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美術教師對小學生進行美術的啟蒙教育,引導學生更好地完善自我。作為小學美術教師要以積極的姿態,讓學生情感激發、建立自信、體驗成功,精心打造美術課堂教學,真正煥發出“美”的氣息。
【關鍵詞】美術課堂 人性美 人格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2-0147-01
美國著名的藝術教學學者艾納斯主張:藝術教育是以健全人格的養成為目標,兼具兒童理性的認知活動與感性的創造活動。英國學者也普遍認為:美術課是最吸引人的教育活動,美術本身具有永遠追求不完的品質。一個優秀的兒童美術教育者,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知識的一面,同時也要關注他們情感心理的一面。只有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才能讓學生全方位發展。
作為小學美術教師更要以積極的姿態,精心打造美術課堂教學,真正煥發出“美”的氣息。如何在美術課堂上去展現“美”呢?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 真情流露“美”
要想讓美術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而有效,首先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有一種表現的渴望,有一種想畫的沖動。具體做法如下:
1.展示學生優秀的美術作品,激發創造意識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收集許多優秀的學生作品來激勵學生。如在教學蘇教版《夢中的我》時,教師用課件展示了一幅幅同齡孩子的畫作,有去宇宙探索的畫面,有爬云梯去星空摘月亮的畫面…… 這些美術作品,雖不是十分完美的藝術品,然而在同齡學生的眼里,這就是美,美的感受會使他們從心底萌發出試一試的念頭,甚至有想超越的渴望。
2.創設優美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作畫興趣
美術的內容在身邊隨處可見,我們可以采用學生講自己的故事、實物投影或用電教手段烘托氣氛,創設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創作激情。此外,安排有創意的作業,有意識地多鼓勵、表揚,也是使他們學習興趣濃厚并能長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二 自信表現“美”
對學生來說,美術創作有一定的難度。傳統的以臨摹為主的教學方式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創作中勇于表現自我,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種成功。因此,教師要設法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增強他們創作的勇氣與自信心。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索,培養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的精神。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發揮成功的激勵作用。
1.提倡標新立異,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學生創作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引導每個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經常與學生互動,及時了解他們的構思。如有一學生在創作“全家一起早鍛煉”這幅畫時,突然在她媽媽的頭頂上畫了一個扁扁的圓,美術教師覺得破壞了畫面的效果,于是輕輕問她為什么這樣畫,這位學生不慌不忙地說:“我畫的是餡餅,人們不是說天上會掉餡餅嗎?我媽媽整天幻想著天上能掉餡餅呢!”這是一個多么好的創意啊!
老師評價作品時,盡量地在學生作品中找閃光點加以表揚,使他們獲得成功感。切不可用成人的眼光去評判畫的優劣,以免使學生在心里留下陰影,形成繪畫障礙。
2.掌握必要技法,強調繪畫的基礎知識
在繪畫的過程中,決不能盲目放任學生自由表現,使他們的繪畫技巧停滯不前。教師要講授必要的技法,如畫面的安排、人物的動作、物品的特征表現和各種技法的嘗試等,這些美術基礎造型知識是不可忽視的。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體會到創造成功的快樂,而且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從而大膽去畫,勇于表現自我。
三 體驗成功“美”
在繪畫活動中,學生只是表現出想畫、敢畫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些還不是創作的最終目的。教師要正確引導、幫助他們實現創作的成功。
1.積累視覺的底蘊
觀察在繪畫中極為重要,沒有它作為畫畫的基礎,就談不上藝術的表現。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作為觀察對象。
2.啟發想象的構想
善于想象是學生的天性。教學中,教師要常常提出問題并給學生思考想象的空間,啟發加強想象的豐富性,集中想象的方向性;如在教學《機器人伙伴》時,如果讓學生直接畫機器人,學生們都覺得無從下手。于是教師可以提問:“你們知道機器人都是誰發明的嗎?”學生答:“機器人設計師。”教師可以鼓勵他們“你們都是未來的機器人設計師!不信你看,老師也能設計出各種千奇百怪的機器人。”并及時示范,學生們豁然開朗,思維的閘門被打開。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用形象的語言描述,激發他們的想象;或用可視的形象資料及聯系學習、生活中的具體活動進行直觀式的啟發,幫助他們拓寬思路,提高畫面的生動程度。
一堂真正能散發出“美”的美術課就像是一首清新的詩、一支悠揚的歌、一場扣人心弦的交響樂。總而言之,美術教師要不斷地總結經驗,優選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精心打造的“人性美”的課堂上想畫、敢畫、會畫,保持天真、質樸、充滿趣味想象的藝術風格,以此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