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三數學,開始由講授新課逐漸轉向全面復習。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新課標的實施,高考數學開始從以知識為主線考查能力轉化為以能力為主線全面考查知識,因此,抓好高三數學復習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從全面分析高考、精心設計課堂復習例題、將概念習題進行變式與引申及教會學生復習的方法這四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期與同行們共勉。
【關鍵詞】高三數學 復習教學 高考 解題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1-0124-02
一 引言
高三階段的數學教學,與高一高二注重基礎性和關鍵性學習不同,它要求學生能將所學的零散的數學知識系統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隨著近幾年高考數學開始從以知識為主線考查能力轉化為以能力為主線全面考查知識,因此在高三階段的數學復習,重在將以往學過的知識相互聯系、綜合,形成有機的整體,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運用能力和解題應試能力。筆者近年來一直擔任高三年級的數學教學,本文就此談談高三數學的復習教學。
二 全面分析高考,讓學生胸有成竹地做好復習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和新課標的實施,高考試題開始轉化為全面考查學生的知識能力。因此在進行高三數學復習時,首先,教師要研讀高考綱要,讓學生了解高考數學的命題要求、范圍和重點,試題敘述方式,評分標準等。其次,在分析歷屆高考數學的試題時不難發現,函數與導數、數列、立體幾何中的二面角、直線與圓、解析幾何中圓錐曲線的離心率、概率、復數的運算、二項式定理、不等式、平面向量等是每年的必考點,在復習時應列為重點。在學生了解了高考的基本規律后,教師則應指導學生制訂有針對性的復習方案,從基本知識抓起,梳理和搭建知識之間的聯系,挖掘例題中所涵蓋的內涵,針對重難點進行技能性的訓練,使學
生掌握數學解題技巧,從而提高其復習效率。
三 精心設計復習例題,讓每個層次的學生均有所提高
在新課標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但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在復習教學中不能“一刀切”,要能讓所有學生都能理解其知識間的聯系。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在設計復習教學例題時,面向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吃得飽”。
師生活動:這道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函數的零點以及三次函數圖像的特征的理解。從題目看,其屬于一道小綜合題,在解題時需要教師稍加點撥,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一步步地解答教師所設計的題目,不斷提高自己的解答技巧、能力,最終全面掌握知識,提高數學成績。
四 將概念習題進行變式與引申
高考中數學考查的是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而高三以前學生所學的都是片段性的知識,因此在復習階段,針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習題,可采用變式教學,對例、習題進行變通推廣,進行恰當合理的引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起到舉一反三的訓練作用,開闊學生的解題思路。
師生活動:此題與前面的引申1和引申2均有了很大的變化,在解題時學生需要先設出復平面上對應點的坐標,然后再運用復數的模的概念進行解題。
小結:這樣從多種知識點進行變式和引申,有利于學生適應考題的變化,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使學生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
五 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讓其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于高三學生而言,要提高其復習效率,在加大題型量的基礎上,切忌陷入“題海戰術”,重點是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對一些典型題目進行自主解決并進行反思,進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在讀、議、思幾個方面給予指導。(1)教給學生仔細地閱讀題目,判斷題目中所隱含的內部關系的重點和實質,逐步學會歸納整理,善于抓住題目的重點及圍繞重點思考問題的方法;(2)教會學生討論,對于易混淆的概念和沒有把握的結論、疑問,引導學生大膽地進行討論,通過學生不斷的質疑和釋疑,幫助其逐步得出結論,加深對問題的記憶;(3)教會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在解題和復習完一個小節時,再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和解題技巧,反思自己解題方法的優劣,反思各種知識之間的聯系等,并適時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思維,對所復習的內容再次進行思考。
總之,高三復習工作千頭萬緒。在復習時,教師須精心地安排和系統地組織,讓學生能了解高考的考核范圍和知識點,能制訂出有針對性的復習方案;在設計教學例題時,教師能因材施教,設計出針對每一層次學生的變式,使學生通過一步步的探究,逐漸掌握知識的要領;同時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其能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真正形成合理穩固的知識結構,備戰高考。
參考文獻
[1]羅杰.題變法在高三數學復習中的作用[J].成才之路,2012(36)
[2]卞紅菊.提高高三數學復習效果的策略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3)
[3]尚可、馮定應.品析特點 展望前景 理清思路——提高高三數學復習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1(3)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