惰的陋習,做到溫故而知新,利用圖書館、多媒體等資源進行多方面的學習,還要積極配合課堂內容與要求,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利用閱讀量帶來的語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來加強寫作訓練,不斷完善和提高寫作能力。再次,在學習以及測試的過程中,有效地對自己的讀寫學習做出正確評價,形成良性循環(huán),從而達到大學英語讀寫課堂的高效狀態(tài)。
此外,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引導學生使用讀寫策略,并且注重情感因素對學生的作用。
通過此次研究,我們對高校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讀寫課程的學習現狀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并嘗試著為當今大學生英語讀寫能力的提高以及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建議和措施,希望能使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所改善和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克衡.對“大學英語教學目的”的理解[J].研究生教育研究,1988(Z1)
[2]桂清楊.中國外語教學改革的另一種聲音[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04(1)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4]文秋芳.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
[5]朱菊芬.非英語專業(yè)新生英語學習現狀調查[J].外語界,2003(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