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本課程開發是中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期發展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把南昌市獨具特色的紅色資源的“原生價值”變為“教育價值”不僅是可行的,更是具有實際意義的。開發建設校本課程是將學校理想的教育目標轉化為教育的現實形態,成為真正培養學生、發揮有效手段的過程。結合紅色資源進行中學校本課程開發建設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不斷豐富創新校本課程的內容與活動形式。
【關鍵詞】紅色資源 校本課程 基本程序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9-0017-02
“校本課程開發”的思想起源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西方發達國家,其基本思想是針對國家課程開發和地方課程開發的弊端與不足,而進行的新型課程開發的模式。我國中小學課程長期采用集中統一的國家課程開發模式,學校、教師在課程資源方面的意識淡薄,在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一直處于缺位狀態。作為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并列的三大課程板塊之一的校本課程的開發及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問題逐步引起了社會、教育各界的廣泛關注。紅色資源與中學校本課程開發建設具有天然的可結合性,然而,真正要讓紅色資源走進并服務于中學課堂,還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程序。
一 圍繞“紅色主題”開展學情調查,進行需求分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情分析是校本課程開發建設的準備階段。開發建設中學校本課程,首先必須對對象——學生進行學情調查和需求分析,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為開發建設中小學校本課程提供重要的現實依據與參考。在設計、編制校本課程之前,由學校組織相關人員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學校的發展需求和社會的人才需求展開調查研究,以確定校本課程的項目與內容。這項工作是確定校本課程的前提,也是進行校本課程評估的基礎。
校本課程的開發建設,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與提高。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但是知識的學習者、接受者,更是積極的認知者。要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自覺參與、主動探究,側重探究式教學與體驗式教學,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和創造性地學習。要注重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和培養,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把學習的過程轉化為師生互助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不應過分側重知識的灌輸,而要注重情感上的共鳴和情操上的陶冶,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與鍛煉。通過校本課程的學習互動,培養學生對他人和社會強烈的責任感,健全學生的人格和個性。
二 開展教情分析,進行優勢評價
校本課程的開發建設是一項系統而又浩大的工程,離開了教情調查和優勢分析,就容易導致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優勢評價分為地區優勢評價、學校優勢評價及教師自身優勢評價。地區優勢評價主要是看該地區在校本課程開發建設方面的優勢;學校優勢評價主要包括管理優勢、教師優勢、學生優勢和環境優勢;教師自身優勢評價就是指教師要正確認識自身優勢與不足,正確把握自己在校本課程建設中的角色定位。
地區優勢是校本課程開發建設的源泉,南昌市豐富的紅色資源以及由此孕育出的“紅色精神”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來源。學校優勢評價是一所學校開發建設校本課程的先期工作,當學校明確了自己的優勢后,就可揚長避短,大力開發建設獨具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一所學校也只有明確了自己的不足,才能努力去克服糾正。實踐證明:先進的辦學理念,良好的管理運行機制,雄厚的師資隊伍,豐富的課程資源對校本課程開發建設至關重要,這也是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建設的軟環境,是學校的努力方向。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建設的直接實踐者,是一線的工作人員,教師優勢評價就是為了使廣大教師明確自身優勢與不足,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校本課程的開發建設與實際教學。
教師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研究者和重要實施者,因此,就要求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課程開發建設和課程教學的專業素養能力,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開闊教育教學視野,激發起對教育教學的熱情與熱愛。紅色精神校本課程開發,要求教師對南昌市獨有的紅色精神具有較深厚的理解,同時也具備必備的校本課程開發能力和調研能力。因此,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教師應不斷練好“內功”,為紅色資源融入中學課堂做好“軟件”準備。
三 校本課程的組織實施與管理評價
經過了學情和教情的調查分析之后,接下來便是校本課程的組織實施階段了。校本課程開發建設的組織實施是一項關鍵而又復雜的工作,直接關系到校本課程開發建設的成敗。學校在明確主題與課程資源的前提下,成立校本課程開發建設小組,編制工作方案,不斷豐富與創新中學校本課程的內容與活動形式。圍繞“紅色資源”這一主題,充分挖掘南昌市豐富的紅色資源,既可以組織編寫相關教材,也可以設置一期期的專題課程;既可以進行室內教學,也可以進行現場教學或開展主題活動,讓學生現場觀摩、體驗。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服務于校本課程開發建設,如開展專門的學習網站或制作相關的電子視頻,進行網上遠程教學與資源共享。要堅持校園文化建設,開辟專題宣傳櫥窗或舉辦相關講座、論壇等形式活躍學校的文化氛圍,以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帶動校本課程開發建設。總之,校本課程的內容和活動形式不是單一、靜止、一成不變的,需要我們結合實際情況不斷豐富發展和創新。
同時,要注重校本課程的管理與評價,注重學生的反饋和課后反映,對教學質量和效果進行不定時的檢查,學校領導和廣大教師要真正從心理上重視校本課程,要花時間、花精力在校本課程的日常管理上,要分配一定的課時,安排相關的教師進行校本課程教學,把校本課程納入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之中,真正做到與主科目課程“平起平坐”。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必須遵循一定的基本程序,逐步深入、環環相扣、踏踏實實,真正做到實現紅色精神走進中學課堂,開發建設具有南昌市特色的紅色精神校本課程。
參考文獻
[1]李忠、羅學謂、曹金典.井岡山紅色資源利用與德育校本課程開發研究[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2]方媛、徐麗平.中小學教師與校本課程開發[J].現代教育科學,2010(4)
〔責任編輯:高照〕
* 基金項目:江西省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編號:YC2012-S041);江西師范大學2012年校級研究生創新課題(編號:YJS20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