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拓展訓練的風靡,其實效性也越來越被認可,作為一種新的理念或行為方式,正在被高校群體所了解和認可。為了了解和檢驗拓展訓練對于碩士研究生自信心水平的影響情況,本文嘗試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云南師范大學的在校碩士研究生進行調查,并通過統計分析的結果給予呈現,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和改進拓展訓練的建議及對策。
【關鍵詞】拓展訓練 碩士研究生 自信心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9-0003-02
“拓展訓練”是最早在西方國家興起的一種理念和行為方式,后逐漸成為西方發達國家的一種教育方式和途徑,強調在預先設定好的環境條件或情境中,使參與者或受訓者通過參與這些情境體驗,并在活動結束后對這些活動進行反思,從而幫助參與者發現平時沒有意識到的潛力和存在的盲點,以此培養參與者良好的心理品質并幫助受訓者保持心理健康,建立和諧的人際社交網絡和關系,最終培養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從而提高受訓者的自信心水平的一種動態教育模式。近年來,“拓展訓練”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被越來越多的群體所認可和推廣,基于此,我們也很想了解和考察拓展訓練對碩士研究生自信心水平的影響情況,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在參考和借鑒前人有關拓展訓練研究的基礎上,主要采用了車麗萍老師編寫的《大學生自信心測試問卷》和《拓展訓練基本情況測試問卷》,以云南師范大學的在校碩士研究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拓展訓練的基本情況進行測試與分析。以期通過拓展訓練探求提高碩士研究生自信心水平的方法和途徑,旨在改善和提高碩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綜合素質。
一 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自信心作為心理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對學生自信心的研究已成為目前的一個焦點話題。同時自信心水平也已成為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在此基礎上,本文也以自信心作為思考的邏輯起點,來探討碩士研究生的自信心狀況。因為21世紀是一個充滿了競爭的時代,新世紀所要求的人才應具有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品質,顯然善于競爭、富于創造的人才已是新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而這些品質都與良好的心理素質有關。據一項以全國12.6萬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的調查發現:有20.23%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11.7%的大學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有過心理危機的占75%。另外一項對大學生合作意識的調查表明:53.2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合作意識不強。1990年北京16所大學的大學生因心理疾病退學、休學的人數占因病退學、休學總人數的64.4%和37.9%,并具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從以往學者所做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大學生群體中,尤其是碩士研究生群體中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情況,甚至部分學生表現出強烈的自卑傾向。自信心水平作為個體認識自我、意識自我和評價自我的重要標準,是個體對自身能力和素質的感受,是個體對自身是否有效地應對各種社會環境的能力所作出的主觀判斷和評價,既包括個體對自身的認知、態度和評價,也涉及個體的行為表現。自信心水平高的個體往往給予自己肯定的評價,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也具備良好的意志品質。因此,自信心是健全人格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影響著個體整個人格的健全發展。自信雖不等同于能力本身,但卻是個體人格結構中起驅動作用的關鍵性要素。它可以激發個體在遺傳、環境、教育諸變量作用下獲得或形成能力。相反,自信心水平低卻會妨礙個體成功,成為個體發展的一種禁錮。因此,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還決定著個體對成功感和失敗感的認知,其作用和價值是不容忽視的。
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和人生觀逐步完善至穩固的時期,這一階段是人生中最為關注人生價值、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等一系列重要問題的時期,其自我統一性已確立并逐步穩定,能有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和定位自我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碩士研究生生理機制已發育完成,自我意識日漸成熟和穩定。已由對外部的關注轉向對自身內在世界的關注,其主體性開始發揮作用,在觀察、評價自身時,開始著手改造和教育自身。所以這一階段也是碩士研究生人格成熟的再次重建期,是其個體樹立自信和培養健康自我以及健全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在此階段能得到很好的引導和教育,其發展會比較順暢。而拓展訓練其全新的理念、獨特的視角與培訓方式對碩士研究生人格的養成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依托拓展訓練這一方式培養碩士研究生的自信心水平值得嘗試和倡導。
二 調查的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抽取了云南師范大學在校碩士研究生為研究對象,共30人。
2.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車麗萍編制的《大學生自信心測試問卷》和《拓展訓練基本情況測試問卷》進行調查研究。對調查對象進行拓展訓練前的自信心前測和拓展訓練結束后的自信心后測。發放問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三 調查統計結果呈現
1.碩士研究生對拓展訓練的了解情況
在回收的30份有效調查問卷中,其中有5人以前曾參加過拓展訓練。由此可見,拓展訓練近些年來越來越受到青睞,現已風靡,但云南師范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當中參加過拓展訓練的人數并不是很多,說明拓展訓練雖在其他領域得以發展,但對于大學校園而言,其還沒有真正進入,拓展訓練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通過拓展公司對企業進行培訓的方式進
*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研課題《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體系構建研究》的研究成果(編號:2011C155)
行。今后應在高校著力宣傳和倡導拓展訓練,加大學生對拓展訓練的了解和參與度。
2.拓展訓練對碩士研究生全面發展的影響情況與分析
在對30份調查問卷進行統計整理時發現,其中13.33%的碩士研究生認為拓展訓練對碩士研究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非常大的良性影響;53.33%的碩士研究生認為比較具有良性的影響;26.66%的碩士研究生認為有影響;占6.68%的碩士研究生認為基本沒有影響,在本次調查問卷當中,認為拓展訓練對碩士研究生全面發展完全沒有影響的比例為零,不難看出絕大多數的碩士研究生認為拓展訓練對碩士研究生的全面發展是有影響的。
3.拓展訓練對碩士研究生自信心提高的幫助情況與分析
經過問卷統計分析得出以下數據:在30份調查問卷當中,占10%的碩士研究生認為拓展訓練對碩士研究生的自信心提高有非常大的幫助,占50%的人認為比較有幫助,占30%的碩士研究生認為有幫助,占10%的碩士研究生認為比較沒有幫助,其中認為完全沒有幫助的比例為零。通過數據可以得出,本次調查對象中90%的碩士研究生認為拓展訓練對提高碩士研究生自信心是有幫助的。
4.拓展訓練結束后總體感覺情況與分析
在對問卷調查進行統計中發現,其中,26.67%的碩士研究生認為拓展訓練結束后總體感覺非常好,60%的碩士研究生認為拓展訓練結束后總體感覺比較好,另外13.33%的碩士研究生認為拓展訓練結束后總體感覺好。30名被調查者一致認為拓展訓練結束后總體感覺好。
5.拓展訓練對碩士研究生自信心前測和后測自信心的比較與分析
表4中的統計數據表明:在拓展訓練之前進行碩士研究生自信心測試,其結果如下:有19名碩士研究生自信心得分在14分以下,占總數的63.33%;有9名碩士研究生自信心得分在15~24分之間,占總數的3%;其中有2名碩士研究生自信心得分在25~34分之間,占總數的6%。拓展訓練結束后進行自信心后測,其結果如下:有5名碩士研究生自信心得分在14分以下,占總數的16.66%;有17名碩士研究生自信心得分在15~24分之間,占總數的56.67%;其中有8名碩士研究生自信心得分在25~34分之間,所占總數比例為26.67%。
表4 拓展訓練對碩士研究生自信心前、后測影響變化表
項目缺乏自信心
(≤14分)自信心良好
(15~24分)過于自信
(25~34分)
自信心前測1992
自信心后測5178
如果統計得分在25~34分(包括34分)之間,說明被測者對自己充滿自信,信心十足,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明白自己的優勢所在,但對自己的不足或缺點并不注意。
如果統計得分在15~24分(包括24分)之間,說明被測試者有自信,對自己的言行敢作敢當,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也較強,對自身的優勢與不足較了解,同時人際關系較良好,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和贊賞。
如果統計得分為14分及以下,說明被測試者顯然缺乏自信心,原因可能是過于謙虛所致,但卻表明自我壓抑,并常受制于人,缺乏主動行為的信心和能力。
四 提高碩士研究生自信心水平的對策與建議
1.建立完善的碩士研究生自信心評價體系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化,處于社會中的成員是否具備和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學校建立一套完善的碩士研究生自信心評價體系也就顯得很有必要,因為學校一旦掌握了這樣一套評價標準,學校對碩士研究生自信心的水平就能有充分的了解,更有利于學校掌握碩士研究生自信心水平的實際狀況,對提高和指導碩士研究生自信心水平將大有裨益。
2.建立完善的拓展訓練課程體系
高校應有意識地開設拓展訓練選修課程,讓有興趣的碩士研究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修,學校應根據碩士研究生的實際情況制訂適合他們的拓展訓練課程,使課程的選修與學生的接受能力與興趣愛好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保障拓展訓練課程的社會化和人性化,另一方面對提高碩士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起到作用,特別在培養碩士研究生的自信心、合作溝通意識和能力方面、毅力和寬容方面等有實質性的幫助,對碩士研究生將來走向社會和工作崗位提前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張凡濤、宋金美.拓展訓練引入高校專業體育課的理論分析及實驗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5(2)
[2]常會麗、于海濤.“拓展訓練”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
[3]王維琦.“戶外拓展訓練”對高校畢業生整體素質影響的試驗研究[J].許昌學院學報,2004(5)
[4]徐燕.拓展訓練(一)[J].中國培訓,2002(10)
[5]徐燕.拓展訓練(二)[J].中國培訓,2002(11)
[6]徐燕.拓展訓練(三)[J].中國培訓,2002(1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