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自主創業已成為大學生就業的新趨勢。如何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是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題的重要途徑,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本文詳細剖析了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影響因素,討論了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創業能力培養 存在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9-0007-02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自主創業已成為大學生就業的新趨勢。大學生要想成功創業,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關鍵。但是,目前我國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發展得還不成熟,在很多方面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大學生創業存在很多困難。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這些問題,對于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 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在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有客觀和主觀兩方面因素。客觀因素包括家庭觀念和素質、高校創業教育培養體系、國家政策、社會文化氛圍等多個方面;主觀因素主要是大學生個人的觀念意識和素質。這些因素是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
1.大學生家庭的創業觀念意識薄弱
長期以來,畢業之后要有個“鐵飯碗”的思想根深蒂固,大學生家長也易受到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家長期盼自己的孩子畢業后能有一份可靠、穩定的工作,而對于孩子畢業后進行創業并沒有很高的期望,創業成功與否需要較長的時間來檢驗,不但需要較大的精神投入還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對于大部分普通家庭來說存在一定的困難和風險,導致許多家長寧愿子女找一份工資不高,但相對穩定的工作,也不希望他們投入到艱苦的創業中去,這種對大學生創業持冷漠和排斥的心理,直接限制了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培養。
2.高校創業教育理論和課程設置缺乏系統化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制度一直以應試教育為主,素質教育相對較弱,很多高校仍以分數的高低作為評判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這種教育模式常常禁錮著人們的思維。高校創業教育多數只注重理論教育,缺乏必要的社會實踐,在這種體系的籠罩下,大學生缺乏必要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
3.政府創業的基礎設施不完善、政策措施不配套
近幾年,國家和各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支持和扶持大學生創業,這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學生創業。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問題仍層出不窮。
4.創業的社會文化氛圍不濃
目前,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對大學生創業進行鼓勵和扶持,但是我國還沒有形成大學生自主創業和鼓勵創業的良好
* 基金項目:南京林業大學南方學院2011年高等教育研究課題立項項目(編號:NGJY2011021)
社會文化氛圍。社會上有些人對在校大學生創業持有偏見,認為大學生在學校創業是不務正業、投機取巧、影響學業,從而在輿論上給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5.大學生自身創業意識不強
目前,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對大學生創業進行鼓勵和扶持,但是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個大學生自主創業和鼓勵創業的良好社會文化氛圍,導致大學生自身創業意識的薄弱。
二 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對策
要進一步完善我國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體系,必須建立起一個個人和家庭、高校、政府、社會四位一體的、科學高效的創業能力培養運行機制。
1.轉變家庭觀念,提供鼓勵和支持
要想讓家長重視和支持大學生創業,轉變家長的觀念非常重要。家長只有從思想上真正接受創業、認識創業,這樣才能重視創業,選擇和支持學生創業。學生家長可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和各種優惠政策,轉變就業觀念,不將自己傳統的就業觀念強加給子女,為子女的創業營造寬松的家庭環境和濃郁的社會文化氛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價值觀,積極關注、鼓勵孩子大膽嘗試,激發孩子的創業激情,在創業過程中給予一定的經濟資助和支持,加強與子女的溝通與交流。大學生涉世未深,在創業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這就需要家長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及時幫助子女解決困難,并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使子女創業有一個正確的方向。
2.高校建立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
高校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施主體,既負責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規劃組織,又負責創業教育的實踐。1998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世界高等教育會議,發表了《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其中第七條第四款明確指出:“為了方便畢業生就業,高等教育應主要關心培養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畢業生將愈來愈不再僅僅是求職者,而首先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高校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重要性,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的客觀需要,調整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完善創業教育的培養體系,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構建高素質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優化師資隊伍配置;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團的帶頭作用,通過開展創業和社會實踐,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以及實踐動手能力,使大學生在創業知識和心理品質上得到相應的培養,以提高其創業能力。2002年4月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九所高校率先進行創業教育的試點工作。2000年12月清華大學成立中國創業研究中心,2009年清華大學成立“創業教育創新實驗區”,在全校推廣創業教育,從創業啟蒙到專業知識訓練,有效地培養了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3.政府部門基礎設施的建立和完善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促進大學生創業,這些政策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為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創業,逐步實現完善、系統的基礎設施建設,政府部門應從創業服務體系和創業政策入手,構建起“鼓勵創業、支持創業、服務創業、保護創業”的創業政策體系,建立創業獎勵機制,清除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障礙,給大學生創業保駕護航。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典型,努力營造出對創業人才尊重、對創業精神崇尚、對創業行為支持、對創業失敗寬容的良好社會氛圍,使創業真正成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社會文化支撐。這樣,才能使更多的大學生正確理解創業,把握創業機會,成為創業者,實現創業促就業的倍增效應。
4.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大學生的創業活動有一定的風險,不但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還要承擔極大的心理壓力,此時,社會大環境的協助就顯得尤為重要。社會要能充分提供一個鼓勵大學生創新和允許創業失敗的寬容氛圍,并且擔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搜集創業信息、尋找創業典范、編輯創業故事,并通過互聯網、新聞媒體、報紙雜志等媒介進行大力宣傳,提高廣大民眾對創業的認識和支持。社會各界應對創業環境和政策等進行研究,樹立創業典范,提高創業者的社會地位。同時各企業單位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為了幫助大學生創業者,天下英才傳媒與參與“天下英才——中國企業家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的各位企業界同仁共同發起“500企業家幫助5000大學生創業”的大型社會公益活動,成立專門理事會,對大學生創業者進行創業指導、項目扶植以及創業資金支持,真正做到“扶上馬再送一程”。這樣既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同時還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各創業協會可以定期組織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個人和團體走進創業企業,使大學生在企業中借鑒和積累經驗,培養創業激情,增強創業能力。
5.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創業能力
大學生應轉變傳統就業觀,及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價值觀。還要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自信心,增強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的自我培養,積極尋找創業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和冒險精神,鍛煉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社交管理能力。積極參加創業和社會實踐活動,積累創業經驗,不斷提高創業和創新能力,為成功創業做好充分準備。
參考文獻
[1]任婧.陜西省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調查及培養策略[D].山西財經大學,2012
[2]段美.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問題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1
[3]趙中建.21世紀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動框架——98世界高等教育大會概述[J].教育發展研究,1998(12)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創業教育”試點工作座談會紀要[EB/OL]. http://set.buaa.edu.cn/2010/1221/521.html
[5]天下英才傳媒.500企業家幫助5000大學生創業公益活動倡議書[EB/OL].http://www.studentboss.com/html/
news/2009-09-04/37895.htm
〔責任編輯:高照〕
社會文化氛圍。社會上有些人對在校大學生創業持有偏見,認為大學生在學校創業是不務正業、投機取巧、影響學業,從而在輿論上給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5.大學生自身創業意識不強
目前,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對大學生創業進行鼓勵和扶持,但是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個大學生自主創業和鼓勵創業的良好社會文化氛圍,導致大學生自身創業意識的薄弱。
二 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對策
要進一步完善我國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體系,必須建立起一個個人和家庭、高校、政府、社會四位一體的、科學高效的創業能力培養運行機制。
1.轉變家庭觀念,提供鼓勵和支持
要想讓家長重視和支持大學生創業,轉變家長的觀念非常重要。家長只有從思想上真正接受創業、認識創業,這樣才能重視創業,選擇和支持學生創業。學生家長可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和各種優惠政策,轉變就業觀念,不將自己傳統的就業觀念強加給子女,為子女的創業營造寬松的家庭環境和濃郁的社會文化氛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價值觀,積極關注、鼓勵孩子大膽嘗試,激發孩子的創業激情,在創業過程中給予一定的經濟資助和支持,加強與子女的溝通與交流。大學生涉世未深,在創業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這就需要家長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及時幫助子女解決困難,并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使子女創業有一個正確的方向。
2.高校建立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
高校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施主體,既負責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規劃組織,又負責創業教育的實踐。1998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世界高等教育會議,發表了《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其中第七條第四款明確指出:“為了方便畢業生就業,高等教育應主要關心培養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畢業生將愈來愈不再僅僅是求職者,而首先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高校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重要性,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的客觀需要,調整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完善創業教育的培養體系,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構建高素質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優化師資隊伍配置;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團的帶頭作用,通過開展創業和社會實踐,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以及實踐動手能力,使大學生在創業知識和心理品質上得到相應的培養,以提高其創業能力。2002年4月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九所高校率先進行創業教育的試點工作。2000年12月清華大學成立中國創業研究中心,2009年清華大學成立“創業教育創新實驗區”,在全校推廣創業教育,從創業啟蒙到專業知識訓練,有效地培養了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3.政府部門基礎設施的建立和完善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促進大學生創業,這些政策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為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創業,逐步實現完善、系統的基礎設施建設,政府部門應從創業服務體系和創業政策入手,構建起“鼓勵創業、支持創業、服務創業、保護創業”的創業政策體系,建立創業獎勵機制,清除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障礙,給大學生創業保駕護航。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典型,努力營造出對創業人才尊重、對創業精神崇尚、對創業行為支持、對創業失敗寬容的良好社會氛圍,使創業真正成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社會文化支撐。這樣,才能使更多的大學生正確理解創業,把握創業機會,成為創業者,實現創業促就業的倍增效應。
4.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大學生的創業活動有一定的風險,不但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還要承擔極大的心理壓力,此時,社會大環境的協助就顯得尤為重要。社會要能充分提供一個鼓勵大學生創新和允許創業失敗的寬容氛圍,并且擔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搜集創業信息、尋找創業典范、編輯創業故事,并通過互聯網、新聞媒體、報紙雜志等媒介進行大力宣傳,提高廣大民眾對創業的認識和支持。社會各界應對創業環境和政策等進行研究,樹立創業典范,提高創業者的社會地位。同時各企業單位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為了幫助大學生創業者,天下英才傳媒與參與“天下英才——中國企業家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的各位企業界同仁共同發起“500企業家幫助5000大學生創業”的大型社會公益活動,成立專門理事會,對大學生創業者進行創業指導、項目扶植以及創業資金支持,真正做到“扶上馬再送一程”。這樣既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同時還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各創業協會可以定期組織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個人和團體走進創業企業,使大學生在企業中借鑒和積累經驗,培養創業激情,增強創業能力。
5.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創業能力
大學生應轉變傳統就業觀,及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價值觀。還要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自信心,增強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的自我培養,積極尋找創業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和冒險精神,鍛煉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社交管理能力。積極參加創業和社會實踐活動,積累創業經驗,不斷提高創業和創新能力,為成功創業做好充分準備。
參考文獻
[1]任婧.陜西省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調查及培養策略[D].山西財經大學,2012
[2]段美.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問題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1
[3]趙中建.21世紀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動框架——98世界高等教育大會概述[J].教育發展研究,1998(12)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創業教育”試點工作座談會紀要[EB/OL]. http://set.buaa.edu.cn/2010/1221/521.html
[5]天下英才傳媒.500企業家幫助5000大學生創業公益活動倡議書[EB/OL].http://www.studentboss.com/html/
news/2009-09-04/37895.htm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