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日,我開始擔任市二十中學高一(一)班的班主任,并從事高一(一)班和高一(四)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在四班上課期間,我認識了一名學生戴某,此后三年,與該生相處的種種之事,至今想起,都歷歷在目,感慨良多。
初到高一(四)班上課時,我就注意到一名長相清秀的男生,每當上我的課時,他目不轉睛地看著我的一舉一動,而且每當講得精彩之處,他都會微笑。因此,我也就經常請他回答問題。他的每一次回答都有獨特的見解,這讓我很欣賞他,他也很敬重我。每一次全年級語文考試,他的成績都是年級數一數二的。那時,我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要求他們寫周記,周記主要是自由地表達自己對學習和生活的見聞與感悟。他在周記上反映了這樣一件事:他的班主任在班會課上發火,“現在的學生要提高思想品德修養,上個星期天我從銅陵市回校,站在中巴車里,一直站到學校的門口,車里有我們班的幾個學生,居然沒有一個來讓座。我覺得現在的學生一點禮貌也沒有。”對此,戴某有自己的看法,他說:“人要尊老愛幼,在車上給老弱病殘讓座,是情理之中,而你是一個年紀輕輕的人,既不老也不幼,既不殘也不弱,憑什么要我們讓座呢?是不是你是老師,我們做學生的就得讓座?”對此,我批語道:“讓座,其實是一種謙讓美德的體現,是一種禮貌待人的態度,不在于對方是誰或是什么年齡的人。”他似乎接受了我的觀點,此后,在他的周記里,對他的班主任有些做法也不再那樣措辭激烈。但我還是能感覺到,每當見到我與他的班主任在一起時,他對我的態度要尊敬很多。
高二時開始分文理科,學校安排我帶高二(一)理科班,他興沖沖地跑到我的辦公室說:“張老師,我要選理科,我就要到您班上來。”我笑著說:“你語文挺好的,政史地還不錯,但你的數理化的基礎還薄弱,學文科是還比較合適的。”他急切道:“老師,我喜歡上你的語文課,數理化我會努力去學的!”此后,他在班上的學習和表現都很積極。我看了很欣慰,并經常來鼓勵他。師生之間相處很融洽。然而,不久就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第一學期過半,學校下發通知到各班,要求各班推薦國家貧困生資助對象。當時我班是40人,按20%的比例應為8人。我先讓學生們寫申請書,他也遞交了申請書,然后我找了三個班干部和兩位授課教師,再加我一共六人,組成一個評審小組,對申請材料進行評審。評選的結果要么成績優秀但家里經濟較困難的學生,要么成績平平但是單親家庭的學生。他不在其中。此事剛過,他在周記中寫道:“牛××,他雖然是單親家庭,但他家的經濟條件一點不困難:有電腦、手機;他的媽媽在上海打工,一個月有兩三千塊;爺爺奶奶都拿退休工資。而我家呢,只有我爸爸一人上班,一個月只拿五六百塊,媽媽也沒有工作。您怎么不給我考慮呢?”我看到這情況后,就找他談話,我說這結果是我們六個人評選出來的,主要的依據是按照文件的要求。戴某聽了扭頭就走了。此后,他上我的語文課,總趴在課桌上;每次上交的周記上也沒有幾個字;在路上碰見我時,也竭力避開我,一句話也不說地走掉。看他那個樣子,我很生氣,也懶得理他。到高二的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時,他端坐在考場上,手中的筆一動也不動,所有科目統統交了白卷。為此,高二下學期一開學,我就請他的家長來校,當著家長的面數落他的“表現”,并要求他寫下不再犯的保證。然而,當我上課時,他從來不看黑板,一幅無精打采的樣子。此后,我從別的學生那兒了解到,他上其他老師的課,很投入,回答問題很積極。我想,他這樣做的目的分明是在和我鬧情緒。我就更加冷落他,甚至不正眼看他。這種狀況持續到高二會考結束,因他的各科成績都通過了,我在別的學生面前表揚了他,說他還挺聰明的。可能這話傳到他那里,他開始主動跟我打招呼了。
升入高三時,我一進教室就看到他與班上幾個成績好且品行良好的學生坐在一起。上我課時,他一邊聽一邊不停地記錄;上別的老師課時,我有時站在窗外巡視,他坐直身體很專注地聽課;早讀時,我到班上來督查,他在草稿紙上埋頭演算數學題。不久,大家都紛紛地說戴某變得很努力、很勤奮。為此,我在班會上也大聲表揚他:“我們有些學生,到了高三就想放棄奮斗,想把日子混掉;而戴某,你們都看到了吧,現在是多么刻苦、多么用心,他就是我們當中想懈怠的學生應該學習的榜樣!”此后,我多次在學生們和家長們的面前表揚他。為了進一步鼓勵他,我找到他,勸他寫校內貧困生資助申請書,在我極力的幫助下,他也享受到了每一學期300元的資助。那時的他,每次見到我時,目光就會主動地迎上來,滿含著笑意。有一天放晚學后,他一走進我的辦公室,就說:“老師,我想補數學,您能不能給我找一位老師?”當時,我聽了很激動也很感動,連聲說:“行,行,行,只要你肯學,老師就愿意支持你。”數學輔導不久,不知何故,他早讀就經常遲到,而且,上午第一節課時,老是打盹。對此,我決定去家訪一次,想了解真實情況。一到他家,還沒開口,他的母親就說:“張老師,我的孩子現在好刻苦努力,他天天晚上看書要看到一兩點鐘,我們不催他睡覺,他還不上床。”再看到他的房間書桌上堆滿了演算過習題的草稿紙,當時,我一下子都明白了,就告知其家長:“他在學校表現得很好,他很想盡快提高成績,你們要給孩子多增加營養,還注意中午讓他午休。”我一回來,找到戴某說:“學習,要講究方法,你晚上苦干,白天上課打不起精神,會嚴重影響上課的效果;況且,高考是在白天進行,你應該把你的興奮情緒和飽滿精神提到白天。”對于我的開導他真的聽進去了,此后,他早讀再沒有遲到一次,上課也從沒打盹過,而且每一次月考成績都在進步。在高考之前,他找到我說:“我的父母想要我考本科,我覺得自己的實力還不夠。老師,我會盡最大努力去應考!”高考成績一出來,他就打電話給我:“張老師,我準備上專科去,到大學里,一方面將專業學好,另一方面要為考研做準備。您放心,我不會辜負您對我的關愛與信任。”我贊賞地說:“你現在上專科,保持一顆向上的心,不停努力,一定會大有作為。”
此事雖過,但常引發我思考:(1)作為班主任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學生,如欣賞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待人禮貌等等。還可以通過眼神或話語來欣賞,話語的欣賞可以是當面的,也可以是背后的,但一定要及時表達出來,讓學生心領神會或知曉。欣賞是相互的,你欣賞學生,學生也欣賞你、愛戴你,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相反,如果老師冷落學生、輕視學生,甚至無視學生的存在,只把自己當做傳授知識的機器,這種教育是無生命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2)教師要感化一個學生,就應去探究他的心理,知他心里所想,懂他心里所需,然后有針對性地引導他,真誠地去幫助他,讓“愛”成為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也讓“愛”成為學生求學的動力。況且,被人愛的人,往往也會去愛人,即使戴某走進大學,走上社會,我堅信他也會把愛傳遞下去的。(3)作為教育者,不要以為把學生送上大學就算成功,而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觀,考上大學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而是一個新的起點。還要使學生懂得:“學習”是在豐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更是生命的需要、生活的需求!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