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教學將寓教于樂的理念滲入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之中,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 提高 教學效果 學生學習 主動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2-0143-01
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是讓學生掌握更多基本操作技能,但更重要的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如何將寓教于樂的理念滲入信息技術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之中,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高效,學生愿學、樂學,在自主設計個性化作品的過程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得到全面提高,是筆者孜孜以求的目標。
一 將寓教于樂的理念滲入教學內容中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課堂如果一味講解書面知識會使學生感覺枯燥無味,使教學內容與實際脫節,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如果一味講解應用步驟,就會使學生不知道所學科目的意義。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嘗試以下兩個途徑。
1.在教學內容中滲入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前沿及最新熱點
信息技術今天飛速發展給信息技術教師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身為一名信息技術老師,更需帶著發展的眼光不斷自學,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勝任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帶給學生真正需要的東西,學生才會樂學。
2.在軟件教學中,迎合學生的興趣選擇案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探索、實踐和創新,并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非常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中的作用。如在學習PhotoShop時,為使學生能從更高層次理解其功能,啟發學生創新,我迎合學生喜歡藝術化處理自己相片的心理,提供美化修飾好的樣例。學生們看完樣例后躍躍欲試。我感到火候到了,就給他們布置了一個有趣的任務:“美麗/帥氣的我”,讓他們自由想象,進行PS處理,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也理解掌握知識。學生在具體的實例中學到了本領、獲得了正能量。這種教學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 寓教于樂的方法
孩子的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方式:求知、求新、求美、求樂。這啟發我們寓教育于快樂之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快樂成長。作為一線教師,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總結了一些較實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1.比喻說明法
信息課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基礎理論知識,對于學生來說較枯燥乏味、難以接受。如果在講課時適當地運用比喻,使講解通俗易懂,就會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將計算機工作過程類比為人類大腦處理信息的過程;將系統軟件類比成供應用軟件表演各種節目的舞臺;用英語語法理解C語言程序等。這樣,學生就很輕松地掌握了這門課的學習方法。
2.情境創設法
一曲關于旅行的背景音樂,一段雅致的文字:要么旅行,要么讀書,身體和心靈,必須有一個在路上;一組名為“秋之物語”的圖片,一句心底的話:同學們,讓我們踏秋而歌,出發去旅行。而后暢想我們與同伴成為一群攝影愛好者、驢友等自己喜歡的角色去旅行3~5天。這樣學生分組開始快樂地規劃起了自己的旅游。此情此情讓我讀懂的是:這節課我已成功了一半。在創設情境時,我的情感色彩、激情,引發了學生內心的情感反應,從而激發學生創作的主動性。
3.表揚激勵法
適當的表揚鼓勵可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增強其自信心和上進心。設定多層次的任務,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每當有好的作品完成,我就利用軟件展示給全班同學,同時加以表揚鼓勵。這不僅會激發被表揚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讓學生發現別人的優點,相互學習的過程。
4.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法,就是使教學目標通過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的完成來實現。如在教學“獲取網絡信息的策略和技巧”一節時,讓四組學生競賽,怎樣能最快找到最全面的搜索結果。在巡視中我發現,很多同學由于關鍵詞太籠統或不夠準確而束手無策了,只有極少數同學不斷嘗試改變關鍵詞直至成功。于是我選擇有代表性的失敗案例和成功案例,讓學生講體驗感受。最終,使學生用自己的經驗教訓總結出了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這樣整個教學過程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印象深刻。學生進入主體角色,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
5.嘗試讓學生做小老師
由于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面差異大,一部分學生能學懂的問題,部分學生還會遇到困難。讓已掌握的學生當老師講解,或我和他們一起再去“一對一”指導需要幫助的學生,這是一種鍛煉與肯定。整個課堂氣氛變得更活躍。其樂融融!
6.作品“沙龍”
以我校的科技月、藝術節為契機,鼓勵學生創作自己的作品。帶領學生共同欣賞保存在展覽館的樣例,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與學生交流,豐富教學內容,尋求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進,實現教與學的共同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仍需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體會到計算機技術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的重要作用,使信息技術課堂充滿了學習的樂趣、探索的樂趣和享受成功的樂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于“樂”的境地中,使教師享受“師逸而功倍”的成果。寓教于樂,何樂而不為?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