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強國必先強教,而強教必先強師,提高教育的質量希望在教師。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著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而教師要出色完成這一神圣使命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基本的職業素質。
【關鍵詞】數學教師 職業 素養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1-0121-01
素質,是指一個人的修養,包括道德品質、外表形象、知識水平與業務能力等各個方面。一名優秀的中學數學教師,只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對工作的熱情及良好的管理能力等基本素養是遠遠不夠的。
一 良好的教學技能,高尚的道德情操
1.創建有個性的教學模式
克萊因在《一份數學教育研究的歷史》中說:除了數學,還要懂得教學法才能勝任數學教師工作。也就是說靈活運用教學法創建個性教學模式是上好數學課的關鍵因素之一,是一個教師的基本素養。但是,目前教學實踐中教師個性缺失成為一種常態,教師更習慣于按照某種既定的法則和程序,復制別人的精彩,即使偶爾靈光乍現,也是在精湛技術的控制下,成為完整程序中既定的一環。當然,創建有個性的教學模式并不是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否定,只是鼓勵教師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大膽地、與時俱進地創造和革新。
2.不做“磕巴”教師
一個數學教師的魅力除了要有高超的數學水平和教學能力以及淵博的知識、熱情的態度外,還要有優美的語言。大多數學生認為數學是枯燥乏味的,我們要努力改變數學在學生心中的印象。在教學中,我們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成易于學生理解、接受的知識,而良好的表達能力有助于我們把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用風趣易懂的語言傳授給學生。
3.創新技能
凡是復雜的事情都是由一些簡單的事情復合而成的,能否將復雜的事情分解成若干簡單的事情,是一個人能力高低的表現;能否將一些簡單的事情合成復雜、高級的事情,需要創新思維。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而學生是一個國家的希望,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數學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首先要具備創新能力。敢于創新、善于創新,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求實的態度結合起來,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教師在工作中要公平、公正
就中國社會對教師的身份與功能定位而言,凡為人師者,師德處于首要地位。教師被喻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育人。中學生正處在對人生觀價值觀的認識階段,受教師的影響很大。教師在教學中,要人人平等。我在教育實習期間,發現有的教師不但公布學生的成績,而且還用成績的排名來決定學生在教室里的座位。考得好的學生就坐在前三排,考得差的就坐在班級的后面,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這就像把鋒利的刀子,嚴重摧殘了學生的心靈健康,久而久之使學生心理變得扭曲。這樣做還會使學生之間因過度競爭而產生敵對情緒,有悖于我們提倡的彼此交流信息、資源共享、發揚團結合作的精神。
5.教師的“爭”與“不爭”
人們常用“春蠶到死絲方盡”來頌揚具有終身奉獻精神的教師。終身奉獻教育事業是教師的無上光榮。不爭名、不奪利,做到潤物細無聲,默默地為教育事業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但是不爭名、不奪利并不是意味著教師什么都不在乎,自己付出了努力,付出了汗水而獲得的名譽利益,這不是爭,而是自己應得的名譽、利益,是受之無愧的。這并不與教師的奉獻精神相違背。教師也是一個平凡的人,在經濟與科技飛速發展的社會里,也需要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滿足。
二 新課程背景下對教師的要求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除了要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注意自己的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積極地自我調整,時刻自我反思外,還應達到以下幾點要求:
1.終身學習
求知是每一個社會個體的本性,教師作為社會體系中特殊的“知識人”,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所以數學教師在工作中也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不斷地超越自己,豐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識。這也驗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活到老學到老。
2.充滿自信
教師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神圣使命。身教勝于言教,教師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教育學生,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學生的人格。所以教師一定要對自己有自信,時刻給自己積極健康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
3.熟練應用現代的教學媒介
隨著科技不斷迅速地發展,輔助教學的現代設備也是日新月異。教師要迅速掌握現代教學設備,還要合理應用。根據事物的對立性,任何一種新事物的出現都具有兩面性,所以教師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新教學媒介的優點與缺點,以便正確把握它在教學中的合理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奠宙、宋乃慶.數學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安瑞霞、代建軍.教學個性的塑造[J].教育科學研究, 2013(2)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