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預算會計是現代會計的重要分支,獨立學院財會專業往往都開設有此課程,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課時不足、“填鴨式”的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學生理解不到位等問題。本文針對溫州大學甌江學院經管分院2007~2010級財務管理專業預算會計課程的教學過程,結合本人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和積累的經驗談談存在的相關問題,并提出了探討性的改進建議,以助于提高今后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預算會計 教學問題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2-0048-02
預算會計是獨立學院財會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預算會計是指以預算管理為中心的宏觀管理信息系統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監督中央與地方預算以及行政事業單位收支預算執行情況的會計。其目的是培養具有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專業知識的專門人才。預算會計作為與企業會計相對應的一個會計學分支,隨著財會專業學生就業面的擴大,尤其是近年來參加公務員考試學生的增加,今后學生就業不僅局限于企業中的會計崗位,還有可能到行政事業單位從事會計工作。然而預算會計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其教學方法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一 預算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開課時間不合理,課時量不足
在甌江學院,預算會計被列為專業選修課,開課時間安排在大三,共36學時。結合2007~2010級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情況,一方面,學生已經在大二學習過財務會計學,在大三再開始學習預算會計,學生往往會混淆企業會計的理論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理論,從而導致分不清會計科目、會計分錄胡亂編的狀態。另一方面,預算會計包括財政總預算、行政單位、事業單位會計,每種會計都有獨立的會計科目,要記住100多個會計科目并熟練掌握相關業務的會計處理,在課時量有限的情況下,并不是一件易事。
2.課堂教學缺乏靈活性,學生學習興趣不濃
由于預算會計包括三大主體會計,內容繁瑣,而理論課時僅36課時,教師為了完成教學計劃中的內容,課堂上大部分時間是在講授,很少有學生思考參與的機會,導致了“填鴨式”的教學。雖然教學過程中全面實施了多媒體教學,增強了課堂內容的直觀性和動態性,但也加快了課堂節奏,加大了課堂容量,超負荷的信息輸入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思考和學習興趣。
3.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脫節,實務操作缺乏
預算會計是一門動手能力要求很強的課程,需要相應的實踐環節,以便于將理論更好地加以應用。而近年來我院僅停留在理論教學階段,缺乏實際操作教學環節,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一方面,學生實踐環節安排缺位;另一方面,教師隊伍實踐經驗欠缺,這就造成了教學過程中的重理論輕實踐,影響了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4.學生對財政及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流轉過程不熟悉,理解不到位
甌江學院每年都會安排學生進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但學生去企業實踐的居多。由于學生接觸財政部門、行政事業單位的主動性和機會不大、不多,他們對財政及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流轉過程了解不多、體會較少,因而對相關知識理解起來也較為困難,導致對預算會計知識理解不到位。
二 改進建議
1.適當調整開課時間,補充課時量
在我國,習慣上將企業會計和預算會計并稱為兩大會計體系。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一樣,也是以會計學原理為基礎,也是以貨幣為主要的計量單位,對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進行連續、系統、完整的反映和監督。為了避免受先入為主思想的影響,可考慮將兩大體系的課程平行設置,都開設在大二,在邊學習兩大會計體系的同時,邊進行區別比較及匯總,這樣可以適當減少概念上的模糊和會計處理上的混淆。在學完預算會計的每個科目時,可適當歸納總結,將預算會計的三套會計科目與企業的區別開,同時將這三套會計科目之間的異同整理清楚,便于使用。
在課時方面,由于預算會計有三套獨立的會計科目,涉及的業務各有不同,要想熟記100多個會計科目并加以熟練運用,第一,可適當補充課時量,“以講為主、講練結合”,將三大主體會計的理論知識落實到細節,同時安排適量的習題課,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第二,如課時量難以擴充,可在制訂教學計劃時,適當考慮側重預算會計某方面內容的教學,如事業單位會計比較典型,理解了事業單位會計,對其他會計的了解也會相對輕松,在教學時可把精力集中于此,把知識點弄細、弄全、弄透,其他模塊只介紹基本思路、業務,這樣也可在有限的學時內學好該課程。
2.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比較教學法、討論教學法都是比較實用的。
比較教學法,可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并加深記憶。一方面,將所涉及的知識與企業會計相比較。如企業會計包括資產、負債、股東權益及收入、費用、利潤六大會計要素,而預算會計區別于企業會計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所以會計要素中沒有利潤這一要素。另一方面,將總預算、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進行內部比較。因為三大主體會計既有相似點,也有不同點,極易混淆,教學時應在會計要素、核算方法、報表等方面進行對比,讓學生在對比區別中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討論教學法,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學習興趣。教師在備課中根據教學大綱及培養目標,精心設計討論主題,然后將學生分組進行課堂討論,由組長將本組的結果匯報給教師,最后由教師給予講解與總結。這樣學生可以在自學、設疑、析疑、解疑中提高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可提高其學習興趣,又可拓展其知識面,達到學生自學與教師精講的默契配合。
在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的同時,結合本人近幾年的教學實況及經驗,還可通過制作精美的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課件中附有動畫、插圖、視頻、音頻等,把知識點連成“小人書”,吸引學生眼球,開拓學生思路。
3.開展模擬實驗,提高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
預算會計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學生只掌握理論方面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獨立學院的學生要想在畢業后適應社會的需要,不僅要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加強實踐教學,完善實驗、實訓教學環節,不但有利于消化知識點,增強教學應用性,而且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校可充分利用校內的財會實驗室進行預算會計的手工模擬記賬,如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明細賬及總賬、編制報表等,讓學生分擔不同角色,輪流實習每個會計崗位,或分擔三大主體會計的核算工作,使學生能使用真實或近乎真實的資料進行模擬操作,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4.建立實習基地,幫助學生熟悉財政及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流轉過程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預算會計各主體的資金流轉過程,可以考慮以本校財務處為依托,建立事業單位會計的實習基地,也可在溫州市的各級財政部門和行政單位建立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實習基地,開展校內校外的實習活動。也可組織學生到各級財政部門或行政事業單位參觀,請會計人員講解本單位發生的各項業務,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各單位的具體業務,也可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檢驗。在實習和檢驗的過程中積累實際經驗,為畢業后直接從事預算會計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克服因沒有工作經驗而造成的就業困難。
三 結束語
總之,獨立學院財會專業的預算會計課程只有將教、學、練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培養出具有扎實專業理論基礎、過硬實務操作技能的學生,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從而達到預算會計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姜東模.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教學的改進建議[J].財會教育,2011(4)
[2]劉曉東.預算會計課程教學改革[J].交通科技與經濟,2009(1):127~128
[3]許華.預算會計課程教學探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