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實現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根據工作任務所需的職業能力選取教學內容,實施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和以典型制劑為載體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動手能力明顯提高。該課程改革有利于提高藥物制劑技術教學質量。
【關鍵詞】基于工作過程 藥物制劑技術 課程改革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1-0163-02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所以職業教育課程應以就業為導向開展實踐活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工作能力的目的。所謂“工作過程”,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若想將藥物制劑專業的畢業生培養成為企業需要的,有扎實基礎知識、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一線實用技能型人才,就要求我們對主干課程藥物制劑技術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
一 確定課程目標
首先由專業骨干教師和制藥企業技術專家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在其指導下,對藥物制劑工的要求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同時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研,調研結果由委員會成員一起討論,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藥物制劑工的操作技能標準為依據,確定課程目標:培養藥物生產崗位的初、中級制劑操作工。并將其再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
二 確定教學內容的建構思路
根據課程培養目標和工作過程的要求,確定教材內容,完成教學內容中知識和能力模塊的建構,是進行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改革的關鍵。首先進行工作過程分析,即根據有關藥物在生產中的各個工作過程進行相應的行動領域分析,在此基礎上確定知識和能力模塊,聯系學生具體情況形成教學項目。
1.貼近崗位實際,確定教材內容
根據制藥企業的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知識、能力和素質對教材內容進行選取。理論知識包括:各種常用的劑型特點、常用制劑生產工藝、生產質量控制、生產中常見問題的解決辦法等。能力要求包括:掌握常見固體制劑、液體制劑、半固體制劑的生產操作,了解其他制劑生產操作及對制劑生產質量能進行初步評價等。如填充物為顆粒的硬膠囊的生產,見表1。
通過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整合、細化教學內容,使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能迅速熟悉工作環境,投入到工作當中。
2.基于工作過程課程的知識、技能模塊的構建
基于工作過程課程的知識和技能模塊應該是具有任務性、案例性、聯系學生學情、經過教學處理的模塊。通過一個模塊的學習,學生可以完成某一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藥物制劑技術課程教學模塊將藥物制劑制備的整個工作過程結合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教學處理,使其既符合中職學生的認知水平又符合工作崗位對知識技能的要求。我們根據企業現有的職業崗位將課程內容分為6個模塊、20個子模塊,見表2。
3.教學項目的制訂
教學項目應該是一個案例化的學習任務,它包含基本理論、實踐技能和相應的素質要求。在藥物制劑技術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中,教學項目可以根據崗位實際情況將理論知識與工作能力需求結合在一起。我們在模塊的基礎上設計了與相應工種崗位的知識、技能、素質要求相吻合的20個實踐項目:空白片的制備、硫酸阿托品散的制備、VC顆粒劑的制備、水丸的制備、甘油栓的制備等,見表2。
4.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是將企業的工作任務過程和學校的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按工作過程中的具體任務逐步進行理論知識、能力操作以及職業素質的講解,達到教學內容貼近實際、生動不抽象的目的,體現基于工作過程課程的特點。例如:制備散劑,就是按照藥廠散劑的生產任務,從原料粉碎——篩分——混合——分劑量——質量檢查——包裝的整個工藝流程理論知識的講解、操作技能的訓練和工作中需要遵守的崗位職責。
5.基于工作過程,實施以典型制劑為載體的教學過程
以甘油栓制備為例,教學過程如下:
目的要求:(1)技能目標:能生產出合格的甘油栓劑。(2)知識目標:熟悉各類常用基質的性質;掌握熱熔法制備栓劑的操作要點。(3)職業目標: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責任心;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適應崗位:栓劑制備車間。
學情分析:(1)分析學生對制備甘油栓涉及的基本操作技術的掌握情況;(2)分析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情況、主動參與意識以及知識的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1)教師根據崗位工作布置任務;(2)引導學生對任務提出實施方案;(3)角色扮演,實施任務;(4)任務完成情況小結;(5)驗收、評價。
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將課程教學內容有機地貫穿于工作項目中,通過角色扮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實際操作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體會到就業實踐中可能遇到的眾多實際問題。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認真的工作態度,同時讓學生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實現從學校到崗位的自然過渡。
三 實踐研究中對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的思考
1.編寫特色教材、使用新的教學資源
對藥物制劑技術課程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首先要編寫基于工作過程的特色教材,教材編寫應打破傳統的知識體系,改變原有的思維定勢,根據調研結果,以工作任務為單位進行教材編寫。其次要開發和利用以網絡和多媒體為途徑的新的教學資源,使學生能更形象地理解教學內容。
2.建設一支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熟悉企業的整個工作過程,但現在很多專業教師往往局限在課堂中,缺乏企業工作經歷。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一是專業教師到企業參與社會實踐,熟悉工作過程,提高職業教學能力;二是聘請行業企業一線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或來校進行專題式演講。本課程通過專業教師進藥廠和聘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參與教學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理實一體,工學結合
打破原有的理論課、實驗課和實訓課的界限,根據工作過程將其結合在一起,將教學場所改為既能進行理論教學又能實際操作的一體化教室,在實施具體工作過程中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改革符合我國職業教育對課程改革的要求,它不僅可以有效地改變目前的教學效果,而且對學生畢業后迅速適應工作崗位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姜大源、吳全全.德國職業教育學習領域的課程方案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47~54
[2]劉彩琴、路建彩.“工作過程導向課程”建設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9):54
[3]劉麗、季婷婷.基于工作過程的藥物制劑技術課程改革[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4):65~66
[4]楊林.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下對藥物制劑技術課程改革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1(18)13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