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包括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的教育。由于大多數農村家長自身素質不高,他們認為教育是學校和孩子的事;而且許多家長忙于生計,有的常年在外,無暇顧及子女的學習和成長;另外有些家庭過分溺愛孩子,家庭不和睦,農村學生的家庭教育嚴重缺失。面對這些客觀存在的事實,學校教育更是任重道遠。作為一名英語教師,為了提高農村中學的英語教學效果,我們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效果,也要關注課堂之外的教學。如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學生的心理特點、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它們對提高英語教學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 強調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在城市,英語的重要性婦孺皆知,“雙語”一詞曾風靡一時,各種各樣的英語培訓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農村英語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在農村中學,教師要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堂英語課中強調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但僅憑老師反復強調其重要性,學生不易接受甚至出現逆反心理。對此,我們可以組織高年級的學生現身演講。這樣,低年級的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同時,可列舉英語在生活中廣泛應用的例子:小到隨處可見的標語,如“PUSH”、“PULL”、“WASHROOM”等;大到當前的國內外形勢,明確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在外貿、外交及國際交流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總之,把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融進教學中,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 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
初中生年齡大多在12~15歲之間,剛剛進入青春期。這個時期稱為心理上的“斷奶期”:學生的獨立性極易表現出來,好奇心強,容易接受新事物;因經驗不足而經常受到挫折,易煩躁和氣餒。教師要善于與學生溝通,增強師生情感。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只要學生喜歡老師,對該門課程的學習也會非常賣力。
當然,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會一帆風順。有的學生遇到挫折,哪怕只是一點點,就感到煩躁不安,甚至心灰意冷。作為英語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多鼓勵、不指責,多幫助、不排斥。課堂上提問或發言,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信任、尊重和寬慰。學生對教師產生了好感、信賴和尊重,他們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學習熱情就會油然而生,學習的勁頭就更大。
三 指導英語學習的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只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才能讓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永駐”!
語言是用來交換思想,進行交流、溝通的。筆者認為學習英語的方法是:(1)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反復操練,盡可能多地練習英語口語;(2)引導學生應用一切感官學習英語,聽、說、讀、寫相輔相成;(3)要放松,有耐心,要求自己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相信自己一定行;(4)注意中、英文化差異,更好地應用語言;(5)多讀多寫,讓自己在讀寫中體驗學習英語的快樂與成就感;(6)善于尋求幫助。“三人行,必有我師”,求知欲強的學生總會找到自己的老師;(7)堅持每天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讓英語時刻留在你腦中;(8)積極的學習態度會減輕你的學習負擔,讓你在學習英語的進程中“健步如飛”;(9)絕不輕言放棄。善于尋找希望的人,人生終將輝煌。
四 善用分層次教學
分層次教學,最早可追溯到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不同級別的高中按不同的分數線分批次進行招生,這可稱之為政策性分層次教學。我所提倡的分層次教學是班級里的分組教學,或稱小組教學。通過分層次教學,讓每個學生在各自的能力范圍內得到充分的發展,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第一,分層次教學要以尊重每個學生為前提。分層次教學不是歧視或放棄任何一層次的學生,而是平等地對待和尊重每一層次的學生。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愛好、興趣,讓學生完成不同層次的任務和訓練,進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最充分的發展。不以尊重為前提的分層次教學是對部分學生的放棄,是推卸責任。
第二,分層次教學要求教師對學生要有全面性的、發展性的了解和認識。學生是在不斷成長、發展和變化的,只有教師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才能科學有效地進行分層次教學。另外,還要科學、發展地看待學生,分層次教學不能以單一的標準或一成不變的眼光對學生進行分層。如果簡單以成績或單一的表現為標準,就會歧視部分成績較差和表觀較差的學生,會打擊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如果將學生分層之后,一成不變地看待學生,而沒有看到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發展變化,也會阻礙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五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通常采用以下做法。
第一,做好課前準備。在新課講授之前,我認真做好備課工作,即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具等。教師只有充分地做好課前準備,才能掌握手中的“指揮棒”,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第二,有效地使用教材。教學離不開教材,但教學過程并不是一個迷信教材、依賴教材、絕對忠實地執行教材的過程。使用教材是為達到特定的教學目的。因此,教學過程中,對待教材的科學態度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那么,在使用教材時,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地取舍,也可以適當地調整教學順序,合理地增刪、整合教學內容。當然,我們在調整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時,應遵循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切忌隨心所欲。
第三,以人為本,減輕學生的壓力。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壓力大多來自于自身的心理壓力。為了幫助學生減壓,教師需要學會“欺騙學生”,特別是在七年級的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經常“欺騙學生”,幫助學生放松心情。
在上課開始時,很多老師為了引起學生的重視,經常會有這樣的開場白:今天這節課很難,內容又多,但很重要,希望大家認真聽。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這樣的話語不僅很難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反而會讓一部分學生產生畏難情緒,長此以往,易喪失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那么,如何“欺騙學生”呢?例如,在教學Book7A,Page 2的對話時,我告訴學生,我們只要學三個句子就可以掌握里面的三個對話。話音剛落,我看到學生的臉上寫滿了興奮與疑惑。我趁勢把三個句子寫在黑板上并開始教學。(1)I’m…,Are you…? Yes,I am.(2)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too.(3)Welcome to China. Thanks.
學生每學一句,我就引導學生在語境中進行Pair work。整個過程中,學生的情緒處于興奮狀態,學習效果極佳。另外,教學單詞時,我不采用集中教學的方式,而是以section為單位在語境中教學新單詞。這樣,學生每天只需記憶大約10個單詞,也不會有單詞背不完的抱怨。類似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此處不再一一列舉。總之,只要我們潛心教學,就會積累到更多的“減壓”方法。
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時時關注學生的心理。既要善于“欺騙學生”,又要講究教法,以人為本,真正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樂學。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