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更好地適應《英語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需要,構建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就是一種最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本文就合作學習的概念、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組合作 英語教學 初中英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1-0096-01
小組合作學習是讓學生在合作中激發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國內外的研究和實踐,都驗證了合作學習作為課堂教學常規組織形式在提高學習效率方面的有效性。面對目前初中學生兩極分化日趨嚴重的態勢,如何使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是當前每位英語教師渴求解決的一個難題。
一 小組合作學習的概念及特點
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將一個班級分為幾個由若干學生組成的小組,學生通過個體努力及小組成員間的合作、互助,完成分派的學習任務,每個成員的學習活動成為整個小組學習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最后將小組的活動成績與其他小組的活動成績進行對比,倡導“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宗旨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只有取得小組的成功,才能獲得個人的成功,即個人目標的真正達成取決于小組集體目標的實現。合作學習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互動、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從而真正實現每個學生在快樂中成長進步的目的。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特點歸納為:活動形式多樣性、學生主體參與性、教師主導性。
二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1.可有效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平時學生實踐英語的機會很少。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使得每個學生在小組里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并且小組成員間的互相幫助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成。這樣學生就在有限時間內有了比平常學習模式下多得多的收獲,學習效率大大提高,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
2.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小組合作學習營造輕松、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原本在課堂上不敢開口的后進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激發了學習積極性,變得更加自信。
3.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小組成員對在共同學習中發現的問題,利用教師所提供的材料,通過分析、比較、抽象和概括等一系列積極的思維活動,總結出語法規則,以達到舉一反三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的目的,實現了認識上的飛躍。小組共同探索有利于集思廣益和發展求異思維。
4.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培養組員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在組員相互切磋的過程中,大家相互鼓勵、共闖難關。在共同商討解決難題的過程中,可以學會如何關懷和幫助別人,提高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學會與不同背景、不同性別、不同能力的人一起合作。
三 教師在小組合作互助學習中的作用
教師既要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還要充當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同時還要做一個好的指導者、公正的裁判。所以各項小組學習活動都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和指導。
1.確定小組
合作學習的基本單位不是班級群體,而是學習小組。小組的建立必須考慮成員的性別、性格、興趣、情感、智力和能力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搭配,力求均衡,可主要考慮“質”和“量”兩個因素。
2.確定目標
成員之間建立相互信任、團結互助的關系,才能以誠相待,不計較個人的利益得失,增強集體責任感,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在根據學習內容設定合作任務時,教師應讓每個小組成員做到:(1)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2)明確自己所承擔的角色;(3)明確小組的合作計劃;(4)制定個人計劃。
3.確定分工
分工是通過對共同目標的分解,使目標實現的難易程度與承擔相應目標的小組成員的知識能力水平相適應。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采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做,但必須確定一名組長,負責組織組內成員的合作學習。
4.對活動效果進行測評
在討論活動結束后,可請各組委派一名代表就討論內容向全班匯報,引導全班同學給各組評判、打分。為了防止個別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偷懶、“搭便車”等不良行為,我提醒各組成員都要當代表,匯報的機會人人均等。每一單元結束后,我都發一個表格,讓學生自評及互評,并在評分中實行獎勵機制,即小組成員在課堂活動中共同學習、相互合作,但在測試中要獨立完成。如果小組成員的個人成績均超過預定的基礎分,則此小組成員都可以得到額外的獎勵分;如果組內有一個同學達不到基礎分,則此小組成員都得不到獎勵分。這樣有利于督促小組里的每一個成員盡最大的努力來保證小組的集體榮譽。
四 結束語
總之,在英語課堂中運用小組活動進行教學,有利于在學生中創設良好的語言交際環境,有利于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在教學實踐中,還要根據教學實際,適當調整,與其他教學策略相結合,靈活運用。我們應不斷探索研究小組合作學習的做法,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完善、更有效、更合理。
參考文獻
[1]唐秀寧.初中英語分組合作教學模式初探[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11)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