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針對目前高校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提高學生素質的途徑,并以課堂為平臺,推行綜合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不僅包括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同時也包括教師自身修養和業務素質的提高。提高學生素質,首先要教育學生先做人、后學業,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課堂 素質教育 學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1-0003-02
隨著我國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高校的軟件、硬件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為學生的成才創造了良好氛圍。但就目前的情況看,高校學風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學習紀律散漫,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興趣淡薄,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對學習、生活缺乏自信,缺少拼搏精神和領導意識。這與中央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相悖。
素質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礎上,經過后天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由知識內化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心理素質。從高等教育的角度來看,人才素質包括四個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
大力推進文化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要把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 推進素質教育,必須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1.高校應重視和鼓勵對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
由于面臨評職稱、科研考核等壓力,目前大學中很多教師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而忽視了本科生的課堂教學。盡管教育部一再強調教授、副教授下課堂為本科生授課,但由于種種原因,效果一直不理想。加上近年許多學校的擴大招生規模,新進教師不經培訓直接進課堂執教的大有人在,這種狀況很難保證高水平的教學質量,更談不上素質教育。要在高校中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教師自身修養和業務素質的不斷提高是基本保證。因此,首先學校應重視對高素質教師的培養,大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學校而言,應重視和鼓勵教師在教學上的投入。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對老師而言,應在抓科研的同時,不放松教學質量的提升,把生產與科研中的進展和成果與課堂知識聯系起來,以科研促進教學。
2.高校教師必須重視課堂教學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專業課教師更應重視課堂教學。專業課教師應以課堂為主陣地,大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占用時間最多、內容最多、涉及面最廣的素質教育主陣地,把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日常的課堂教學相結合,將素質教育的理念貫穿于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和教學環境等各個環節中,營造和諧、人性化的課堂氛圍。
3.提高教學質量,重視教學團隊的建設
要通過創建教學團隊,研究和改革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開展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和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改革,促進教學研討、教學經驗交流。充分發揮教研室在開展教學討論、交流教學經驗、研究教學改革中的作用。
二 以課堂教學為平臺,在專業課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
1.課堂教學中紀律性的管理
針對學生不珍惜大學時光,隨意遲到、逃課,上課不認真聽講等現象,教師應從內因、外因兩方面入手,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強化學習動力。樹立為實現自身人生價值而奮斗的責任與信心。在課堂中,教師應加強考勤管理。大學課堂往往學生人數較多,全部查考勤會占用較多時間。因此,教師應重點關注曾經缺勤的、不交作業的學生,及時發現其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及管理。
培養大學生的紀律性,任課教師就要從一點一滴管起。隨著手機的普及,大學生擁有手機是極為普遍的現象。手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大量的“手機族”、“低頭族”,從上課前的教室巡視中可發現,上課前幾分鐘,不少學生還在玩手機。使上課時學生不能及時把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以致跟不上課程進度。這時任課教師不能放任學生不管,應及時給予批評指正。對此我通常讓學生自己復習上節課所講的知識,以便在上課時回答老師的提問,也可加深記憶。
2.課堂教學中心理素質的培養
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加上目前生活成本、教育成本的提高,就業形勢不樂觀以及人際交往、戀愛失意等多方面的原因,不同學生有不同的壓力,表現在學習上,往往造成精力分散、情緒低落,不能專心投入到學習中去。浪費了大學美好的時光。有些學生不善于溝通與交流,往往出現心理問題,易影響學業和心理的健康發展。高校教師與大學生接觸的時間有限,因此,應盡量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給予幫助。
在教學中任課教師會發現學生存在作業中不會的題空著不做、有疑而不問的現象。原因有兩點:一是有些學困生學習態度不正確,不好意思向其他同學請教;二是學生對自己不負責任,學習不主動,只是被動地等待老師的講解。作業抄襲現象普遍,認為寫作業完全是應付老師,拋棄了自己的學習責任。通過這些問題,老師可以發現學生的學習態度、心理狀況存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
3.課堂教學中科研素質、專業素質的訓練與培養
作為專業課教師,在課堂上應注重思路教學。在教學設計上符合人類的認識規律。發現、分析并抽象出問題,提出、推導并驗證理論,從而解決問題。許多教學內容都可以當成課題進行研究,模擬解決科學課題的思路與方法進行探討分析。把真正的、科學的研究方法教給學生,做到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真正做到“授人以漁”。
4.大學生領導力的培養
大學生是國家、社會、企業的領導者,是我們的未來。所以大學生應肩負起社會責任,樹立起敢為人先的氣魄。另外,團隊精神的培養也很重要。班干部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認真負責地配合老師的工作,包括作業的收集和整理、擦黑板。任課教師應注意從細節管理和指導,對不負責的學生要予以點撥及提醒,使之認真負起他應有的責任。培養人,首先應教會學生做人,后做學業,從一點一滴開始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大學生已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與看法,推進素質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高校教師應恪守素質教育的理念,在各個教學環節實施素質教育,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盡心盡力。
參考文獻
[1]李淑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6(4)
[2]沈憶勇.再論當代大學生的素質教育[J].中共福建省委校學報,2006(5)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