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生體育社團系統自組織發展的前提是形成耗散結構,同時需要競爭與協同的雙重推動,以及學生主動性這一序參量的支配,才能走向有序的自組織發展方向。
【關鍵詞】研究生體育社團 自組織 協同 競爭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2-0076-02
一 理論簡介
哈肯的“協同學”從微觀的角度分析,提出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協同、整合、組織是系統最終實現有序發展的途徑。系統有序結構的形成,是在控制參量達到一定的臨界值后,系統內部各子系統之間通過非線性相互作用產生協同現象和相干效應,使得整個系統不斷遠離平衡態,也就是形成耗散結構的條件之一,這樣系統形成一定功能的自組織才出現的。①如我國的陰陽學認為:“世界的物質是由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下滋生、運動、變化和發展著的,物質世界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這是萬事萬物的基本存在形式,以及運動、變化、發展的規律。②同樣也包括研究生體育社團。
二 研究生體育社團系統中的協同與競爭
從哈肯的“協同學”來看,研究生體育社團(以下簡稱社團)系統有序結構的形成,是在社團的控制參量達到一定的臨界值后,社團系統內部各子系統(包括社團系統、學生系統等)之間通過非線性相互作用產生協同現象和相干效應,使得整個系統不斷遠離平衡態,使系統形成一定功能的自組織才出現的,而各子系統內部的有序結構形成則與子系統中各要素的非線性相關,包括社團系統的體育場館設施、專業體育指導、體育認知程度、性格差異等要素的非線性相關,③都是“協同學”視角下協同與競爭的所在,在社團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時,學生的主動性就會達到一定的臨界值,社團系統的各要素以及子系統之間,通過非線性相關產生協同和競爭效應,而不斷競爭協同正是系統的自組織發展過程,系統各要素之間,通過競爭相互溝通,一些存在共性的因素或子系統之間會自發地產生協同,完成“競爭→協同→更高層次的競爭……”的循環,通過各要素以及各子系統間的非線性相關,在漲落的作用下,④走向自組織。
三 研究生體育社團系統的不穩定性原理
哈肯的“協同學”認為,不穩定性在系統有序演化過程中具有積極的建設性作用,不穩定性在系統中不斷產生漲落,也將系統各要素非線性地聯系在一起。在社團系統中,由于不穩定性的存在,當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到某種程度或者臨界值時,舊的模式不能再維持,社團發展模式將不斷向系統的自組織模式的方向發展。因此,社團系統的演化過程從另一個角度可以看成是社團系統不穩定性的作用過程,通過漲落使舊結構瓦解,產生新結構的不斷交替過程,但這個過程需要外部環境不斷為系統提供負熵,讓系統形成耗散結構,使系統內各要素之間不斷產生競爭與協同的雙重推動力,不同學生的能力、知識、體育認知程度、性格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加上社團外部因素的連續變化,使得社團系統產生了不穩定性,提供了性質不同的新舊模式的演替推動力,只要保證這種不穩定性在可控制漲落的范圍內,競爭與協同的交替處于對社團系統有利的方向,使系統由低級向高級不斷演化。
四 研究生體育社團系統的序參量
在“協同學”中,不論什么系統,如果某個參量在系統演化過程匯總從無到有的變化,并且能夠指出新結構的形成,反映出新結構的有序程度,它就是序參量。那么,在社團系統的發展過程中,會形成不止一個序參量,各種因素在系統的演化過程中,相互之間同樣可能存在著競爭與協同,這些序參量只有一個或幾個以協同的模式優于其他序參量,在系統的發展中占主導地位。結合社團的發展過程,從社團的成立到活動的安排,主動性的高低決定了社團成立的目的和能夠起到的作用,決定了學生的體育態度,以及活動經費、體育場館設施、專業指導等因素在社團走向自組織發展是制約社團的形成耗散結構,決定了系統各要素以及子系統之間的競爭與協同是發揮積極推動作用還是消極阻礙作用,那么社團系統發展的長期起支配作用的序參量就是學生的主動性。
五 研究生體育社團系統協同與競爭的支配原理
在社團系統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變量,有快變量和慢變量,在系統演化中,快變量由于出現得快消失得也快,對演化的過程與結局起不到決定性作用,如活動經費、體育知識等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非線性相關作用之后,學生個體的體育技能、體育知識基本不存在差距,經費、場館設施不再制約社團活動的開展,而與之相對的慢變量如學生的主動性、體育態度、專業指導等,則是存在于社團系統演化的全過程,也就具備了較大的穩定性,更能影響社團系統的演化,并且隨著系統的發展而逐漸變化,也就決定了它對系統的演化的主導性作用。而序參量學生的主動性則是慢變量,在外部條件得到滿足后,將不斷占據主要地位,最終成為研究生體育社團系統的支配因素,社團系統也將按照序參量(學生的主動性)的“命令”來行動,社團的組織形式會以學生的自組織為主,這就是研究生體育社團系統協同與競爭的支配原理所在。
注 釋
①H·哈肯.信息與自組織(寧存政等譯)[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②褚宇帆.大學生傳統養生學精要[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5
③李云偉.高校研究生體育社團的自組織發展研究[D].河海大學,2009
④李云偉、張抒.基于耗散結構的研究生體育社團有序發展的研究[J].青年科學,2009(9)
參考文獻
[1]吳彤.自組織方法論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