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職教員是軍事院校重要的師資力量,其教學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對軍事院校的人才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文職教員在教學工作中面臨的問題,探討了問題的解決方法和培養教學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軍事院校 文職教員 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2-0036-02
一 引言
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從事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指導學生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能力、素質的總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核心能力。教學能力的提高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和創新思維的培養。軍事院校作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除了要傳授學員知識外,還要以具體崗位為具體指向,培養學員的創新能力和批判思維的能力。
軍事院校的文職教員是一批剛畢業于地方高校,年齡在35歲以下,可塑性強的青年教員,承擔著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任務,雖然缺乏軍校教學經驗,但對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能很快接受。這樣一支青年教員隊伍,是軍事院校師資隊伍梯隊化保障的一部分,對提升軍事院校師資聯隊伍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軍事院校文職教員在教學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我軍非現役文職制度始于2006年,文職教員多來自地方重點院校,他們具有深厚的學科專業知識,但由于對軍校教育不了解,文職教員的教學能力未得到充分發展。
1.對軍校教育模式不了解
當前我軍的戰略目標是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為實現這個目標我軍自2006年起加大了院校改革與建設的力度,確立了以崗位任職教育院校為主體,任職教育與生長干部學歷教育并存的新格局,培養的目標是“應用型人才”。從某種程度上講,軍事院校的人才培養是以某些具體崗位為具體指向,有著鮮明的針對性、層次性、實用性。因此,教員授課要以我軍職業特性為立足點,以軍事需求為牽引,以作戰指揮為重點,以能力培養為基礎。
這對畢業于地方高等院校的文職教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和訓練方式上,文職教員應由單純知識講解為主向示范、討論、野外演練為主的合成教學轉變;在學科專業上,要由學科專業型教員向崗位復合型教員轉變。
2.對部隊實際問題不了解,缺乏前瞻性
大多數文職教員來自地方院校,具有深厚的學科專業知識,然而由于沒有經過系統的軍事訓練和軍事文化培訓,尤其對部隊現實情況不了解,對教學對象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會面對的實際問題缺乏清楚的認識。因此,文職教員在教學中,不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具體化,不能將理論與部隊實際、崗位工作聯系起來,在課堂教學上缺乏實例。
3.對自身專業在軍事院校的發展認識不清
文職教員由于對部隊實際情況缺乏足夠的認識,難以將自己所學專業與軍隊建設與發展聯系起來。同時,文職人員多是年輕教員,由于科研經驗尚淺,缺乏對科研工作的正確認識,對科研工作的意義、本質和研究方法了解不夠,無法順利開展科研工作,特別體現在基礎學科的文職教員身上。我軍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人才”,基礎學科,特別是人文類學科在軍事院校的科研工作有其局限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文職教員進行基礎學科科研工作的難度。
三 提高文職教員教育能力的途徑探討
1.了解軍隊文化與軍校教學工作,適應軍校教學模式
第一,文職教員在入職之后,應努力了解軍隊文化。了解軍隊文化,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軍隊的紀律,二是軍隊的思想政治文化。軍隊是高度統一的紀律部隊,有著特殊的職能與使命。了解軍隊紀律,就是要學習條例條令及規章制度,還要了解我軍的性質、宗旨、優良傳統和歷史使命,培養嚴謹的工作作風,雷厲風行做事不拖沓。同時,文職教員還要不斷加強政治思想修養,提高政治意識、保密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與軍隊保持一致。除此之外,還應了解軍校教員的行為規范,如課堂教學的報告詞、著裝嚴整、舉止端正、措辭嚴謹等。
第二,學校可考慮對文職教員進行多樣化的培訓,使其對軍校教學工作有基本的認識。教員的崗前培訓教育是教員素質建設和培養的根本,地方院校崗前培訓通常包含職業道德教育、崗位技能職業培訓。與地方院校相比,軍事院校的教育有其特殊性,因此在崗位培訓階段應充分體現出軍校特色。針對文職教員缺乏軍事專業知識、對軍校教育不了解的特點,多樣化的崗位培訓方式能使他們熟悉軍校教育教學模式,提高其教學能力。例如,我校在新教員入職之初對其進行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以及軍隊現狀簡介等。定期組織的教學觀摩和教學競賽,讓新教員有機會吸收學習優秀老教員的教學方法與經驗。讓文職教員參與到畢業綜合演練中去,讓他們更直觀地了解當前的部隊裝備及學員需要掌握的實踐技能,幫助其在授課中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
2.了解教學對象的心理及專業特點,加強自我反思意識
文職教員在實施教學任務前應了解教學對象心理特點與專業特點。軍校一年級與二、三、四年級學員有其不同的心理特點。大一的學員考入軍校后第一次離開家門,好奇心與新鮮感讓他們情緒高漲,但軍校生活與他們理想中的大學校園生活的差距又會使初到軍校的學員造成不小的打擊。大學生與新兵的雙重角色轉變給一年級學員帶來了極大沖擊,這一階段的學員在學習上有一段適應期。教員在教學中應根據這一階段的學員存在的消極、不適應等特點,在教學中安排適合內容,在授課時注意教學語言的親和性,幫助學員適應自己的角色轉變,順利度過初入軍校的適應期。而二、三、四年級學員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軍校生活后,已經逐漸適應了軍校的學習和訓練,可以應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這一部分學員在教學中應著重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多鼓勵學員從不同角度認識分析問題,對問題進行梳理、提煉出重點。在課堂上營造出一個以學員為中心、教員為主導的課堂氛圍,讓學員融入到課堂之中,而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
除了要了解學員的心理特點外,還要清楚教學對象的專業及層次。2003年舉行的第十五次全軍院校會議將院校體系分為學歷教育和任職教育兩類院校。2011年第十六次全軍院校會議明確了軍事院校和訓練機構調整改革的指導思想。實施調整改革后,全軍院校和訓練機構將健全以生長干部初級指揮、兵種(專業)指揮、合同作戰指揮和聯合作戰指揮四個層次為重點的指揮軍官逐級培訓制度。不同層次的學員除了年齡、學習經歷外,更有來自不同地區和軍兵種的差異,這就造成了學員在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學習中的興趣點等方面的差異。充分考慮不同學員的特點,了解學員在學習過程中所處的學習狀態,將學員學習特點與教員的教學結合起來,從而更有成效地培養學員的知識與能力。
文職教員還應在教學過程中培養自我反思意識。每堂課后主動檢查回顧,制作教學反饋問卷,加強與學員的溝通,從中獲得實時的教學效果反饋。通過錄像視頻、教學觀摩的形式進行教學反思,通過教學反思發現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進而提高教學水平,將知識更有效地傳授給學生,確保教學目標的完成。
3.結合自身專業,發展成為復合型人才
文職教員結合自身專業,發展成為復合型軍校教員,首先在知識結構上應該“專”與“博”相結合,這就需要文職教員不僅要在自身專業上下工夫,還要多了解世界軍事發展前沿。其次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復合型人才既要有寬廣的知識面,還要有知識和技術的綜合、重組、創造能力,能將多學科知識進行交叉、融合,并使其綜合發揮作用,從而形成創新型知識,以推進本專業實際問題的解決。
四 結束語
文職教員作為軍事院校的一股新生力量,為軍校帶來了新鮮血液與活力,在軍校教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提高文職教員的教學能力,需要不斷深入探討。切實培養文職教員,努力全面提升其綜合教學能力,使其成為軍事院校師資隊伍中一支優秀的骨干力量,對我軍的現代化建設、實現軍隊人才戰略工程,創建一流軍事院校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菊珊、馬建離.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與教學競賽[J].中國大學教學,2008(1):58~59
[2]胡春華、劉逢安.四總部聯合召開第十六次全軍院校會議部署院校和訓練機構調整改革任務[EB/OL].http://
www.mod.gov.cn/reports/201107/yxhy/2011-07/11/content_4
251026.htm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