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游戲在教育中的作用,西方教育學者們有過廣泛的探討。皮亞杰認為:“游戲是學習新的復雜個體和事物的方法,是鞏固和擴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維和行動相結合的方法。”從兒童好玩、好動的特征來看,音樂游戲是唱游教學中重要的一個部分。兒童在伴隨音樂進行活動的過程中,表現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喚起好奇心與聯想,從中學到一定音樂知識。它是受到學生普遍歡迎和喜愛的一種綜合性活動。
一 小學音樂教育目前的狀況
當前,中小學音樂課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在我國已有百年的歷史。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研究起步較晚,但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音樂課堂教學是藝術教育的主要渠道。教育必須多一點輕松,多一份愉快。因此,應對教育進行改革,有所創新,使師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既缺乏生動的形象,更失去了音樂的情感性和審美意義。以往的小學音樂課都是以每周兩節的教學形式完成,學生在課后因缺少必要的資料,很少能有真正的享受音樂和探索音樂的機會,更不用說真正的欣賞音樂了。音樂課教學沒有讓孩子們陶醉到音樂中。很多老師往往只會強調紀律,而不是強調音樂。這是非常糟糕的。音樂課應該讓學生放松心情,盡情享受。
二 游戲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音樂是藝術的皇冠。如何使學生在音樂中得到陶冶和提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而游戲則是調動學習興趣的最有效手段。只有游戲才使人成為完全的人,使人的雙重天性得以發揮。美國當代教育家卡拉博士科恩認為,孩子是蹦蹦跳跳的從實踐生活中進入音樂世界的。這表明趣味動感的游戲活動在音樂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對于兒童來說,一切現實活動都帶有游戲的成分,而一切游戲又源于現實的生活。同時還可以在游戲中培養孩子們的創新與合作團結的精神,讓孩子們玩得開心,學得開心。
小學音樂教育大綱規定,小學低年級音樂課要設有唱游內容。唱游包括律動、歌表、音樂游戲和集體舞等。從兒童好玩、好動的特征來看,音樂游戲是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但在實際的音樂教育中,音樂游戲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小學生往往有著強烈的表現欲望,希望老師和同學都能看到自己的一技之長,而且音樂本身就有愉悅性、互動性、競賽性。音樂游戲是兒童發展音樂能力的一種游戲活動,可以喚起兒童的好奇心和聯想。因此在音樂教育中巧妙地設計音樂游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樂游戲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意義:(1)具有其他方式不能比擬的生動性。它把枯燥的知識變成了富有趣味的游戲,也滿足了學生的好強心,充分體現了愉悅教學。(2)游戲在教學中實現了學生的主導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不再被動地去聽課,它讓每個兒童都積極地參與到音樂創造中去。
德國的音樂教育家奧爾夫主張兒童音樂教育應該從孩子的游戲生活開始,應該就地取材,用最自然的方式表現自我,讓孩子們抒發情感、發揮想象,滿足其好玩、好動的性格。日本教育家鈴木認為兒童的心理特點是“玩”。把游戲引進課堂,讓兒童感覺到音樂課是最有趣的,上了還想上。以兒童日常生活和對周圍世界的體驗為依據,創造出一些兒童喜愛并能感受的音樂。所以,音樂教師一定要活躍,要能帶動課堂氣氛,讓孩子們愛上音樂課,進而愛上音樂,了解音樂。因此,老師要加強自身的素質,把握好課堂和孩子們的內心世界。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個性化的藝術活動。音樂是音樂游戲的靈魂,音樂游戲只是學習音樂的手段。音樂游戲必須伴隨音樂,才能實現音樂的教育目的。所以音樂游戲的最大特點就是其音樂性。讓兒童在游戲中學習、感受音樂的流動和旋律的律動、節奏的跳躍、音色的變化等。
我認為小學音樂游戲可歸納為:節奏訓練游戲、音準訓練游戲、培養音樂訓練游戲、訓練動作與音樂的協調游戲、識譜游戲等。我們在音樂課的教學中都可以將節奏或音準等知識點的教學,轉換為一種游戲的形式,這樣不僅學起來更容易有趣,也可以使同學們愛上音樂。
三 游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生動性
游戲可以將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就像是將枯燥的知識裝飾了一樣。讓課堂豐富多彩,生動形象。這些就是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作用。
如在教唱《走呀走》這一課時,讓孩子們掌握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速度來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慢速所表現的是老爺爺的音樂形象;中速所表現的是解放軍的音樂形象;快速則表現的是小朋友的音樂形象。熟悉歌曲后,再讓孩子們進行音樂游戲,讓孩子們跟著歌曲中不同的音樂節奏學一學不同的人物走路。他們會把聽到的音樂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至此,本課的教學目的已經達到。但我又進一步追問:“慢速的音樂就必須一定是老爺爺的形象嗎?”馬上就有孩子否定,并隨慢速的音樂學小朋友背著沉重的東西時走路的樣子。對此我給予了肯定,并表示這種能大膽提出與眾不同的看法是很可貴的。同一種音樂在不同的環境下可以表達不同的事物。我要求其他小朋友也來學一學。立即,課堂沸騰了,所有的奇思妙想展現于眼前。我都一一加以評定。
在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音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手段,隨時了解孩子們的思想動向。跟著時代走,跟著科技走。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對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音樂教師應拓寬視野,豐富知識,敢于創新、實踐,以創設出更好的音樂課堂。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