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90后”正在取代“80后”成為大學新生班集體的主力軍,這就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戰。因此進一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學新生班集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對深化大學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優秀大學新生班集體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新生 班集體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9-0040-0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學班集體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學生入學到畢業的始終,可以說是班集體建設的靈魂和生命線。特別是剛入校的大學新生班集體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一 大學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高校在大學新生班集體建設中越來越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并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大學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對大學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認識不足
很多高校對大學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放在了新生入學教育,搞“運動式”、“突擊式”、“口號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的效果是新生們當時聽得心情澎湃,過段時間后又恢復原狀,陷入彷徨和迷茫。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復雜性、反復性、持續性。
另外,大學新生班集體相對于高中階段的班集體實體感較差,相反的是形式感更強,這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大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變得越來越淡薄。這一客觀情況也使得部分領導、老師忽視了大學新生班集體建設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將更多的自主權交給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2.大學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內容顯得單一、固定
近年來,很多高校在大學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方法和內容得到了一定的創新和豐富。但在一些高校,針對大學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內容還是顯得單一、固定。通常是通過每周開班會和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或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學習和分組討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點大多數也都局限于教室。
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面也顯得固定和陳舊,多為學校所規定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一些輔導員和班主任給學生們講得最多的就是班規、班紀和校規、校紀,還是沿用高中班級管理理念,采用權威式、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在世界觀、人生觀、政治觀、法制觀、道德觀、社會主義和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方面的教育較少。
3.大學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相對不穩定,整體素質不高
輔導員是高校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但經常忙于本學院(系)與學生工作有關的行政事務,在大學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投入的精力就顯得有限,而班主任因忙于科研或教學而沒有過多的時間投入到班級工作中,甚至有些學校還不能給每個班級配備一名班主任,多是輔導員兼任班主任,很多任課老師也只是給學生傳授課本知識而很少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班級工作只能靠輔導員進行督促和引導,由學生干部具體實施。《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就明確指出:“專職輔導員總體上按1∶200的比例配備”。①按照這一規定很多高校輔導員的人數都不夠,沒有人員數量上的保證,也就很難有隊伍素質上的保障。
另外,從新生中選出的“90后”學生干部雖然工作積極性很高,但多數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缺乏團結協作精神,組織活動缺乏經驗,流于形式,不合大眾胃口,無法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能將思想政治教育同班級學生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 加強大學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1.建立大學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長效機制
針對當前大學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必須建立大學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長效機制,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復性、持續性和實效性。
第一,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臨有利條件,也面臨嚴峻挑戰。大學生面臨著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某些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對他們的影響不可低估。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從大學新生抓起。
第二,要創新大學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和“90后”大學新生獨特的思想特點,建立健全激勵與約束、檢查考評和評價制度,加強檢查監督,以切實可行的制度促進大學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三,要構建黨、團、班、家庭、社會五位一體的大學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以黨支部工作為核心,發揮領導作用。以團支部工作為抓手,突出服務和育人功能。以班級工作為基礎,提升集體歸屬感和班級凝聚力。以家庭為輔助,發揮家庭教育作用。以社會為補充,提供社會實踐活動的平臺,從而使大學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資源得到整合和優化配置。
2.創新和豐富大學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內容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② 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課堂教學法。任課老師在專業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講授大學集體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的特點以及大學新生學習、生活和心理適應不良的表現、原因及對策,引導他們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2)活動教育法。通過開展一系列大學生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寫周記、寫讀報讀書心得、“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開展演講比賽、主題班會、團日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偉人故居;(3)環境陶冶法。充分挖掘利用校園的自然和人文環境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校園是我家,愛護靠大家”的宣傳,校訓、校歌、校史的學習,文明教室和星級文明寢室的評選;(4)榜樣示范法。可以邀請高年級優秀學生黨員、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員、“三好學生”標兵、優秀大學畢業生、優秀校友,舉辦勵志報告會。(5)還可以利用互聯網絡平臺對“90后”大學新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如班級博客、班級QQ群、E-mail、班級日志、班級論壇等。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上,首先,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班級日常管理與學生行為規范教育上。“90后”的大學新生,他們正處于身心發展和塑造的成熟時期,我們要更多地對他們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特別是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廣大人民團結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③這也是培養“四有”新人和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其次,要加強對“90后”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消除心理困惑,增強克服困難、承受挫折的能力。最后,我們還可以學習和借鑒中學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成功經驗。如每學期結束都會將學生本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和在校表現通過通知書的形式告知家長,這樣可以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系,又可以實現老師、學生、家長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更好地讓學生健康成長。
3.加強大學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保證”。④所以建設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對大學新生班級集體思想政治教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第一,要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選拔、培養和管理機制。選拔一批政治硬、業務精、紀律嚴、責任強、作風正、經驗豐富的老師擔任輔導員和新生班主任,鼓勵優秀任課教師和青年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的準入制度,切實做到有進有出。
第二,增強他們的工作榮譽感和職業成就感,留住優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要讓他們從思想上感覺到與其他任課教師具有平等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戰斗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任務繁重,責任重大,高校要盡力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他們,避免職業倦怠感的產生,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給予適當傾斜,如在升職、工資晉級、評職稱、評優評先方面給予公平競爭的機會。
第三,輔導員和班主任是大學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主體中的骨干力量。要加強對輔導員和班主任的業務培訓和指導。如舉辦“輔導員、班主任沙龍”,“輔導員、班主任之家”,掛職鍛煉,到其他兄弟院校考察學習,鼓勵他們積極參加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關的學術論壇,不斷給自己充電。同時建立和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學生干部隊伍,也能對大學新生班集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很好的輔助和橋梁作用。
注 釋
①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教社政〔2005〕2號
②③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2.11.8
④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
參考文獻
[1]田杰.青年工作理論概要[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
[2]張耀燦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楊振斌、馮剛.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高萍、張娜.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淺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
[5]梁麗營.“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08(12)
[6]趙文剛.大學班集體建設在學生發展中的重要性探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2)
[7]張寶君.“90后”大學生教育管理探微[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3)
[8]教育部、衛生部、共青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教社政〔2005〕1號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