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執教了幾年對口升學班的物理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尋找問題,不斷地積累經驗,同時也總結了復習物理的一些方法。
中等職業學校電工電子類的物理教材是以經典物理為主線,以掌握概念、強調應用為重點,以培養能力、提高現代學生素質為中心,盡可能反映當前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以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行業對中職物理教學的新要求。在知識層次上以基本知識為主線,全部內容包括力學、熱學、電磁學、光與近代物理四個部分。
中職物理雖然難度比較小,但是知識點多、面廣,不僅有許多的物理概念、物理規律需要考生去記、背,而且還有物理儀器的操作和物理實驗的原理方法、實驗數據的處理與解決問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要完成復習任務呢?我認為對口升學物理課的復習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 以中心內容為主線,完成各個版塊的網絡構建圖
首先,根據物理教材和《中等職業學校對口升學物理考試大綱》,對物理知識進行有序化的復習,進行知識的梳理。將力、熱、光、電、原子物理作為五個版塊,每個版塊中又包含許多知識點,而各個部分之間通過運動和能量聯系起來。由于平時我們是從一個一個的知識點講解的,因此學生的知識比較散亂,缺乏系統性,沒有形成完整有序的知識體系。復習時應先將雜亂的知識系統化,先進行單元復習,然后再用基本規律和基本理論跨章節綜合復習,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在復習中必須以物理概念為基礎,以物理規律為主線,要師生共同構建知識網絡圖。教師要在做系統知識梳理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編織知識結構網絡圖。如復習牛頓運動定律時,以牛頓運動定律為主線,構建質點受力和運動關系網絡圖。一邊是力,一力是運動,中間是物體。在復習力的知識時,可以復習各種性質的力,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對物體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對力進行合成與分解。而在運動知識的復習中,首先,從機械運動的概念入手進行分析,包括質點、參考系、位移和路程、時間和時刻等概念,再進一步到物體的運動,包括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再對直線運動進行分析,勻速的直線運動和變速的直線運動,再找出變速直線運動中有特點的勻變速運動進行分析。將速度、位移、加速度等概念融入其中進行分析。
網絡圖的搭建,有利于學生將雜亂的知識系統化、有序化。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搭建知識網絡。編織知識結構圖要從知識的內在聯系,從一般到特殊,理清知識體系,達到知識歸類,從而構建知識網絡體系。
二 在知識網絡圖的基礎上,加強對概念的再理解
在知識網絡圖的基礎上,將物理概念、物理規律、實驗和一些物理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和理解。理解之后再進行比較、歸納和總結。物理復習是建立在教材基礎之上的。所以在第一輪復習中,首先是認真閱讀課本,深刻理解包括注解、閱讀材料、演示實驗、課后練習。讀書的目的在于去粗取精,掌握精髓,便于理解和掌握。比如,有許多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很容易混淆的,而許多物理概念和規律又有聯系,可以運用圖表類比或用其他方法進行比較,在復習中可以起到較好的復習效果。如比較速度和加速度這兩個概念時,加速度是用來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與速度大小沒有關系。速度大,加速度可以很小也可為零;速度小或為零,加速度可以很大;加速度的方向也與速度方向無關,可以與速度同向、反向,也可以成任意的夾角。再如電場和磁場,電場強度和磁場強度的比較,電場線和磁場線的比較。這個過程會加強學生對概念的再理解,更深刻地理解概念,掌握規律。
三 通過做題,將知識深化掌握
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需要通過大量的習題訓練。物理習題可以促使學生應用物理概念、物理規律來解決實際問題,將抽象的、單調的物理概念、公式與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第一,要熟悉題型。理論和研究表明:“不存在一種理想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不做練習就能學好物理。”要熟悉題型,必須做題,而且要做大量的題,以達到熟練。
第二,要概括出題的類型。比如,計算題中,一般情況下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題是必考題目。從受力分析到物體的運動或者是由物體的運動推出物體的受力情況,通常以物體靜止或物體做勻速運動為一種情形,或者以物體做勻變速運動來考查。而另一道大題通常是考查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和磁場對通電導體的作用力。還有一種考法,比較難一點,就是關于復合場的考查,重力場、電場、磁場的復合場,再結合能量守恒或動能定理來解題,對于中職生來說確實非常難,考的概率不是很大。而電學方面的考查,主要是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有時還會結合電場力做功分析電勢能變化。
第三,必須教會學生認真讀題,分析物理過程。有些題的物理過程比較多,涉及的公式也比較多,學生就會心浮氣躁。所以,這時需要讓學生靜下心來分析物理題目,抓住其中的關鍵字詞,如靜止、勻速、勻變速等等,認真分析過程,方可變難為易。
第四,關于解題能力的考查。在掌握了物理題型之后,需要明確各種題型的解題關鍵。如運用機械能守恒定律去解題的關鍵是:(1)判斷物體或系統的受力情況,判斷是否只有重力或彈力在做功,如果有其他力在做功,機械能是不守恒的。(2)找出零勢能的參考平面。(3)找到初位置與末位置。(4)運用機械能守恒來解題。
第五,運用數學知識進行解題。物理計算需要扎實的數學基礎,除了最基本的加、減、乘、除運算外,很多時候會用到三角知識,有時要用相似三角形的比值法來解題。中職生的數學基礎相對較差,所以,在解題的過程中還要對數學基礎知識進行加強學習。
四 靈活運用知識,多種方法解題
靈活地運用物理知識、物理方法解決物理問題,必須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
1.用不同的方法,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爭取做到“一題多解”
有一些物理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如解決物體受力和運動問題時,可以用牛頓運動定律去解,也可以用動能定理去解,這樣做可以拓寬思路,增加解題的路徑。
2.用多種物理方法解題
圖像法:這種方法可以將相關的物理量間的關系用圖像表示出來,直觀地發現它們之間的變化關系,如我們常見的圖像有速度—時間圖像,位移—時間圖像,力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加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力隨位移變化的圖像,電學中伏安特性圖像等。如在解決升降機運動的題目中,第一段為勻加速直線運動,第二段是勻速直線運動,第三段快到達時做勻減速直線運動,作出速度—時間圖像來求位移非常簡單。
理想實驗法:如在“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就用到了理想實驗法。用這種方法可以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如我們用到最多的就是質點的概念,如果不能將物體視為質點,許多問題會變得非常復雜。另外,還有點電荷概念、光滑水平面、光滑斜面,這些面的摩擦力為零,都是理想化的。
等效法:這種方法是把問題中的情境等效為我們熟悉的物理情境。如在力的合成實驗中,就講到了等效法,必須是一個力與幾個力共同作用的效果是相同的,才可以等效替代。在電路的分析和計算中,首先要將復雜的電路圖畫成等效電路圖,可以一目了然哪部分是串聯,哪部分是并聯,電壓表測出的是哪兩點間的電壓等。
五 理論聯系實際,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近年來的高考題中,題目更貼近生活,緊密聯系實際。如汽車牽引力和功率問題,手機充電、汽車能耗問題等。這些問題非常新穎,而題目中文字又較多,甚至出現了一些新名詞。當遇到這類題目時,必須要求學生能通過閱讀和分析,找出其中需要解決的物理問題,然后再應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解決問題。
六 加強對實驗的研究
近年來,實驗已成為考查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設計能力以及運用實驗儀器、實驗方法去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中職的物理實驗難度還不算太大,但題型和涉及的內容卻不斷增多,所以必須學會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總之,在對口升學的高考物理課的復習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做到知識網絡化、系統化,抓住主要內容,掌握基本概念和規律,同時要不斷強化習題訓練,引導學生總結題型和解題的方法,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動手動腦能力,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創新能力的培養,相信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和可喜的高考成績。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