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呼喚人的主體性發展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作文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創新能力方面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優勢。但目前小學作文教學是封閉型的,作文內容與兒童生活脫節,重課內、輕課外,致使學生被動作文,心態消極,生編硬造;課堂上往往還是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千篇一律指導審題立意、選材謀篇,過分強調共性,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忽視了小學生對作文“自主”和“自立”的心理需求,造成了學生心理上的障礙,使學生普遍缺乏主體精神和創造意識。因此,筆者經過研究和實踐,探索其有效途徑和方法。
一 立足課堂,面向生活,創設良好的習作心境
1.營造自由開放的生活環境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營造自由開放的生活環境,就是打破學生“學校—家庭”兩點一線的生活學習軌道,順應學生的天性,引導學生到語言與思維的“源頭”——大自然、社會生活中去學習語文。作文源于生活。農村學生的生活像萬花筒一樣多姿多彩,既有捕魚捉鳥的樂趣、春耕秋收的忙碌與喜悅,又有豐富多彩的風俗習慣及層出不窮的新人新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我們應讓學生走出學校封閉的空間,有意識地組織學生觀察大自然的風雪雷電、日出日落;讓學生走向社會,了解超級市場、城鎮環保和鄉村變化,采訪人物等。如指導學生寫春天,先開展“找春天”的攝影活動,要求他們尋找新穎、獨特的拍攝題材,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中。他們在廣闊的天地里開拓了視野,克服了習慣性的思維方法,不滿足于拍攝常規的象征春天的事物。他們敏銳地發現可以從各個側面反映春天,有的寫春天的田野,有的寫春天的花園……
這樣,學生擁有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為、所想、所感,為寫出屬于他們自己的閃耀個性色彩的作文奠定了基礎。
2.營造大語文教育的良好氛圍
要營造大語文教育的良好氛圍,小語文教學必須立足課堂,面向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和課外閱讀活動,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充實學生的語言材料,拓展學生的知識背景,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為此,我們大力開展活動作文教學。如結合教材內容開展的活動有“學做家務”的燒菜、做餃子、包粽子、小餅疊羅漢等;“我的課余生活”的做書簽、做賀卡、貼樹葉畫等;結合學習、生活實際開展的活動有“自畫像”、3月12日植樹節、清明掃墓活動、重陽節到各敬老院向老人獻愛心等。這樣,課外活動和課堂教學相結合,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寫作材料,學生的習作也因此而充滿樂趣。
二 優化作文教學過程
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是:審題→立意→選材→組材→起草→修改→成文,顯然這種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的“教”來安排教學的,沒有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束縛了學生的思路。只有革除這個弊端,優化作文教學過程,才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筆者認為可采取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1.鼓勵學生多寫“放膽文”
“放膽文”,是指讓學生放開思路,自由行文。在實際中,我們大力鼓勵學生多寫“放膽文”,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表達的內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見聞,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這種教學方法的一般程序是:做做——說說——寫寫。
做做。“做做”即實踐、經歷、體驗的意思,包括游戲、實驗、小制作、觀察實物及標本、參觀、訪問、朗誦比賽、開故事會、聽廣播、看圖、看電影片等多種實踐活動。
說說。“說說”是在“做做”的基礎上,教師不給固定的提綱,不做指導,讓所有學生都能說說自己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讓他們自由說、找朋友說或小組討論,讓他們說自己在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感。
寫寫。“寫寫”就是讓學生將口述的內容整理成文。教師盡量放手,盡可能減少對學生的束縛,給學生一個充分自主的空間,讓他們獨立自主地確定寫作思路,選擇寫作方法。
如在學生做了“自畫像”游戲后,教師指導時,不硬性規定學生按游戲的過程說、寫,而是要求他們放膽作文,怎么想就怎么寫,提倡自主選擇地寫,只要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即可。結果學生的作文大多顯示了其獨特的個性:有的學生用對話的形式,點面結合地把游戲的過程有條理地寫下來;而有的學生則充分發揮想象,側重于描寫同學畫的像什么,把這個游戲寫得十分有趣,表現出自己俏皮的性格特點。
2.先寫后導,導評結合
先導后寫,有利于減少學生作文的難度,但往往束縛了學生的思路,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寫出的作文常缺乏個性和新意。“先寫后導,導評結合”,則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調動學生作文的主動性,并順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讓學生在不受約束的情況下自由地寫,自主地嘗試。而教師的“導”則建立在學生“寫”的基礎上,既導向明確,有的放矢,又能保留學生作文的鮮明個性。
三 追求作文形式的個性化
多種形式的作文訓練,可以有效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進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在這方面,筆者認為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去訓練。
1.多角度作文,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多角度立意,就是引導學生針對同一題材,從不同角度進行審視,確定不同中心,從而寫出具有不同立意的新穎獨特的作文。如寫“水果”,帶領學生參觀果園,提出可以豎一個“警告牌”的建議,教師就啟發學生試寫“警告牌”上的文字。教師說怕柚子賣不出去,要多宣傳,讓學生給這兒的柚子寫廣告詞,誰寫得好,就采用誰的。引導學生從多角度立意,使學生打開了思路,學生寫柚子的習作也就各有個性。
多方面選材,就是引導學生圍繞同一命題或中心,從不同的方面選擇不同的題材,力求選材新穎,與眾不同。如以“變化”為題,可以寫路的變化、房子的變化,可以寫夏天驅暑工具的變化、炊具的變化等。
改變表達形式,就是引導學生對同一內容,采用多種表達方式,以求構思新、表達巧、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結構安排上,可選擇順敘、插敘,先分后總、先總后分,先因后果、先果后因等多種形式。學習古詩后,可引導學生用記敘的方式,把詩意表達出來,讓學生體味古詩語言精練的特點。
2.求異作文,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
求異作文,能引導學生克服思維定勢,從事物的不同角度進行審視,寫出新穎獨特的作文,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多向思維。學生寫《我的家鄉》并從中得到啟示:看來,時代在變,很多事情也變了,老眼光不管用了。多有創意啊!
3.想象作文,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通過形式多樣的想象作文,可以有效增強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進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如讓學生寫《假如我是……》,可以是童話體裁,也可以寫虛構的故事。這激起學生想象創作的激情,他們寫起來會輕松愉快、揮灑自如。
實踐證明,在作文教學中滲透自主創造教學,學生的創新意識明顯增強,創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養;學生由實踐前怕寫、厭寫變成了愛寫、善寫,學生的習作心態發生了質的變化。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