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課堂教學也必須不斷向前推進?,F在我們小學課堂里的學生們,都是新世紀出生的獨生子女,在優越的環境下成長。在家長的精心教育下有著比以往學生更好的基礎,同樣他們擁有更強的個性,往往不愿接受單一的教育方式。因此,再用以往單向的由教師向學生傳播知識的這種“注入式”的教學方式肯定無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師只關注自己如何教,把知識單純地灌輸給學生,必然無法得到學生的共鳴,甚至遭到學生的排斥,自然無法取得滿意的效果。所以,現今的小學教育,必須以學生為本,充分利用現在學生更強的好奇心和更強的好動性,通過語言和情感的溝通,讓學生發揮主動性,主動去探索和學習知識。教師再通過引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知識,摒棄一些不需要的或錯誤的知識。由此可見,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教學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做到了教學互動,學生才能主動地學習教師教授的知識,而教師也才能高效地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才能做到并做好教學互動呢?在教學實踐中本人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 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加入
備課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基礎,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依據。要做好教學互動,首先在寫教案的時候,就需要思考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哪些知識點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而哪些知識點學生容易跑題,又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回到原來的課堂范圍中。教師要刻苦鉆研,努力吸收新的知識和信息,并融會貫通于自己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在教學設計中針對學生的不同回答預備多種方案,充分作好彈性化準備。同時在教案中也要更多地為學生提供思考和提問的時間與空間,這樣學生才能緊跟教師的步伐,并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
二 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自信
在數學教學中不乏有些枯燥的、乏味的知識點需要學生掌握,學生對這些知識缺少興趣,往往不能按照老師的引導和設想來學習。這時,就需要教師靈活地運用自己的經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梢岳靡恍┬缕娴膱D片或課件,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或共鳴。如在小學二年級“帶余除法”知識教授中,原本毫無生趣的知識點,我通過課件來展現情景和描述“聯歡會上掛的彩燈,按紅、黃、藍、綠的順序排列,一共34個,最后一個燈是什么顏色?有誰知道?”學生遲疑,老師卻說出了那盞燈的顏色,之后再讓多個學生隨機換掉燈的總數,老師每次都能很快說出那盞燈的顏色,并用計算機圖片驗證,通過“余數的妙用”,使學生對老師這么神奇的反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好奇心,使學生急切想學好“帶余數除法”,這樣教學互動能順利地實施。同時,在發現學生遇到一些難題或者犯一些錯誤又或者天生膽小、沒自信時,教師要學會多鼓勵學生,利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往正確答案的方向靠近??梢?,多用積極的教學手段,學生就不會因為缺乏自信而不愿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要用自己的熱情來感染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信任和理解。這樣學生就會充滿自信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三 利用生活經驗,創設情景教學
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且讓他們自信地學習,往往就需要利用實際生活中的簡單例子來說明教學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學會利用生活經驗,形成“生活經驗教材化,教材理論實踐化”的教學策略。要學會深入淺出地創造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如在“人民幣的認識和兌換”教學過程中,摒棄以往只在書面上抽象而機械地寫價格或兌換,而是教師在課前準備一些仿真人民幣的學具,組織每位學生課前準備一些銷售物品并標好價格,在班級中創設仿真購物情境。在遇到實際困難時,提煉出有共性、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再進行有效指導,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教學問題,也能大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探索知識。這樣學生自然就愿意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也達到了課堂教學互動,并傳遞知識的課堂效果。
四 對課堂教學進行自我反思
每堂課結束后,結合教案對課堂教學進行自我反思。哪些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哪些又充分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和響應,獲得了很好的反饋。教師應該總結課堂成果,完善正確的、學生喜歡的內容,修改沒有達到效果的片斷,思考如何改進。這樣教師的教學經驗才會越來越豐富,同時學生也會越來越適應教師的教學方式。
五 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除了在實踐課堂中不斷提高和改善自己,同時也要加強理論學習。教師要多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學理論,并自覺地運用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要運用教學理論來思考學生的心理狀態,學會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拓展自己的教學觀念,并結合教材和生活實際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教學互動是讓教師和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而只有教師和學生充分互動起來,才能讓學生在一節課中有最大收獲。與此同時,教師不僅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能從學生身上得到新的啟發。作為教師,我們應把“教學互動”作為重點課題加以研究,付諸實踐,才會培養出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的學生,真正實現教學中的提高和發展,實現素質教育。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