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前沿陣地。安全第一,德育為先,以教學為中心。中小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任的接班人。他們的健康安全成長,關系到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關系到家庭的幸福。學校安全教育必須實行常態化管理。學校安全工作無論在資料建設上還是學校管理上,最關鍵的是“人”,這里的“人”不僅指學生,更重要的是指學校的管理層和教師。如今,在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形勢下,學生的安全工作就顯得極為重要。筆者認為學校的安全工作要實現常態化的管理應以教師為本。
從學校的安全因素與規律來看,學校事故系統構成要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不良,管理欠缺,各種不良情緒都易導致安全事故。學校的安全系統構成要素包括人的安全素質,器械的安全狀態,活動環境條件良好,活動程序有規范并得到執行,教師普及安全知識,提高避險能力,又有安全責任心和自律的態度及精神,就不易出現安全事故。
以上這些體現了“人”的重要性,尤其是教師的責任心和個人素質在學校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許多的安全隱患是可以通過教師人為的努力來加以避免的,如:學生是否在學校或班內,學生在課堂上的安全,可以通過班主任、任課教師的努力來實現。宿舍管理、食堂管理、電腦室、多媒體室、實驗室等的安全可以通過相關管理員及相關人員的細心和負責來保證。學生課間玩耍中存在的諸多安全隱患可以通過學校的安全教育、規范的管理和相關人員的巡查來加以排除和制止。而對于學生中可能會發生的惡性事件,則可以通過教師對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并及時與家長聯系的方式來加以監管。因此,筆者認為學校的安全工作應以教師為本,構建起學校安全管理制度體系,逐步實現學校安全的常態化管理。
一 提高教師的安全意識,牢固樹立人人都是安全員的意識
要樹立“安全是學校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礎”的基本理念,在重視教育發展的同時,務必把提高教育素質、確保安全穩定放在突出位置,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同步研究、形成合力、同步發展。學校要按課程計劃安排好安全教育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要依照課本課時,備好上好每一節課,做到有教師、有計劃、有課本、有教案。我們常常講安全,講“十防”,即防交通事故、防意外傷害、防火、防震、防自然災害、防溺水、防煤氣中毒、防食品中毒、防盜、防未成年人犯罪。要讓教師們牢記于心、居安思危,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安全工作,并內化為自己的習慣行為,有高度的警覺性,這樣才能將危險扼殺在萌芽狀態。
二 建立健全學校內部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應急處置預案,將每個崗位的安全措施逐步細化,分解落實到每個崗位、每項工作、每個環節。將安全管理納入學校目標管理范圍,制定目標管理細則,簽訂責任書,實行“一崗雙職”,建立覆蓋所有工作環節教師的安全責任體系。如養成及時排查的好習慣,各責任人、責任區相互溝通,定期排除安全隱患;值班領導、班主任教師每天進行晨檢和午檢;教師上每節課之前清點人數并及時與班主任、校領導聯系;放學后班主任、值班領導、門衛要及時清校,讓學生結隊回家、回宿舍等,逐步形成各責任人及教職工每人都是安全隱患的排查者、上報者、整改者、管理者、宣傳者等,這樣才能使教師廣泛參與和支持安全工作機制,確保學校安全。
三 加強對教師及領導干部的培訓
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培訓,讓領導和教師們明白:安全,是學校教育的前提和保證,是社會的重托,更是父母深情的期望。對于教育事業,可以說“學校安全無小事,責任重于泰山”,因此,牢牢樹立責任意識,是每一位為師者起碼的人格素質。要教育教師嚴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執教,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有陽光的心態,對學生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懷備至,師生關系融洽,讓學生如沐春風,否則就會造成師生對立,矛盾重重,埋下安全隱患。要體現多一點愛、少一點批評,不要侮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違紀違規的行為。
四 普及安全知識,提高避險能力
教師要利用安全教育課、班隊會、廣播、黑板報、繪畫、手抄報、安全知識競賽、征文、演講、講座、國旗下講話、安全教育日、防震防火逃生演練、多媒體等普及安全知識,提高避險能力。要充分利用各項活動不失時機地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并詳盡記錄,做到常抓不懈,警鐘長鳴。每周要及時總結上周安全工作,指出存在問題,對今后安全注意事項提出明確要求。每學期開學、放假、集會、實踐活動都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細致的安全教育。平時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利用綜合實踐課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教育,訓練安全防護能力。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教育,還要利用家訪、家長會、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安全知識的普及,讓家長明確學校和家長在安全教育方面各自的職責,形成相互管理的協調一致,讓孩子幸福健康成長,這才是最終目的和教育的成功所在。
總之,教師是學校安全的有力執行者和堅強的維護者,學校只有做到以教師為本,才有可能實現安全管理工作的常態化,有力地保障師生的生命安全,促進學校的和諧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