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了桂林醫(yī)學院生藥學教研室在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教學中進行探索性(研究性)教學的實踐,并且介紹了進行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 探索性教學 本科生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2-0041-02
筆者所教授的課程主要是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藥用植物學涉及植物的外部形態(tài)和分類鑒定特征,而生藥學的主要內(nèi)容是對生藥進行真?zhèn)蝺?yōu)劣的鑒定。為了做好教學工作,筆者長期對藥用植物和生藥進行調(diào)查研究,通過查資料和對本地的藥用植物及生藥的種類、分布、常見的混淆品等進行了實地調(diào)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這對搞好教學工作有極大的幫助。本文筆者談談探索性(研究性)教學的點滴體會。
一 從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說起
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課程涉及的內(nèi)容繁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產(chǎn)生畏難情緒,尤其是以西醫(yī)為主的醫(yī)學院校,有學生認為學習中草藥知識沒有什么用。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種種誤區(qū),筆者用自己對藥用植物的研究、探索方法及體會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從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說起,如以中草藥美容、減肥、增強記憶、預防近視、防治感冒、治防凍瘡等話題作為開場白,并將與上述有關的新鮮植物帶進課堂,具體介紹每種藥的作用。這種做法從一開始就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個個都專心聽講,課后詢問中草藥治療的相關事宜。筆者因勢利導,向他們講述自己的實踐體會。
1.防治感冒
感冒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筆者患感冒后,就自己采藥進行中草藥治療。冬天感冒就用馬鞭草科的馬纓丹煮水喝;夏季感冒就用唇形科的薄荷、禾本科的香茅、忍冬科的金銀花等泡茶喝。學生紛紛效仿,經(jīng)過親自試用,感覺效果不錯,于是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并開始運用探索性(研究性)方法進行學習。
2.減肥
現(xiàn)代生活水平較高,人們攝入營養(yǎng)物質(zhì)過多,造成肥胖。如何讓減肥既健康又科學?筆者嘗試了一些中草藥減肥法。向?qū)W生推薦豆科的草決明,它有潤腸通便、清肝明目的作用,適量飲用,不但可清除腸道垃圾,還有保護視力的作用。筆者還告訴學生,自己開始時心急,使用了蓼科的大黃,效果很快且作用明顯,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依賴性,不吃大黃就便秘;而使用草決明,用量5~10克/次,將其炒黃,磨成粉,泡水喝,像喝咖啡一樣香。這個話題引起了許多學生的興趣,筆者就趁機介紹草決明、大黃的識別特征及蓼科、豆科的識別特征,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并對其化學成分和功效記得很牢固。
二 將探索性教學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1.抗菌草藥的篩選
筆者曾經(jīng)患有腳氣病,腳部紅腫潰爛,癢得難受;在外地學習期間,又染上了體癬。查閱中草藥治療皮膚病的大量資料,然后進行抗真菌中草藥篩選,并自己試用,療效好的中草藥就進行抗真菌試驗,從中篩選出幾種抗真菌效果不錯的中草藥,然后又進行抗真菌活性成分的篩選,從而找到了藍雪科植物白花丹,其抗真菌活性成分為白花丹醌,它對紅色毛癬菌等致病真菌的抑菌濃度為10-6克。學生聽到這些研究結(jié)果,感到中草藥用處很大。于是,筆者引導學生上網(wǎng)查前人研究過的抗真菌中草藥,其抗真菌活性成分分別是什么。還常常將生藥學教研室及我院一些老師的抗真菌研究情況和結(jié)果告訴學生,引起了學生,尤其是患有皮膚病的學生的極大關注。他們很想知道這些中草藥長什么樣,筆者就把從野外采來的新鮮植物標本在投影設備中放大展示,不但告訴學生這些藥用植物的識別特征,還因勢利導介紹其所在科的主要識別特征,進而談及化學成分、抗菌的有效成分及其主要功效。學生反應熱烈,教學效果很好。
2.常用中藥的真?zhèn)舞b別
筆者平時非常關注中藥真?zhèn)蝺?yōu)劣的鑒別,經(jīng)常到藥材公司、藥店、藥攤作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有可疑的藥物就拿來進行鑒別,并查閱文獻資料報道的常用中藥做假及摻假的相關內(nèi)容。經(jīng)過十幾年的潛心研究,基本摸清了桂林乃至廣西經(jīng)銷的中藥哪些種類有混淆品,一般用什么植物混充及摻假等。并將這些多年調(diào)查研究的結(jié)果在課堂上一一介紹給學生,使學生懂得中藥真?zhèn)蝺?yōu)劣鑒別的重要性及從中明白如何去鑒別中藥的真?zhèn)蝺?yōu)劣,從而較好地掌握了中藥的四大鑒定方法。如在紅花鑒別的實驗課堂上,一是水試,拿燒杯,加水,抓一把紅花投入水中,不久就會看到杯底有一層沙,水變成了金黃色,紅花不褪色。二是顯微鑒定,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大塊的似方晶樣的塊片,但比方晶塊大得多的沙子。三是用灰分測定的方法,檢查摻沙的程度,使學生了解中藥摻沙的鑒別方法。在講到各種相關的生藥的時候,筆者把自己調(diào)查研究所得資料穿插在教學過程中,如數(shù)家珍,還用學生買了假藥的事例警示大家謹防上當。如有個女生在桂林買了一棵人參,我就問她人參的產(chǎn)地和形態(tài)特征,引導她鑒定人參,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買的不是五加科的人參,而是馬齒莧科的錐花人參。這樣讓學生在研究中進行學習,不但知道實際工作中應如何進行中藥真?zhèn)蔚蔫b別,而且掌握了中藥的鑒別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我們還組織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深入藥材市場進行調(diào)查研究,用生藥學知識檢驗藥材市場出售的生藥。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可疑的藥,買回來研究,果然發(fā)現(xiàn)有假藥和摻假的藥,如王不留行不是正規(guī)的麥藍菜的種子,而是用桑科的霹靂冒充;用麥冬的根狀莖染黃冒充黃龍草……通過調(diào)查研究,使學生親眼看到藥材市場上出售的假藥,認識到生藥真?zhèn)舞b別的重要性,同時提高了生藥真?zhèn)舞b別的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將自己的研究及探索方法傳授給學生,結(jié)合生動的事例、適當?shù)谋扔鳌Ⅴr活的材料、彩色的畫面,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得到極大提高。課堂及課后學習氣氛十分濃厚,每節(jié)課學生都有問題,把我當成了百科醫(yī)生。每當問到劑量和配方之類問題,我就引導學生自己去查有關書籍,或上網(wǎng)查資料,讓他們帶著各自的問題去探索、研究;并將他們探索的結(jié)果,及時反饋給其他學生。例如,2003級藥學本科有個女生,咳嗽很長時間,輸液也不見好轉(zhuǎn)。她就問筆者有什么中草藥可以治。筆者就告訴她,藥用植物中有一種叫夜合的木蘭科植物,用其葉蒸冰糖,治療咳嗽及慢性咽喉炎效果很好。她試用后,很高興地告訴筆者,她的咳嗽很快就痊愈了。筆者把這個信息告訴學生們,得了咳嗽及慢性咽炎的學生,都嘗試吃夜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現(xiàn)在,學生體會到,中草藥與我們的生活、工作及研究息息相關。
三 結(jié)束語
輕實踐,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應用,不利于學生思維、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形成。因此探索性(研究性)教和學是讓教師和學生注重實踐,不但教師自身要探索和研究,而且要指導學生進行探索和研究。通過邊學習邊研究的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在實踐中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應用知識,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吳立人、王月珍、程利敏.深化生藥學課程建設內(nèi)涵的研究與實踐[J].長春醫(yī)學,2009(2):41~4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