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心理教育是幼兒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幼兒時期的心理健全對一個人一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重視和優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每一位幼兒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也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關鍵所在。本文結合教育實踐,對新時期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幼兒教育 心理教育 情感體驗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1-0081-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促進幼兒的健康,不僅要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還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當前,幼兒心理行為出現問題的報道層出不窮,這些問題的出現凸顯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時期形成健全的人格對一個人今后的人生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重視和優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每一位幼兒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也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
一 我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片面理解幼兒心理教育內涵
當前,不少幼兒教師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較為片面,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對出現心理問題的幼兒進行心理疏導和行為矯正。這種認識就局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一種“亡羊補牢”的做法,這樣做忽視了通過心理教育培養幼兒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質的目標。每一個幼兒由于其個體差異,他們在生活中面對問題時其感知和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因而面對問題時有的孩子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而有的孩子則表現得十分正常。因此,我們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不單是要針對出現心理問題的幼兒,通過心理疏導和行為矯正來幫助他們走出陰霾,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對所有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自強的品格,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樂觀開朗的性格。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預防幼兒心理問題的發生。
2.忽視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滲透
在我國不少地方,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還停留在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從理論上給幼兒們灌輸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而很少與實踐相結合,忽視了在幼兒的日常生活和活動中對幼兒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事實上,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養成是多重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特別是幼兒平日生活的環境對其產生較大的影響。這種多重因素影響決定著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通過幼兒日常學習和生活的每一方面的協同培養,而不單單是有針對性的專門開設相關的心理教育課程。日常生活是幼兒溝通和交往最為頻繁的時候,也是幼兒最本性的表露,其心理品質在這個時候表現得最為真實。因而,在幼兒生活中進行隨機心理健康教育,針對性和時效性最佳,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育活動流于形式,缺乏情感體驗
目前,很多幼兒園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都采取了活動式的組織形式。這種在“做”中學的方式符合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征,也符合幼兒園的教學特點。但是,這種方式的教育活動在實際執行中往往具有很大的被動性。很多幼兒教師在心理教育活動中都以自己為主導,在活動中唱主角,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計劃一個環節接著一個環節地展開,幼兒們則十分被動地按照“計劃”進行活動。在活動中,大多教師不注重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和發散性思維,對其在活動中出現的意外情況不予理睬,只是按部就班地進行教育活動。這種教育教學缺乏對幼兒情感體驗的關注,是毫無意義的教育活動,難以真正達成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目的。實際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既注重形式,又注重幼兒實際參與和情感體驗,讓其在親身實踐、親自體驗的基礎上提升認識,增強感悟,才能從根本上將教育內容植入幼兒的內心,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幼兒健康茁壯成長。
二 優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提高幼教自身心理素質和心理教育專業技能
幼兒教師在幼兒們的心里既有母親般的溫柔,又有崇高的威望,在他們眼里教師是一個神圣的榜樣。教師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心理發展。由于教師這個角色在幼兒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較為突出。因此,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首先要從自身抓起,要以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影響幼兒。為此,幼兒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個人品質和心理素質,要以積極的生活態度感染幼兒,避免將不良情緒帶到園內,影響幼兒。
同時,幼兒教師除了要具備良好的個人品質,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外,還要努力提高自身關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認識,盡可能多地掌握一些有關心理衛生、心理咨詢等方面的相關知識和專業技能。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掌握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對不同個體、不同情況對癥下藥,從而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使幼兒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
2.創設良好的園內教育環境
幼兒養成健康的心理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幼兒園需要給幼兒創造一種有利于幼兒健康心理養成的教育環境,讓幼兒們感受關愛和溫暖。創設良好的園區環境不僅是滿足幼兒需要,也是幼兒形成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心理的重要保證。一個和藹的笑臉、一句輕聲的關切、輕撫一下幼兒的頭、親吻一下幼兒的臉、表揚一下幼兒的話,看似簡單,但卻能增強幼兒對教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帶來快樂和滿足。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中,幼兒的身心不斷得到滿足,情緒越來越好,逐步形成了樂觀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因此,教師要在平常多注重向幼兒傳達愛意,特別是對一些性格較為內向、膽小、交往能力較差的幼兒給予更多的關愛,鼓勵和引導他們多與人交往、多參與活動,幫助他們逐步克服心理障礙,從而養成健康心理。
3.在幼兒學習和生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征,選擇恰當的方式來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在專門的課堂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還需要滲透到幼兒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讓幼兒在“做”中學,“玩”中學,寓教于樂,這樣才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例如,可以在幼兒的游戲活動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對幼兒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游戲也是最適合幼兒年齡特征的教育活動形式。在游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幼兒較為輕松地接受相關知識。同時,通過游戲教師不但能挖掘游戲中潛在的教育因素,進行積極的引導,也能發現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心理問題,以便及時糾正。比如,在“開餐廳”的角色游戲中,教師就能觀察到幼兒是否表現出責任心,是否能與他人合作,是否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是否待人禮貌、舉止得體等。然后教師根據幼兒的具體表現,一一點評并進行正確的引導,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對與錯,從而在游戲中促進其心理健康的發育。
三 總結
總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它直接關系到幼兒未來的健康成長。這就需要每一位幼兒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努力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優化教育教學策略,讓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富有成效,從而使每一位幼兒都能健康、快樂地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海梅、呂妮娜.當前幼兒心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安社會科學,2010(2)
[2]劉云艷.幼兒心理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3]劉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4]姚本先、鄧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任務、內容與途徑[J].教育科學研究,2004(1)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