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Working in Pairs”是一種提高學生交際能力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很有幫助,它不僅能夠訓練學生運用語言交流的能力,而且還能夠鍛煉他們讀和寫的能力。
【關鍵詞】Working in Pairs 交際能力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1-0063-02
近年來,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教學思想已被我國外語界所接受,新的英語教學資料已使用多年,根據新的教學資料,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把英語看做是一種交際的工具。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方法之間存在許多差異。因此,傳統教法已不再被新的教學體系所接納。鑒于此,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都置身于教育改革中,而且許多新的教學方法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目前,一個班有許多學生,結果,班級人數過多給課堂教學帶來了許多問題。一些學生不喜歡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久而久之,他們就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加之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擔任主要角色,而學生則是聽眾。這種傳統的教法使教師常常讓學生在課堂上集體朗讀課文或一起回答問題,這嚴重制約了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所以,曾有人把教師形象地描述為“With a piece of chalk and one mouth,talk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學生則處于被動地位,而現在,隨著英語教材的改革,許多新的教學方法出現在課堂上,在諸多的教法中,我認為“Working in Pairs”(配對活動)是比較好的一種課堂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學生加入課堂活動中是必要的。而學生的活動必須建立在他們的興趣上。所以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應制訂一個非常完善的“Working in Pairs”計劃。為了讓學生參與進來,我們首先要創造一個積極的活動環境。創設情境,引發交際活動和組織指導學生進行交際活動。其次是做“Working in Pairs”活動中的幫助者。適時給學生以鼓勵和幫助,促使交際活動得以順利進行。三是充當監控者,聽幾組學生的討論,并記錄出現的典型錯誤,教師一般不打斷學生的交談,對學生嚴重的語言錯誤應另安排時間處理。四是做交際活動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會給學生一種心理暗示,即他們與老師是平等的,可以隨時得到老師的幫助,學生也會覺得老師對“Working in Pairs”感興趣而更加尊敬老師,所有的學生都喜歡做“Working in Pairs”。五是教師也可以坐在學生中間或教室的任一地方,但一定能被全班同學看見。如果老師不管學生在做什么,而自己讀書或寫東西,這是非常危險的,久而久之,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會很快失去興趣。六是在“Working in Pairs”活動中,當學生需要指導時,教師應走到學生中間去。這樣,學生會信服你。一定要記住,教師應到學困生中去,他們非常渴望得到老師的幫助。對他們而言,老師能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他們也的確需要老師的幫助,所以老師應鼓勵他們,即使他們犯了一些錯誤,也不要輕易地批評他們。七是老師應該在教室里巡視,以便使學生知道你也是其中的一員。八是也許你會碰到其他問題。一定要確保學生不放棄或失去信心。
簡而言之,在英語教育領域中,一般存在的問題是:由于教材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方法也應同時改變,教師也面臨著這種改變的挑戰,學生應起“main actor”的作用,做更多的“Working in Pairs”。
鑒于此,我做了一些探討并找到許多方法。首先,我把“Working in Pairs”介紹給全班學生。我校是一所高職院校,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他們習慣了舊的教法,不知道如何進行“Working in Pairs”。全班分成了幾個小組,每個小組2~4人。同時,組內學生的學習水平應分配合理,這樣有利于互相學習。
在“Working in Pairs”過程中,學生完全處于教學中的“main actor”,學生被看做是課堂教學的中心。一旦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被老師占用,那么學生就沒有足夠的時間練習,這樣,就不能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多說。
在做“Working in Pairs”之前,我經常帶學生一起復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有時我提出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且允許出現不同的答案。學生很喜歡這樣的活動,此時,我再告訴他們這節課的任務。指導過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在活動中我發現,老師坐在學生中間或加入到討論中要比站在一旁看或聽他們討論效果要好。為此我參與到了活動中,但我并不說太多的話。大多數時間我只是聽或幫助他們完成“Working in Pairs”。在活動中,老師的態度很重要,對于他們的討論,我認真傾聽,當學生回答錯誤時,也不直接批評,而是適時、恰當地給予指導、提示。慢慢的,他們把我當成了其中的一員。學習氛圍較熱烈,達到了教學目的。
在“Working in Pairs”中,要盡可能地使用英語。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需要的時候,可以使用一點母語,但使用頻率不能過多。然而我發現禁止學生說漢語是不明智的。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開始。因此應告訴他們一些有用的口語,如“Who speak first?”“Who is speaker A?”“Who is speaker B?”“Could you help me with…?”也可告訴學生一些吸引老師注意的有用的表達,如“Excuse me,would you please…”
準備“Working in Pairs”時,應盡量使用多種不同的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Working in Pairs”,并且對它感興趣,即使是差生也愿意參與到這個活動中。前面談到,進行分組時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合理分配,差生根據書上提供的有用的句型進行提問,由優生來回答,這樣不但可以保證活動順利進行,學習差的學生也勇于開口說話了。每當這時,我總是在課堂上表揚他們這樣做效果較好,學生變得比以前更有信心了。
另外,在“Working in Pairs”中,限制時間是很重要的。我盡量把每節課的計劃做得完善一些,組織好一些。如果時間太長,學生會厭倦“Working in Pairs”;如果時間太短,他們就完不成任務。一般情況下,我給他們20分鐘時間進行討論,然后讓學生到講臺上向全班同學說。任務是按教材所提供的內容去做,不可太容易,也不能太難,如果太容易,學生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達不到提升的目的;如果太難,學生就會失去興趣而不喜歡做,“pair work”之后,教師應對該活動進行總結,因為學生想知道結果或他們討論的答案,所以我會說出我的觀點,并且與他們的相比較。如果看法不同,我會給他們解釋,直到他們都明白,否則他們會失望并失去興趣。
“Working in Pairs”,對學生很有幫助,它不僅提高了學生用語言交流的能力,而且還鍛煉了他們聽的能力,尤其是在我教的旅游英語專業班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我相信,“Working in Pairs”會受到許多英語老師的歡迎,我也希望它能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而使學生再也不怕開口說英語了。
參考文獻
[1]常加偉.Pair Work In Classroom Teaching[A].全國基礎教育論文集,585~587
[2]敖躍.交際活動中的pair work及其在教學中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1(10):19~22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