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認為,圍繞“結構決定性質”這一有機化學的規律,采用比較教學法進行教學,可以構建邏輯化、系統化的有機化學知識結構。本文還闡述了如何在“概念、官能團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研究性學習”上采用比較法教學以及采用比較法教學必須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比較教學法 概念 有機化學 研究性學習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1-0173-02
一 前言
何為有機化學的比較法教學?簡言之,就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化合物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找出其分子結構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比較、鑒別,使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比較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活動中常見且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采用比較法進行教學,其目的就是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比較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將所接觸到的看似孤立的知識協調起來,并進一步加工處理,從而構建邏輯化、系統化的知識結構。有機化學主要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合成及相互聯系的變化規律等。而有機物的種類多,性質復雜,結構上的微小差別,在性質上的表現會大相徑庭,有機化學最重要的規律是“結構決定性質”。
對于藥學系列專業的學生來說,有機化學對于后續課程的學習、對于專業能力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其是專業課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商品學等后續課程的基礎,專業的綜合知識與素質又要求學生具備根據藥物的分子式分析處方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用藥配伍。所以,對于“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的有機化學核心思想必須內化在他們的知識系統中。
二 在基本概念上的教學
所謂概念,就是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把同類事物的本質共性集中起來,加以概括形成的。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比較思維法,誘導學生辨析貌似不同實有聯系的問題,可促使學生準確地掌握概念的本質,且印象深刻,事半功倍,不容易遺忘。
三 對官能團結構進行分析
所謂官能團是指能決定一類有機化合物的化學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團。有機化學理論認為,有什么樣的官能團就有什么樣的性質。那么,在學習藥物化學的過程中,我們只要分析化合物的結構特點,就可以知道它們的性質,以及避開那些不合理的藥物配伍了。也就是說,如果能夠理解“結構決定性質”這一有機化學的核心思想,那么在后續課程的學習中,知識的遷移會變得較為容易。
我們仍以碳碳單鍵、雙鍵、三鍵為例,通過它們在結構上的比較來分析理解官能團的結構如何影響化合物的性質。
六 利用比較法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
比較教學法的目的在于從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入手,著重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研究性學習的目的也主要是培養人的思維與邏輯能力,兩者有著共性;對于藥學系列專業,后續課程藥物化學、分析化學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有機化學的延伸。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課堂練習與課后習題,對不同類別的藥物,在有機化學的教學平臺上進行研究,既可加深對有機化學知識的理解,也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職業能力。
七 結束語
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材的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特點,靈活運用對比教學法,循序漸進,以便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事物的現象和本質,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以下是進行比較教學時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
第一,比較的目的要非常明確,每組比較的對象及內容不宜太多,否則學生很容易對所講述的各對象和內容產生混淆,從而造成識記障礙。
第二,要考慮教學內容之間有無可比性,勿生搬硬套。一般而言,在同類物之間進行比較,簡單明了,也容易達到預期效果,但是進行遷移比較時,因為是進行不同類之間的比較,抽象性較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不將它們之間的某一相同的屬性或特征清楚地提取出來,并加以強調,則會讓學生感到不知所云,甚至會造成思維混亂。
第三,在詳細分析比較之后,應引導學生進行必要且有效的歸納總結,使其概括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否則就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甚至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第四,運用比較教學法要講究科學性,不應追求形式。在運用比較法進行教學時,應認真且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這樣才會真正有助于學生認知、識記及思維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美〕喬伊斯等.教學模式(荊建華等譯)[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