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從基于學情,凸顯教學主題;體現生活,注重知識復現;關注情感,發展學生個性三方面,具體探討文本再構在小學英語對話語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關鍵詞】以學定教 對話教學 文本再構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2-0124-01
一 課堂教學現狀
1.生活經歷匱乏,影響學習興趣
農村小學生和城里的孩子相比,他們接觸外界的機會很少,對于新鮮事物的認識也不如城里孩子普遍。而英語教材中的對話場景、內容對于他們更是十分陌生,因而會對課本內容缺乏興趣。
2.教學手段單一,學生興趣索然
原有教材中的對話內容比較簡單,一些教師往往會讓學生進行反復的朗讀訓練。在枯燥無味的朗讀要求下,難免會讓對話失去了原有的趣味和吸引力。而且學生對這一話題的表達比較單一,容易使課堂教學拖沓沉悶,讓學生興趣索然。
二 文本再構,為課堂增效
筆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分析和探討,嘗試了以下幾種方式,改善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現狀。
1.基于文本,詞匯再構——板書設計多樣化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任何新知的產生都源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或以原有知識為基礎。因此,教師要盡量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和學習場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使知識的生成和擴展。
PEP Book 2 Unit 3 How many…? A Let’s talk一課中,對話內容:“Look,Amy! I have a new kite. Oh,it’s beautiful. Let’s fly it! OK. How many kites can you see? 1,2,3…I can see 12.”教這節課時,剛好是春天,到處都是“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鴦”的場景。課堂上教師在黑板上畫上一位手牽風箏的少年和一只大蝴蝶等相應的春天景色。在蝴蝶的翅膀上寫上本課時對話的關鍵句型“Look,I have a new kite. Oh,it’s________. How many kites can you see? I can see________”。
巧妙的板書設計既引發了學生的新鮮感,加強其對于語篇的關注,從而突破重難點,也符合了新課程提倡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教學原則。隨著教學步驟的推進,內容逐漸豐富起來,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既學習了文本本身,又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教室里春意盎然。
2.升華情感,內涵再構——有效材料繪本化
我為家中幼女購買繪本時,無意中查閱到一本名為《小豬變形記》的繪本。該繪本的梗概如下:一只小豬突然百無聊賴,就想體驗別的動物的生活。它滿腦子奇異的想象,用各種辦法模仿長頸鹿、斑馬、袋鼠、鸚鵡等動物,最終找到了真正屬于豬的樂趣,努力做回自己。
這可以看作是一堂描述外貌和表達情緒的對話課。涉及的PEP教材內容有:PEP Book 2 Unit 6 At the Zoo對話“Come on,children. Look at the elephant. Wow! It’s so big! Look! It has a long nose and a short tail.”
在設計時,我截取了繪本中的部分內容,通過繪本教學的關鍵句型“Look at the pig. It has....How is he feel? He is bored/sad/angry/happy/excited/tired. What’s the matter? He has a...”讓學生跟隨著小豬,從模仿失敗,到最終尋回屬于自己的快樂,期間不斷變化著各種造型,妙趣橫生,學生情緒隨之不斷起伏變化。
如:當小豬從高蹺上摔下時,學生們會用到Part A的句型What’s the matter? Oops! His leg hurts. He has broken arms. See the doctor and stay in bed for a few days. He will feel better soon.
由此可知,英文繪本具備了豐富的信息和題材,且其可預測性的內容和重復的語句可增加學生英語對話的自信心。閱讀英文繪本之后,學生較愿意用英文發表他們的感想,比起機械式的句型,練習更有助其英語口語能力的提升。
三 結束語
小學英語的文本再構實施過程體現了以學定教的理念,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多方位關注教材:分析PEP教材,進行恰當的聯系,為教材中的話題創編合理的故事情境,讓自己的教學多些新鮮的創意,多點值得學生回味的內容,點燃孩子們思維的火花。
參考文獻
[1]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榮芳.多媒體與英語教學[J].素質教育論壇,2008(8)
[3]陳琳、王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