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就業形勢嚴峻,開展就業指導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成立各種就業小組,在發揮指導老師作用的同時,讓畢業生互幫互助,促使畢業生順利就業。
【關鍵詞】就業指導 小組工作 就業小組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1-0043-02
距2012屆高校畢業生離開校園4個月后、2013屆畢業生就開始考慮找工作了,據江蘇省教育廳調查,江蘇仍有4萬名2012屆畢業生未就業。《教育部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指出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99萬人,比2012年增加19萬人,加上2012屆未就業的畢業生,導致2013年就業的畢業生人數更多。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危機,大學生求職難成為當年最明顯的特點,有專家指出2013年并不比2008年的就業形勢好。2013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復雜嚴峻,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顯得更加重要。
一 就業指導
《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暫行規定》指出,就業指導是高校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畢業生了解國家的就業方針政策,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保障畢業生順利就業的有效手段。就業指導也可以稱為“職業輔導”,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就業指導是指為被指導者傳遞就業信息,幫助其求職與擇業,為其與具體職業的結合牽線搭橋,充當兩者的“中間人”;廣義的就業指導則是指以被指導者的自身特點、意愿與社會職業的需要相協調為前提,幫助和指導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并為其選擇職業、準備就業,以及在職業中求發展、求進步等提供知識、經濟和技能,組織勞動力市場以及推薦介紹、組織招聘等與就業有關的綜合性社會咨詢服務活動。
就業指導起源于美國,1894年美國加州工藝學院推行就業指導工作,1903年美國的帕金斯最早提出就業指導的概念。1908年,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職業指導機構——波士頓地方職業局。1911年,哈佛大學開設就業指導課。在我國,1916年清華大學開始就業指導相關的工作,并于1923年正式成立了職業指導委員會,拉開了我國就業指導工作的序幕。改革開放以來,《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及隊伍建設的幾點意見》指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涉及千家萬戶,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畢業生就業工作已成為高校的一項重要工作。《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強化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并作為必修課,重點幫助畢業生了解就業政策,提高求職技巧,調整就業預期。
就業指導的總目標就是協助大學生作出職業選擇、解決就業問題,主要任務是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了解職業,幫助大學生找到適合自己個性特點的工作崗位并適應職業生活。大學生就業指導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實效,可采用授課、報告、講座、咨詢等多種形式。
在就業指導工作中引入社會工作方法,成立就業小組,可以豐富就業指導形式,促進就業工作順利開展。
二 小組工作
小組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組成,為了達到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聯系在一起而進行活動的人群。小組工作是由英文Social Group Work直譯而來,是社會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1949年美國小組工作者協會指出,小組工作是通過小組互動與方案活動達到個人的成長與社會目標的完成。小組工作的目的在于根據個人能力與需求來促進個人成長,使個人與他人、團體與社會之間達到適應,讓每個人認識到自己的權利、能力與獨特性。
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會依賴群體經驗成長和發展,當個人出現生存能力方面的問題或心理行為有偏差時,通過小組工作,可以恢復人的原有能力達到社會化。在小組工作中,通過不同成員之間經驗的交流分享,可以豐富和擴展經驗和見識,改善人際關系,也可以使成員發展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適應危機情景,促進個人成長。就業小組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成員間的互動活動,解決就業問題。
小組工作的類型多種多樣,可以從小組的組成、工作結構、成員的參與程度、工作目標等方面來劃分。就業工作小組是從小組的工作目標來劃分的,就業小組也可以再繼續細化,根據畢業生去向分為國有企業就業小組、民營企業就業小組、外資企業就業小組、事業單位就業小組等;根據求職職業分為專業技術人員就業小組,商業、服務業人員就業小組等;根據求職行業分為金融業就業小組、教育就業小組、房地產業就業小組等;從求職地域分為本地就業小組、外地就業小組等。
小組工作的主要模式有社會目標模式、治療模式和互動模式。在就業小組中主要采取的是互動模式。在互動模式中,小組被看做是一個互助的體系,成員依靠小組其他成員作為自己解決問題、建立信心的資源。互動模式下的小組以成員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來實現小組目標,組員之間的互動關系是小組存在和發展的動力。在實施過程中,小組工作者,即就業小組中的指導老師,以協調者的角色在小組中發揮作用,不斷啟發組員主動考慮問題,及時了解成員的需求和期待,挖掘小組的積極潛力,動員組員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并強化發展目標,為成員提供信息,充分利用相關資源為實現小組目標服務。
三 就業小組工作過程
就業小組工作過程是組員與指導老師共同參與的過程,可分為準備、開始、沖突和后期等階段。
1.就業小組準備階段
以畢業班的時間為參考,就業小組準備階段集中在9月份。準備階段的工作有就業意向調研、招募與選擇組員、目標確定、制訂工作計劃、做好就業準備等。
第一,求職意向調研。在確定開展就業小組之前,要考慮學生的求職意向。求職意向包括求職地點、求職行業、職位等內容。求職意向越明確對就業小組工作的開展越有利。這個過程中有的同學可能求職意向不明確,可以做一些職業測試,從而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職業方向。
第二,招募與選擇組員。根據求職意向,將需求相似的成員分到一組,人員較多時還可以從性別、興趣愛好等再細化小組。一般一個小組在3~50人之間。
第三,確定工作目標和工作計劃。就業小組的工作目標是就業,不同的就業小組會有不同的就業目標,如外資就業小組會鎖定一些外資企業作為目標,銀行就業小組會將銀行作為目標。為達到就業的目標需要制訂一系列的計劃,如學習計劃、實踐計劃、交流計劃等。
第四,就業準備。就業準備有就業的心理準備、求職材料準備等,就業心理準備主要包括樹立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力、增強應變能力;求職材料準備有就業推薦表、求職信、個人簡歷和各類榮譽證書等材料。
在就業小組準備階段,指導老師主要的任務是組織開展求職意向調研工作,組織各就業小組的人員招募,為各小組講解就業政策、分析就業形勢、完善學生的就業準備材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2.就業小組開始階段
就業小組開始階段集中在10~11月份。主要的工作是就業信息的收集、就業經驗的積累等。
第一,就業信息的收集與共享。就業信息的收集要把握真實性、實用性、針對性等原則,就業信息收集的渠道多種多樣,如各大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各類人才市場信息、互聯網等。在就業小組中,收集信息的同時還需要做到就業信息的共享,相互告知,把握就業機會。
第二,就業經驗的積累與交流。在收集就業信息后,投遞簡歷,進入面試、筆試等環節,不同的行業領域會有不同的就業經驗要求,就業小組成員在就業過程中會積累一定的經驗,并將這些經驗進行交流、借鑒,從而促進組員的成長與發展。
在就業小組開始階段,指導老師主要的任務是提供就業信息、加強就業指導、制訂小組規范、指導各就業小組開展工作等。
3.就業小組沖突階段
就業小組沖突階段集中在12月份到次年的5月份。就業小組工作開展之后,因組員的需求、條件相似,在應聘中會因競聘同一個職位而產生沖突。在這個階段,各組組員要充分認識自己的情況,在互幫互助的前提下開展良性競爭。指導老師在這個階段要在沖突未出現時讓組員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在沖突出現時要及時協調,并盡量引導、維護組員關系,較好地處理就業競爭沖突。
4.就業小組后期階段
就業小組后期階段集中在6~8月份。經過前三個階段,就業小組中部分成員已經找到比較合適的工作,個別組員仍在為找工作而努力。找到工作的組員要做好對未找到工作組員的交流指導,并為入職做好準備。未找到工作的同學,會在自己的努力和組員的幫助下繼續求職之路。
指導老師在這個階段要對已經找到工作的同學加強入職觀念教育,并指導其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消除攀比心理等。對于未就業的同學,需高度重視,在提供就業信息、求職過程指導的同時,要關注其心理健康。
隨著高校畢業生數量的增多,就業形勢的嚴峻,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顯得更加重要,通過小組工作的方法,成立多種樣式的就業小組,在發揮指導老師作用的同時,讓需求相似的同學通過互動的方式相互幫助、成長,從而順利找到合適的工作。
參考文獻
[1]4萬畢業生未就業 江蘇2012就業形勢“寒冷”[EB/OL].人民網http://edu.people.com.cn/GB/n/2012/1116/c1006-19
606319.html
[2]陳紅艷.廣東首場大學生招聘會昨鳴鑼6人搶1職位[N].新快報,2012.11.18
[3]張書明.大學生就業指導教程[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2
[4]管紅.國外大學生就業指導及啟示[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24):63~64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