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庫中,不能缺少賞識教育。但在實踐教學中,對賞識教育的研究少之又少。
筆者中學時代的理想是當一名教師,因此我把對教師的無限崇敬轉化成向理想和人生目標邁進的強大動力。然而當我終于站上充滿智慧、情感、信念、理想的三尺講臺時,才發現教育工作并沒有想象中的輕松。作為一名班主任,對于班里的事要事事關心,事事操心,不惜占用休息時間。面對校領導充滿信任的目光、家長的殷切希望,我對工作不敢有絲毫懈怠。課堂上,一味地肯定學生;課余時,檢查作業,只是說聲“好”;勞動后,查詢結果,只是說聲“行”……我只想嚴肅,因為我信奉“嚴師出高徒”。我不敢與學生玩笑,哪怕是課余幾分鐘,最多也就點點頭;我不敢在學生面前露出笑臉,哪怕是面對他們獲得獎狀的光榮,最多也就點點頭,我不敢與學生拋開煩惱,歡歌笑語一起暢游,看到最多也就點點頭。直到有一天,在學生日記中我發現這樣一段話:“老師,笑笑吧!”“你整天這么嚴肅,不覺得累嗎?我們看著都疲倦了。”在那一剎那,我感覺自己不應該如此嚴肅。一直以來認為,學生表現好,做得棒,心里清楚就行,我總以為自己對他們很了解。
我在教育工作中究竟缺失了什么?是該好好自省了。為什么我竟吝惜那一句贊揚,一兩次微笑?獲得認可與欣賞,是學生們的心靈需要。渴求得到賞識,是上進的動力。我竭盡全力讓他們上進,卻在不經意間把這一切都漠視了。我嚴肅的目光總是停在他們的缺點和短處上,小題大做地進行批評,使他們遭受了打擊,喪失了信心,感到了疲憊;我微笑的面龐被嚴肅籠罩,讓學生望而卻步。有書上說愛學生,是負責任的教師的共性。會愛學生的老師,才是學生的好老師。他關注的是學生的長處和優點,讓他們在“我是好學生”的心理暗示中覺醒奮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心靈差異,我們只有走進他們的心靈,才可能為他們提供尊重和滿足,愛之切,首先要知之深。先“識”后“賞”。綻開久違的笑容,活動已不靈活的大拇指關節,我鄭重地開始了賞識教育。
班主任的勞動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都給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它又是一項艱苦、需要耐心和細致的工作,因為每個學生都需要你細細揣摩,都需要你用愛心去關懷,都需要你用耐心去化解。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教師對學生的賞識、期待、喚醒和鼓舞比什么都重要”。“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我們不僅要做好講師,還要做好人師,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作為新時代的班主任,“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唯有求新、求變,和諧育德,德促和諧,才能開創班級管理工作新局面。
讓賞識與我同行,轉變觀念,主動去接近學生,真誠地與學生做朋友。我清楚認識到,獨霸講臺,不厭其煩的講授已經落后時代;面面俱到,反復強調已成為啰嗦和嘮叨;兢兢業業,嘔心瀝血不一定受到學生歡迎。讓賞識與我同行,肯定和尊重學生的人格,使他們在一種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生活,處處感到自身存在的價值。課堂上的我經常為學生滿意的回答鼓掌,經常為學生精彩的語言叫絕,經常被從前我忽視的閃光點所震撼。讓賞識與我同行,課堂不僅是科學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生修養的課堂。“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我將用心去贊美學生的真、善、美,點燃他們心中熱愛學習的圣火,使學生鼓起前進的風帆,奮發向上。讓賞識與我同行,讓學生迸發生活激情,領悟人生智慧,體驗成長快樂。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