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是習作教學的起步年級,被稱之為開篇作文教學。學生剛剛接觸篇章寫作,但由于積累的素材少,總覺得無話可說,無從下手。特別是農村小學的孩子,由于條件限制,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有的學生甚至連說一句完整的話都很困難。開篇作文教學怎樣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筆者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和嘗試。
一 用活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級的寫話高出一個層次,很多學生便對作文產生畏懼心理,感覺無從下手。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失去興趣,再好的訓練也是枉然。因此,開篇作文教學應把興趣放在第一位。怎樣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將習作訓練的目標、要求存儲于心,并外化成有益的活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和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學習表達,不知不覺地進行表達訓練。如寫作《記一次有趣的活動》時,剛開始,我并沒有讓學生鮮明地感受到今天是習作課,而是帶著學生走出教室,來到操場上,我說:想和你們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我不失時機地提出一個小小的要求,讓學生當一回“攝像機”,記錄下游戲中的精彩畫面,游戲后講給老師聽。學生開始了有趣的游戲,又注意觀察了活動的過程,游戲結束后,學生爭先恐后地將看到的講給我聽,并且很順利地完成了此次習作。
二 用賞識激勵學生寫作
德國教育家第斯惠多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币虼耍覀儗W生習作,特別是三年級開篇作文,一定要慎重對待,我們既要看到學生習作中的缺點,更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和放大學生的優點:一段通順的句子,一個用得準確的詞語,一個運用恰當的標點符號等,給學生以鼓勵。
三 用良好的習慣促進學生的寫作
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人受益一生,寫作習慣更是如此。開篇作文教學要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表達習慣呢?
第一,學會積累。首先,引導學生從課本中學習積累?,F在的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貼近學生生活,趣味性也較強,是學生學習寫作的好素材。我引導學生熟讀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其次,從生活中積累。習作是生活的反映。沒有豐富的生活積累,何談習作?學生的現實生活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但學生寫作時還會覺得無事可寫,無話可說,根本原因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沒有引起學生的注意,沒有觸動學生的情感,學生沒有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關注豐富多彩的生活,給予學生發現生活美的眼睛,使其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提煉習作素材。例如描寫秋天的景物,教師可以誘導學生談一談曾經參加過的秋游和秋季的實踐活動,幫助他們回想當時的情景,產生一個直觀的認識,再通過相互討論交流和老師講解等方式引導他們掌握描寫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詞佳句等等。這樣學生會很快地提取出素材,寫的文章也比較真實。
第二,學會整理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是兩個問題,中間還需要不斷轉換。實踐證明,實現這種轉換的重要方法是幫助學生不斷對所積累的語言材料進行整理,即將平時積累的零散的語言信息納入到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去。進入了一定的語言結構,學生在表達時就可以靈活自如地運用積累的語言信息。一旦形成整理語言的習慣,學生的表達就會如虎添翼。在習作指導課中要堅持幫助學生學會整理語言,定期幫助學生整理語言,并督促學生養成自我整理的良好習慣。
第三,學會修改。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修改草稿的良好習慣,并根據每次作文情況講解一些修改要點、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領學生學會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一部分,作文教學應從低年級抓起。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角度出發,教師應著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樹立學生的寫作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只要在我們的作文教學中也能夠堅守那份真,那么我們的作文教學將別有洞天,生機盎然!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