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高等職業教育機械加工專業教學情況的分析,指出了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總結。
【關鍵詞】理論 實踐 創新 評價標準 機械加工專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1-0161-01
目前,我國機械加工一線的技術工人素質普遍較低,尤其是掌握先進技術的高技能人才更為短缺。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工作者應如何應對挑戰呢?筆者認為深入進行教學改革,為機械加工業輸送高質量人才,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對于機械加工專業的教學,筆者認為必須從學生的知識學習、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學校的評價標準三個方面入手,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 重點: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學習
1.專業理論是學生學好知識的基礎
專業理論知識是對實踐經驗的總結,是指導實踐的基礎。為此在專業理論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加強師生之間的相互交往,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還要運用好各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運用形象化教學方法在金屬材料及熱處理課的教學中,講解鑄鐵與鋼的主要區別時,我們可以先找到鑄鐵和低碳鋼的試棒,講課時我們可以分別向地上拋去。鑄鐵沉悶嘶啞,幾乎無余音;低碳鋼聲音清脆悅耳,余音繚繞。學生們興趣很濃,此時再進行講解鑄鐵與鋼的主要區別。另外,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和概念,可以用恰當而生動的比喻加以形象的描述或采用相互啟發的教學方法,使不可捉摸的虛幻體變成形象生動的實物體。例如,在機械基礎課的齒輪模數的講授中,由于模數是齒輪幾何計算中最基本的重要參數,它影響齒輪的大小、齒形和強度,必須讓學生正確理解。但模數是在齒輪上無法直接度量的抽象概念,若單純從模數的定義:“模數是齒距除以圓周率所得的商”重復講授,學生往往難以真正理解。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這樣向學生解釋:“模數”就像鞋的鞋號一樣,鞋號不僅與鞋的長短有關,還與鞋的寬窄、高低有關,是鞋的尺寸的代號。這種解釋雖然不很確切,但這樣往往能打開學生的思路,再結合模數的公式進一步解釋,學生較容易掌握齒輪中的這一重要概念。
2.實踐動手能力是學生學好知識的關鍵
要培養一個合格的職業工作者,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目前,較為先進的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教學法有項目教學法、合作教學方法、理實一體化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方法突出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充分調動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為使學生熟練掌握機械制圖的測繪能力,在學完理論內容后,進行制圖測繪。在進行制圖測繪時,我們可以將所有同學進行分組。在分組時根據興趣傾向、學習水平、交往技能、守紀情況等合理搭配,并且組與組之間不僅要相互配合,還要相互指點、相互競爭。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的讀圖、制圖和計算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對機械零部件的裝備具有初步的設計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 理念:教師要有創新意識
科學技術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堅持創新。只有創新,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同樣教育科學的生命力也在于創新,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具有創新理念。
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必須要轉變教育思想。在教學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加強師生之間的相互交往。改變教學方法,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操作、總結,讓學生創造性地去學習、探究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主動發展,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在機械加工專業的公差與配合課程中,有一節重要內容是:“圓柱尺寸公差與配合的選擇”。在這部分內容選擇中,涉及兩種基準制、20種公差等級和幾十種配合種類。要在組合后的上百種方案中選擇一種合理的方案,這對實踐經驗少的學生來說,單憑幾條選擇原則往往感到十分困難。即使選出也毫無把握,甚至選的方案比較合理,但自己也說不出充分的理由。這時筆者結合實際問題布置典型選擇例題,在簡要說明具體工作狀況后,放手讓學生選擇,然后組織討論,在討論中逐漸淘汰錯誤方案。這種“指導—體驗”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使學生保持較大的注意力和興趣,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學會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 保證: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能促進教學改革和發展,而不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會阻礙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因此在機械加工專業課堂教學中應有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主要包括:(1)教學目標。教師對于教學目標的制訂,應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緊密聯系教學內容,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2)學生活動以及對活動的指導與調控。在學生活動中,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而且還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培養者。(3)課堂氣氛。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民主、平等、健康、和諧的環境,并能真正體現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氛圍。(4)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始終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課堂教學的效果主要體現在知識與技能的完成性、學生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兩方面。
以上幾點僅是筆者在機械加工專業教學中的一些思考。由于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在課堂教學中,仍然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