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高職思想政治課考評體系強調學科性,具有片面性、單一性,已不適應現代高職發展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技能型人才的內在需要,也不能滿足新時期高職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的本質功能。為此,本文根據工學結合人才模式的特點與要求,對高職思想政治課考評體系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構建科學的高職思想政治課考評體系的目標、原則與方法。
【關鍵詞】高職 思想政治課 考評體系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1-0015-02
高等職業教育經過多年規模發展,現在正由注重規模擴大向強化內涵發展、提高質量轉變。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特別是其考評體系必須適應這種發展與轉變。傳統的高職思想政治課考評體系強調學科性,具有片面性、單一性,已不適應現代高職發展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技能型人格的內在需要,也不能滿足新時期高職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的本質功能,因此,必須構建新的高職思想政治課考評體系。
一 構建適應現代高職發展、滿足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本質功能的考評體系勢在必行
1.高職工學結合模式對思想政治課教學與考評體系的影響
由注重規模擴大向強化內涵發展、注重質量轉變是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的階段性任務。為適應這種轉變,高職教育創新培養模式,樹立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理念,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的技能型人才。這種基于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徹底改革了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突出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高職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其根本任務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課教學考評就是為實現這個教學目標而服務的,考評是手段,但不是目的。通過考評,可以不斷改進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進一步創新方式方法和途徑,不斷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的親和力、感染力、針對性和實效性。
2.現行的思想政治課考評體系存在的弊病
高校思想政治課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上都進行了不斷的改革,在考評方式上也進行了一定的創新。如根據課程的不同特點,實行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等的多種形式。課程成績實行百分制,采用期末考試與平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改革的嘗試是有益的探索,但與高職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針對性、靈活性、開放性特點及高職培養高技能全面發展的技術型人才要求還不相適應,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第一,考試內容教材化,重知識、輕能力,沒能實現知識評價與價值評價的統一。考試內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重知識、輕理解與運用,答案多可在教材里找到,學生不能進行理解與發揮,導致不少學生平時學習不認真,只等期末考試劃重點、圈范圍。這樣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提高理論聯系實際、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第二,考評方式片面化,重結果、輕過程。與其他學科一樣用抽象性的考分來評價學生,對平時的品行表現、學習態度、學習的過程的評價不夠重視,學生只關注考試卷面分數的高低、書面作業是否完成,這不利于學生成長成才與知行合一、學以致用。考試方式上較單一、陳舊,無論是采用傳統的卷面(開卷或閉卷)的考核方式,或改為無紙化(機考)的形式,都沒改變從課本到課本,從卷面到卷面的模式,由于考試試卷題目統一,參考答案統一,易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死記硬背,一些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到臨考時突擊幾天也可取得好成績,這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教師片面追求學科性、理論的完整性、知識點的面面俱到,束縛了師生的創造性發展。
第三,考評主體單一化,思想政治課教師是學生學業評價的主體,但不是唯一的主體,而現行考評體系往往排斥了學生作為考評的主體,學生課程評定成績幾乎是老師說了算,學生成了被動的評價對象,不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學生作為主體參與考評更能引導大學生自省,發現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自主體、主體性。
從以上分析可看出,傳統的思想政治課考評方式已明顯不能滿足新時期高職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的本質功能,也無法適應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的內在要求,因此,必須建立科學的高職思想政治課考評體系,以適應現代高職發展、滿足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本質功能。
二 構建科學的高職思想政治課考評體系的目標與原則
1.高職思想政治課考評體系的目標
“05方案”是將“改進和完善考試方法”作為“切實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方式和方法”的一個分項目提出來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考試改革帶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改革,促進教學和學習,從而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與針對性,著眼于學生的成長成才。
科學的考評體系對師生雙方的“教”與“學”都具有診斷反饋功能、激勵發展功能、導向功能。通過測評教師可以發現教學存在的問題,調整教學策略、方法,改進教學措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過科學的考評使學生可以自省,發現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實現人生規劃科學發展,同時強化自我參與意識,激發主體創造力、辨別能力、判斷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2.高職思想政治課考評體系的原則
第一,以實現教學目標為原則。思想政治課其根本任務就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考評就是為實現這個教學目標而服務的。通過考評能“以考促學,以考促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根本上實現老師的“教”服務于學生“學”的目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與針對性,把思想政治課建設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歡、終身受益的優秀課程。
第二,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出發,通過考評發揮考評的發展、激勵功能,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做到知行合一。考評體系的設計就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選擇性和多樣性,注重鼓勵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努力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和自主創新。
第三,堅持內化與外化評價的統一原則。思想政治課考評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促使大學生把知識內化為素質,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綜合素質,同時還必須要對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意識、道德意識和行為動機外化為行為習慣進行評價。
三 構建科學的思想政治課考評體系的方法
1.考評內容綜合化
思想政治課考評的內容涉及很多,包括大學生的知識、思想、情感、理想、信念、品行,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所以要統籌安排知識、能力和素質考核比例,實現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測評。在考試中減少以再現書本知識為主的考試內容,適當拓展內容,要根據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學生狀況、社會發展實際,不斷探索、整合考試內容。除考核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掌握的情況外,還要考核學生動用理論來分析、觀察社會熱難點問題的能力,把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能力和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作為重點考核內容。重視對學生職業操守、素質養成方面的綜合考查,重點對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艱苦創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團隊合作能力等與職業態度相關方面的考評,總之,考評內容綜合化,實現了知識、能力、素質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內化與外化的統一。
2.考評過程全程化
實行綜合全程考評模式,即把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改變以往一套試題、一次考試定成績的做法,將學習過程納入課程考核的范圍,成績評定涵蓋課程學習的全過程,包括到課情況、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小組研討、社會調查、校園文化活動及其他實踐教學活動表現及成果、作業完成、期末考試等環節,實現教學評價全程化,體現知行統一。評價由學習的過程、結果、學生評價和教師評估等構成。學習過程評價方式包括考勤、態度、學習效果、誠信學分銀行等;學生自我評價方式包括自我評價問卷、學習檔案等;教師評價方式包括作業、論文、評語、鑒定意見等。
3.考核方式、考評主體多樣化
考核方式多樣化。根據課程的不同特點,實行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實踐活動與論文寫作相結合,項目成果匯報、情境表演、能力測試等多種考核方式形式,實行考核方式多樣化、靈活化,克服傳統的考核方式片面化、單一化的弊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并加強創新性思維的能力。
考評主體多元化。考評主體除教師外,還應納入其他主體,包括班主任、輔導員的評價,學生個人自評,學習小組互評,實踐教學帶隊指導教師評價意見,實習企業人員評價意見,學生在實驗、實訓、設計、頂崗實習等方面的實踐教學表現由帶隊老師和企業人員給出恰當的評價。考評主體多元化也體現了考評過程全程化,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生對最終學業成績的關注轉向到對學習全過程、環節的關注,將結果與過程統一起來。
總之,構建適應高職工學結合模式、尊重大學生主體性和實現高職思想政治課本質功能的考評體系,把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統一起來,實現考評內容綜合化、考評過程全程化、考核方式、考評主體多樣化,實現知行統一,形成既重視全面考核又重視過程考核的綜合考評新模式,將克服傳統考評模式存在的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病,有利于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創造性,使思想政治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生受益的課程。
參考文獻
[1]韓潔、張琪.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考評體系的創新[J].遼寧高職學報,2010(9)
[2]張麗華.以改革考試評價模式為突破口,推進高校思政課教學[J].改革與開放,2011(8)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