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面對中職生的數學教學現狀,本文提出在轉換教育觀念的同時,采取一系列適合中職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以全面提高數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 數學 教學 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2-0170-01
中職數學是中職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為學生的專業課學習和今后從事專業工作提供知識基礎。目前中職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弱,學習習慣相對較差,對數學不感興趣,處于一種應付的狀態。部分數學老師感覺學生的學習狀況越來越差,沒有教學積極性。學生學無所獲,教師教無所得,嚴重影響職業教育的發展。筆者認為通過以下幾種方法可以改變目前的現狀,提高教學效果。
一 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職高教師首先要轉變現有的、落后的教育觀念。不能戴著有色鏡來看待學生,特別是在面對自尊受損,缺乏自信的學生時,更不能對他們表示失望,甚至完全失去教育的信心,陶行知曾說:“讓我們記住: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嘲笑中有愛迪生。”教師要改變自己的學生觀,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把學生當成學生的同時也當成一個朋友,當做與自己平等的人,尊重他們的人格,以及在學習方面的思考。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教好書,更要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
二 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
第一,因材施教,實行“雙分”教學。所謂“雙分”教學,即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是針對不同數學基礎和學習目標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的一種有效方式。
第二,采用“直觀性”的教學原則。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實物、模型、語言的形象描述,使學生對要學習的實物形成清晰的表象,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如集合的教學不能以純數學對象(數、式、形)為元素而增加其抽象性,應多列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為元素的集合例子;函數教學中切忌讓學生死記硬背,可以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利用形象、生動的圖像幫助學生理解函數概念和性質;立體幾何應多讓學生自己動手,對實際模型進行觀察,借助實物和模型突出圖形特點等。
三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習慣是經過反復練習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行為特征,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為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而形成的一種學習上的自動傾向性。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包括制訂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和系統小結等幾個方面。
四 注重初中與職高數學教學的銜接
初中與職高數學教材內容有許多知識需要做好銜接工作,如命題;函數的概念;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任意角的三角函數與銳角的三角函數;立體幾何中,線線、線面、面面平行和垂直與平面幾何中的線線平行和垂直;二面角和平面幾何中的角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內容,有的是初中的舊知識。因此在教學中不但要注意對初中有關知識的復習,而且更應注意講清新舊知識的區別與聯系,適時滲透轉化和類比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溫故知新。剛開始要適當放慢教學進度,通過聯想對比,回顧初中知識,明確概念的內在聯系、知識的銜接,使學習逐步深入,適應職高數學教學的節奏。如立體幾何教學聯想回顧平面幾何知識,可以將平面幾何與立體幾何中關于“垂直”、“平行”的概念相對比,通過分析它們的異同,加深學生對立體幾何概念的理解。“函數”教學可以將初中關于“函數的定義”與高中關于“函數的定義”相對比,使學生掌握前者重在“變量的依賴關系”,后者則是集合的觀點,區別它們在形式上的不同與本質上的聯系,認識高中階段函數定義的嚴謹性,使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愉快地接受新知識。
五 加強校本教材的建設
職校的教材雖進行了一些改革調整,但還是缺少實用性和應用性,偏離了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脫離了專業的實際需要,脫離了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目標。教師可以對數學教材進行靈活處理:在主體內容保持不變、不影響數學知識系統性的前提下,根據不同專業做必要的順序調整或做內容增補,使之與專業課很好地銜接。如商務、會計專業。基礎數學課是學習一年,可以先學習集合與數理邏輯用語,為學生正確使用數學語言打好基礎。然后學習函數,在學習二次函數的基礎上,講解幾個重要的初等函數,如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及三角函數等。接著學習數列、數學歸納法。最后補充一些“概率與統計”知識。這樣通過對數學教材的靈活處理,制定不同專業的大綱,自編教材或講義,滿足不同專業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讓每位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春奇.中職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1(12)
[2]黃珍.對中職學校數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3)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