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互動教學的效果不盡如人意,需要在實際教學中引起重視。為了改變互動教學的現狀,使互動教學更符合實際需要、教學效果更好,要從實際出發,有效地組織互動教學,創造良好的互動環境,注重互動的策略與方法,做到教、學并重。
【關鍵詞】互動教學 主體 環境 策略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1-0042-02
互動教學法是20世紀80年代語言教學研究者提出的一種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是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發展形態。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其實質就是師生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
目前,在我國各高校課堂中出現了一些充滿人性的課堂教學互動。但由于傳統教學思想的慣性影響,也不乏無效或低效的“畸形互動”,這需要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引起重視。
一 我國各高校現存的互動教學的形式
1.以教師為主體互動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應各占一定的比例,這將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效果。而現實情況卻令人擔憂,有相當一部分互動主要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則處于消極被動地位。這使課堂教學主體在互動形式上是單一性的,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互動教學的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2.教師有選擇性的互動
研究表明,很多教師在進行互動教學時,無論是分配互動的機會、內容,還是時間都偏向于成績好、積極主動的學生。使得這些“優等生”得到優先權和其他許多特殊的待遇。這樣的互動教學,無法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均等的機會,大多數學生無法融入互動教學的氛圍,因而達不到互動教學的真正目的。
3.為完成任務進行的互動
這種互動主要表現在:“為了互動而互動”——不管有沒有互動的必要,也不管教學內容是否適合互動,只要有人聽課、檢查,就來“互動”。這類互動既不考慮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效果等教學因素,也不顧學生實際。
既然這些互動形式不符合實際需求、不能提高教學的效果,那我們就應當尋求有效的課堂互動形式。有效互動不是僅由教師主宰的教學活動,而是讓學生能夠成為互動的主體。為了使互動教學符合實際需要且高效,互動教學的組織實施非常重要。
二 有效地組織互動教學
1.營造利于有效互動的環境
創建適于學生互動學習的環境和積極的心理環境是實施有效互動的前提。在這種環境中,學生才會有一種安全感和愉悅感,才能激發學生的潛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有效地開展各種教學互動。在互動中,教師要積極創設互動條件、消除互動障礙,培養學生樂于互動的態度。
2.注重互動的策略與方法
搞好課堂教學互動,就要注重互動的策略與方法。在課堂教學設計時,就要結合課堂教學大綱、教材、學生實際,預設好互動的各個環節,包括互動引入的時間、方式、互動的形式。最好準備多種互動方案,無論在互動的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要多元化。
第一,問題式互動。互動往往始于問題,為解決問題而開展的活動。沒有問題的互動最多只是形式上的互動,沒有思維上的實質互動。問題既可以由教師來提,又可以由學生來提。對教師提問來說要注意提問的方式和內容。有效互動的提問重在引導,提的問題要緊扣教學目標、要利于學生互動、要因人施問,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而回答學生提問,要選擇有代表性的重點解析。
第二,對話式互動。是指師生基于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平等的立場,通過言談和傾聽而進行雙向溝通的方式。課堂上互動不起來,在很多情況下,問題就出在對話上,因而,實現真實有效的對話很重要。首先,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必須構建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特別是教師要與學生保持觀念平等、人格平等。其次,給學生平等的話語權,換言之,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發表意見,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允許不同的學生發表意見。
3.教、學并重
要提高互動教學的效果,就必須樹立教、學并重,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從知識傳授轉變為學習引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重點是引導學生如何學習;學生也要轉變學習理念,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過程,真正體現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
綜上所述,為了改變互動教學的現狀,使互動教學更符合實際需要、教學效果更好,我們要從實際出發,有效地組織互動教學,創造良好的互動環境,注重互動的策略與方法,做到教、學并重。
參考文獻
[1]劉燕俠、雷欣.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12~114、120
[2]孫新.課堂互動的社會學分析[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3(3):102~106
[3]韓時琳.注重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果[J].中國高教研究,2003(4):90~91
[4]路福綏.在物理化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J].山東農業教育,2008(4):20~22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