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交換原理是通信工程專業重要的主干專業課程,已在各高校普遍開設多年。由于現代交換技術發展快速,而三本院校的學生基礎薄弱,因此在課程與教材內容的安排上與學生發展逐漸不相適應。本文通過對現代交換原理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現代交換原理 教學改革 工程應用 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2-0079-02
現代交換原理是通信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隨著我國3G網絡的蓬勃發展,程控交換知識的應用也愈顯重要。同時,隨著數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該課程涉及的知識也在不斷地更新、增長。本文通過分析三本院校現代交換原理課程教學的現狀,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補充應用案例、完善配套實驗課程、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系統等教學辦法。實踐證明,這些教改措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三本院校現代交換原理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 三本院校現代交換原理教學現狀
1.教學資料不匹配
近年來,以三本學生為培養對象的高校已具有相當發展規模,但在使用教材上卻多套用一本、二本院校的教材。不少教材理論性強,內容蒼白,語言敘述方式長篇累牘,人為地加大了三本院校學生的學習難度,并且由于知識更新較慢,更缺少具體的、直觀的實際應用范例,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
2.教學方法生硬
現階段大部分三本院校的交換原理課程仍采用以課本為主的理論講解形式。許多教師只是簡單地把一本、二本院校的教學大綱進行刪減,就作為對三本院校學生的要求,沒有體現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特點。“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尤其不適合學習基礎和積極性都與重點院校相去甚遠的三本學生。學生們普遍反映信令部分太枯燥,軟件部分太抽象,核心網絡太遙遠,交換原理又太復雜……
而一度被熱炒的“討論式”教學方法,由于三本院校條件有限,多為大班授課,不便實施和管理;加之學生基礎薄弱,往往冷場、跑題,效率不高、效果欠佳。撰寫小論文的方式,也隨著各種論文下載網站的建立,“方便”了一些自覺性較差的同學,使論文抄襲現象比考試作弊現象更為普遍。
3.實踐環節欠缺
許多三本院校條件有限,實驗課程較少,幾乎沒有參觀和實習的機會,導致學生的理論知識建立在空中樓閣之上,學習效果自然不佳。而即使具有一定實驗條件的學校,也存在著以驗證實驗為主的弊端,對實驗內容的擴展不夠。大部分同學按部就班地做完各個操作后,就完成了實驗。不少后進生甚至直接拷貝別人的代碼,就可得到正確的實驗結果。缺乏對自主性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二 教學改革措施
針對上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教學思路,改進原有的教學模式,配套豐富的教學實踐環節,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改革的目的。
1.依靠任課老師的精心備課,補教材之不足
由于時下普遍缺乏針對三本院校的配套教學指導文件和教材,這就需要教師精心收集補充資料,借助多媒體教學輔助系統的優勢,為學生填補上教材所欠缺的生動性和時效性。例如:分析交換機硬件結構及工作狀態時,可利用Multisim軟件來仿真,具體又形象;講解抽象理論知識時,可借助Flash動畫來演繹,直觀又生動。介紹交換機市場的發展時,可為學生推薦一些優質的有關通信市場分析的書籍和期刊報紙,如《通信產業報》、《通信信息報》的相關文章。解說實際應用時,還可播放多媒體影像,讓學生感同身受。
2.完善專業實驗平臺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建立了通信實訓平臺,采用了具備國內先進水平,在國內乃至世界范圍內業界市場中占有率極高的華為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根據通信專業畢業學生常見的就業趨向,例如CC08系列設備的開局、維護及系統版本升級等工作,在本實驗課的具體教學過程中,與設備供應方緊密合作,引入工程案例,模擬開局現場數據配置,故障案例分析等實驗,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廣泛開展補充講座
除了邀請知名專家學者以外,我們建議應該多提供一些學生與就業的前輩以及師兄們的交流機會。多邀請各大小公司的基層工作人員,以及歷屆校友,開展廣泛的座談會、交流會。其講座內容無需多么高深、前沿,只需談談他們自己真實的日常工作情況,讓學生們依稀看到自己的未來,了解行業動態。不僅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們明確奮斗方向,還能夠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到各門課程的重要性,真實感受到學以致用的方式。
4.拓展綜合應用能力,聯系其他相關課程
在傳統授課方式中,各門課程的知識相對獨立,加之三本院校學生自身的拓展能力較差,導致知識結構不連貫、不靈活的弊端。因而,加強交換原理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系,是教師的又一任務。例如:講到交換機硬件部分,可聯系單片機原理與應用一課,提出基于單片機的小型程控交換機控制系統;講解音頻信號的產生時,可聯系EDA技術一課,用CPLD器件來產生各種信號音;雙音多頻信號一章,可聯系DSP原理與應用,討論基于DSP實現雙音多頻在遠程控制中、家電控制系統中、信號檢測中的應用等。只有加強課程間的融會貫通,讓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5.建立有效的考核方式
在學習效果的考核方式上,針對三本院校學生的自制力欠缺和不足的實際,應加大對學生的監督和管理力度,不能照搬重點大學的自由學習模式。加大必要的考勤、抽問、練習、小組成員相互督促等措施的密度。
對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項目,不是簡單的刪減,或者放任學生課后自由選作。因為三本學生往往對不考核的內容,不加重視,甚至直接忽略。此時,可以對驗收方式進行靈活的改革,例如要求所有的學生,都經歷資料收集的過程,構思詳細的思路,而具體實現部分則可以放在開放性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中去,讓部分感興趣的同學再繼續深入。同時將學生合理分組,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通過及時的成果展示,來加強學生自信心的建立。
三 結束語
通過對三本院校現代交換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積極探索,我們提出了正視不足、對癥下藥、發揚優勢、聚合資源、構架平臺、精心謀劃專業發展的教學模式。經過多年的實踐積累,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不僅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加強了學生的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糜正琨.交換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江沸菠、董莉.程控交換教學中引入大型程控交換機的探討[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8(5):24~25
[3]宋萬杰、羅豐、吳順軍.CPLD技術及其應用[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
[4]李國彪.用廉價DSP實現程控交換機中的多頻互控[J].電子工程師,2005(6)
[5]羅松江、劉云、劉傳菊.《程控交換原理》課程教學探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0(15):23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