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公安科學技術的發展動態和刑事科學技術工作的實際需要,闡述了公安院校刑事科學技術實驗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創新實驗教學內容、教學體系、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全面提升公安院校實驗教學質量、實現教學與公安實踐相結合提供了借鑒經驗。
【關鍵詞】公安院校 刑事科學技術 實驗教學 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2-0035-02
刑事科學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如何改革實驗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更好地服務于公安實戰,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一 公安院校刑事科學技術實驗課改革的必要性
1.實驗教學的體系尚不完整
驗證性、演示性實驗居多,綜合性、創新型、設計性的實驗較少,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如痕跡課的實驗教學,通常是講完一個章節后,指導教師先演示一番實驗過程,再由學生比照著進行,以驗證痕跡比對的理論。這種實驗教學看似順理成章,但卻忽略了實驗教學的完整體系。在實際辦案中,一起案件的偵破,必須經過三個過程:(1)親臨現場,勘查提取現場樣本;(2)案情分析,收集嫌疑樣本;(3)比對現場樣本和嫌疑樣本,進行同一認定。可見,單一的實驗教學法在實踐操作中缺乏兩個環節,不利于形成一個完整的實驗教學體系。
2.實驗內容缺乏針對性與實用性
由于教學理念的落后,實驗教學的內容與學生實際和公安工作的需求相差甚遠,缺乏針對性與實戰性。如現場照相實驗課,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仍然保留著照相機的基本結構與功能、沖洗印像的原理和現場照相的分類與基本方法等內容,而現實中數碼技術的應用和現場取證方法的改進,使教學內容的選取顯然缺乏實用性和針對性。
3.教學模式需進一步優化
陳舊的實驗教學模式,束縛了學生思維發展和創造力的培養,也導致了自主學習的興趣下降。如“手印鑒定”實驗的“一檢一樣”教學模式,就是發給學生一份案件材料和一份供比對的樣本,在教師的指導下,尋找二者的種類特征和個別特征,分析、比較其符合點和差異點,進行綜合評斷并得出同一認定結論。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案情錯綜復雜,涉及的嫌疑對象往往很多,不可能提供固定的嫌疑人,也無“一檢一樣”的鑒定模式。另外,現場環境條件的不斷變化和嫌疑人接觸客體方式的不確定,造成手印樣本的個別特征產生“變異”。而“一檢一樣”的實驗教學模式,卻要求學生本人在事先準備好的客體上按取自己滿意的手印,而后挑選特征清晰、穩定的樣本進行比對,這種“新的理論,用舊的實驗方式驗證”的教學模式顯然缺乏科學性。
4.實驗的方法與手段有待改進
實驗設備的更新不足和新技術推廣的滯后,導致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一直徘徊在低水平狀態,難以適應公安工作的發展需要。如“文件檢驗鑒定”實驗,不少公安院校仍采用“紙質畫表比對法”。學生在實驗中還是對照紙質的案例材料,手工繪制特征比對表,用彩色筆標記各種特征。而在實際工作中,數字圖像處理技術已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對筆跡、印章印文、票據的傳統檢驗鑒定手段已不能滿足實踐的要求,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提供了一種更加方便、準確的方法,但尚未被系統地用于實驗教學中,實驗教學與公安實踐嚴重脫節。
二 刑事科學技術實驗教學的創新
1.完善實驗教學體系
以公安教育改革為核心,緊密結合公安科技的發展動態和刑事科學技術工作的實際需要,進一步優化刑技教學內容,改革實驗項目,刪除或合并驗證性實驗項目,適當增設綜合性或設計性的實驗項目,不斷完善實驗教學體系,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如痕跡實驗,依據的都是“種屬認定”和“同一認定”理論,檢驗方法都是種類特征和個別特征比對,而后進行綜合評斷。對此可做適當合并,增加一些綜合性或設計性實驗。具體操作如下:模擬刑事案件現場,布設各類痕跡物證,結合現場勘驗的要求,從痕跡的發現、顯現、提取,到分析、檢驗、鑒定等全過程進行綜合訓練實驗。學生在創設的場景中仿佛身臨其境,在“真槍實彈”的演練中品嘗著受阻的焦慮和成功的喜悅,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鍛煉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突出實驗教學的針對性與實用性
以培養適應公安工作的高素質刑事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特點,合理編排實驗教學方案,設定各層次的實驗比例,增強實驗教學的針對性;同時,增開一些實戰需要的和具有創新性的實驗項目,選擇實用、前沿性的實驗內容,引進新技術與新方法,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如在“痕跡檢驗”實驗教學中,增設指紋活體采集及指紋比對檢索實驗,讓學生自己采集指紋建立指紋庫,并通過指紋自動識別技術,將提取到的指紋在指紋庫中檢索出來,以提高學生的辦案能力。
3.優化實驗教學模式
第一,科學實施開放式實驗教學。盡管許多公安院校都在提倡開放式實驗教學,但效果卻達不到預期效果,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對開放式實驗教學的科學認識:(1)參加該實驗的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所以不宜在低年級的實驗課中開展;(2)對基礎性、綜合性實驗教學實行開放式教學,不但增加管理的難度和各種資源的投入,而且教學效果和質量也難以保證。對此應采取“分層、連續、遞進” 的方法,科學籌劃,確保效果。
第二,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實驗。同一實驗可以采用多種方法或技術線路加以實現,應鼓勵學生對實驗方法和技術進行改革創新,使學生的思維不再局限于某種固定模式,以拓展其自主學習和創新實踐的思維空間。如“平面灰塵足跡提取”實驗,常采用靜電吸附器吸附法,在實驗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思考,根據靜電吸附的原理,創設新的提取方法,經過反復觀察和實驗,找出了“平絨布板按壓法”。
第三,與司法鑒定中心聯構。公安院校開設的司法鑒定中心,許多業務與刑事科學技術實驗課內容相聯系,通過與司法鑒定中心聯構成立綜合實驗(鑒定)室,既為鑒定中心提供了技術支撐和人員保障,又可為開放式實驗教學提供條件,達到雙方互贏的目的。
第四,嘗試“校局合作”的模式。借助公安院校的自身優勢,參照“校企合作”模式,嘗試與當地公安機關進行“校局合作”。隨著公安機關對科技創新的需求,迫切需要在設備更新、技術支撐、人員保障等方面尋求合作,公安院校應把握機遇,利用高端設備、先進技術和尖端人才等優勢與其合作。這樣,既能改善學科面窄、交叉不夠以及資源不足等問題,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安機關資源優勢,強化實踐和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拓寬實驗室功能,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
第五,推行模塊化合成訓練實驗模式。可將實驗教學內容劃分為若干個模塊,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需要,靈活選擇或組合相應的模塊,而后進行合成訓練。如“刑事現場勘查”實驗課,可將實驗內容劃分為以下模塊:現場先期處置、現場勘驗、現場訪問、現場物證發現與提取、現場照相、現場繪圖、現場筆錄等;而后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模塊進行組合;并設計典型案例,模擬實戰場景,根據刑事現場的勘查程序進行模擬合成訓練,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要求精心選擇、優化設計每個訓練項目,并根據難易程度合理分配訓練時間,做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
第六,參與實戰的訓練實驗模式。主動與當地公安機關聯手,挑選優秀的學生并將其組織起來成立實習小組,積極參與當地公安機關的偵查破案或緊急勤務處置,并聘任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教官和專業教師擔任指導教師。當遇有重大、復雜案件時,可抽調學生隨時參與;既為公安機關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撐和警力保障,又能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技能運用到辦案實踐中進行檢驗。該模式的運用,充分彰顯了公安院校與當地公安機關聯手進行整體作戰的理念,達到了充分利用各自資源、優勢互補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季敏、郁軍海、朱斌.警察院校招錄體制改革背景下的開放實驗教學模式研究[J].中外教育研究,2010(2)
[2]謝濱鍵.論刑事科學技術示范實驗室建設[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