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生活情境下,師幼對話的影響因素有三個:教師的素質是影響師幼對話的重要因素,主要體現在教師的通識性知識、評價方式、情緒控制能力等方面;幼兒發展水平的差異和師幼對話環境的創設是影響師幼對話的直接和間接因素。尊重幼兒的差異和創設安全的對話環境是提高師幼對話質量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師幼對話 生活情境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1-0087-02
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社會各界對學前教育關注度的提高,各省積極響應和貫徹《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關于學前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工作火熱開展。關于師幼互動的研究,大部分學者關注的是教學中的師幼互動、師幼互動中的言語交往等,幼兒園生活情境下師幼對話的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涉及。研究和深入了解影響師幼對話的因素,不但豐富了師幼對話理論,而且有助于幼兒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積累經驗,不斷提高與幼兒對話的質量。
一 教師的素質
教師的素質是影響師幼對話的重要因素。教師自身素質的局限除了教師本身的專業知識不足,還體現在教師在通識性知識、評價方式、語言表達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等方面的欠缺。高質量的師幼對話,要求教師真誠地面對兒童,樹立平等的對話觀;在對話中避免一般性的、心不在焉的指導方式和話語。① 從對話氛圍來說,教師除了要有準確的判斷力、恰當的教育方法來激發幼兒的各種潛能外,還應充分了解與掌握幼兒的外在行為與內在心理,積極營造寬松的對話氛圍與情境,實現良好的師幼互動對話。② 這表明教師的素質對師幼對話的質量具有決定作用。
師幼對話質量如何直接受到教師自身素質的影響,高質量的師幼對話要求高素質的教師來完成。例如在“魚尾巴”案例中,筆者認為教師很可能是因為生活科學知識欠缺而不能回答幼兒的提問。在收集到的案例中,老師對于幼兒關于“南極冷還是北極冷?”的追問,并沒有繼續探討而是一句簡單的“你說呢?”就把問題拋給幼兒自己解決,沒有進一步的引導和啟發。對話到“你說呢?”戛然而止,這不得不令我們反思,如何才能切實提高幼兒教師的素質,如何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等一系列問題。
二 幼兒發展水平的差異
幼兒的發展存在個體差異性,教育應該適應和調節這種差異。一般來說,即使處在同一年齡段,但因家庭背景、遺傳等因素,不同的幼兒在智力、情感、思維、身體等方面的發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影響了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教師與幼兒的對話直接受到幼兒發展水平的影響。學前兒童在認知、語言及社會交往等方面的差異,使師幼對話受到很大的影響。筆者在觀察中發現,同一個教師與不同幼兒的對話因個體差異在對話頻次、對話內容、對話結果等都造成差異。一般來說,活潑、外向且各方面發展相對成熟的幼兒更愿意,也更能與教師進行對話;而性格內向、寡言,各方面能力發展較弱的幼兒獲得對話的機會較少,有時甚至較難以開展。那些與教師互動、交流機會少的幼兒,“對話”權利受到一定程度的剝奪,從而造成了“不平等對話”。我們在幼兒園中經常看到的那些在角落、不被教師關注、甚至一天都沒能和老師說話的孤僻或少言寡語的幼兒,正是“不平等對話”的反映。正是教師這種無意識的“不平等對話”,很多幼兒錯過了良好習慣、性格養成的大好時機。孤僻、自卑、不善社交的孩子長大后難以適應社會。
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因材施教,針對不同性格的幼兒給予不同的引導;給每個幼兒表現和開口的機會,并適時鼓勵他們。這樣才算是真正尊重幼兒,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
三 師幼對話的環境創設
環境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對幼兒知識經驗、習慣養成和性格等方面起著決定作用。學齡前幼兒是人一生發展的關鍵期,按照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這一階段的幼兒已經進入前運算階段,表征知識和符號思維出現,并已經出現象征性游戲。③ 這些說明幼兒如果能在適當的環境中受教育,能促進知識的獲得和積累。所以在幼兒園中,如果教師能營造一個適宜的、寬松的環境,將會給幼兒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幫助。在行動研究中,筆者發現班級師幼對話的環境氛圍對師幼對話的過程和結果產生間接影響。
安全的對話環境,是指幼兒能自由談論問題,不受成人或者教師的打斷、干涉,并在對話中達到知識經驗、感情的交流。只有在安全的對話環境中,幼兒才能大膽地與教師進行對話、交流。筆者在觀察中發現,對話環境和氛圍的創設基本上由教師來決定,這與教師的性格氣質類型、教育背景、教師的教育觀等有很大的關系。如果教師活潑隨和并樂于與幼兒交談,在他們所創造的輕松、愉悅的班級氛圍中,幼兒更愿意與教師進行交流。對比那些性格內向又整天板著臉、少言寡語的教師,班級氛圍往往比較嚴肅,幼兒也表現得比較拘謹、膽小,一般不會產生過多積極有意義的師幼對話。
注 釋
①何莒安、楊淑淑.教育活動中的師幼對話——高質量的師幼互動[J].學前教育研究,2003(12)
②張小蓮.淺談師幼互動的對話氛圍與語言運用[J].科教文匯,2010(2)
③David R. Shaffer Katherine Kipp著.發展心理學(第八版)(鄒泓譯)[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239
參考文獻
[1]Carole Sharman,Wendy Cross等著.觀察兒童實踐操作指南(單敏月等譯)[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56~160
[2]劉晶波.社會學視野下的師幼互動行為研究——我在幼兒園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