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孔子曰:“仁者,愛人也”,大愛無疆,博愛無界,師愛無價。愛是教育教學的中心和靈魂。老師對學生的愛,既是責任,又是奉獻;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方式中,既要鼓勵、信任、理解,又要懲戒、批評。如何把握好中間的尺度,保持平衡,是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不可忽視的問題。本文就教師如何給學生更有價值的愛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師愛 學生 有價值的愛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9-0073-01
老師愛學生本沒有錯,但如果愛不顧后果,隨心所欲,亂用方式、方法,不僅毫無價值、有害,而且害莫大焉。我認為教師要給學生特別的愛,即給學生更有價值的愛,那是尊重之愛、公正之愛、寬容之愛、展望之愛。因此,教師對學生應有所愛、有所不愛。
一 在學生人格方面給予尊重之愛
學生既是教育活動的對象,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他們具有獨立的人格。在學生人格上,我們應認識到:教師只有尊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愛有所值。
首先,教師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在學生面前表現出“高深莫測”。其次,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于一些不經意的錯誤,教師應私下教育學生改正,不但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還能得到學生的感激,對于嚴重違反校紀甚至更嚴重的錯誤,應給學生一個改過的機會。再次,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在教學中、班級事務的決策上,師生共同討論,鼓勵學生積極思維、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最后,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還得從提升自身素質著手。尊重學生人格,歸根結底在于教師具有良好的師德。
二 在評價學生方面給予公正之愛
愛學生是教師教育工作中的必然,但如果是一味地片面盲目地愛學生,則又會導致教育的失敗。有些老師在評價學生時給優生過多的偏愛,排斥后進生,有失公正。
首先,教師要遵循公正的原則,遍灑陽光,既不對優等生另眼相看,也不對后進生不理不睬,而是一碗水端平,平均向學生分配師愛。其次,教師做到客觀公正地看待學生。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精心呵護與引導。在教學實踐中,后進生經過正確引導轉變成特長生、優秀生的事例并不少見。再次,教師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諸如他們的性格、習慣、興趣、愛好、家庭狀況等,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教師才能避免偏頗,給學生以公正和關愛。
三 在懲戒學生方面給予寬容之愛
教育需要寬容,也需要懲戒。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在懲戒學生上,教師不能越法律,不能違師德。懲戒有別于體罰,寬容不等于縱容。寬容是對過失者不離不棄的最大的愛。嚴中含有一份寬容,那就更佳了。
首先,教師寬容和批評學生應該把握尺度,過分的寬容就等于縱容,對于一個屢犯錯誤的學生來說,寬容并不會使他悔過,反而讓他得寸進尺。其次,面對犯錯誤的學生,寬容更能贏得學生的改變。無論多么頑劣的學生,相信只要教師給予他無私的愛,總有一天,他會被老師的寬容所感動。再次,寬容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巧妙的教學藝術,教師應將它用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最后,給學生以正確行為導向。對待犯錯誤的學生,要寬容、理解、正確引導。
四 在學生成長方面給予展望之愛
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因此,作為教師應把對職業、對家鄉、對人民、對祖國、對民族的愛,完全傾注到學生身上。老師最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來自于把學生培養成才。在學生成長的路上,讓學生樹立人生目標,教師要寄予展望,做學生人生成長的導師,為學生一生發展導航。
第一,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據調查,大部分的“問題生”多是沒有人生目標的。理想的缺失使他們不思進取,不知道人生的意義何在。沒有目標、沒有理想的生活一定是缺乏動力、沒有活力的。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尋找理想,共同制訂成長方案,同時把大目標劃分為具體可行的階段性小目標,并教會學生不斷鼓勵自己,對自己的前途充滿美好期待,每天都有新進步,不斷努力向理想方向積極進取。
第二,幫助學生悅納自己、樹立自信,發揮自己的優勢。經調查,大部分“問題生”之所以有問題存在,其主要的原因是不自信、妄自菲薄。因此教師要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入手,幫助他們獲得成長的動力。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尋找優點、找回自信,學會悅納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發現新自我,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總之,學生是不斷進步發展的,老師對學生的愛既是永恒的,又是不斷發展的。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在愛的征程上,老師帶著對學生成長的祝福、期待、夢想,展現師愛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愛德蒙多·德·亞米契斯.愛的教育[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0
[2]裴文敏、詹振權、方善森主編.教育學[M].杭州:杭州出版社,1995
[3]魏書生.魏書生文選[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龐遠燕〕